第19章 《颜氏家训》——最早的家教名著
点击作者
颜之推(531—591),北齐文学家。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生于湖北江陵。家世好儒,受家学影响而博览群书、喜好词章,著有《冤魂志》、《颜氏家训》等。
情节缩微
《颜氏家训》共7卷20篇,现选译部分内容如下:
《治家篇》: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行影响的。所以父不慈子就不孝,兄不友爱弟就不恭敬,夫不仁义妇就不温顺了。至于父虽慈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们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的了。
家里没有人发怒、不用鞭打,那童仆的过错就会马上出现;刑罚用得不确当,那老百姓就手足无措。治家的宽仁和严格,也好比治国一样。
《教子篇》: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勉学篇》:人在幼小的时期,精神是专一的;长成以后,思想就会分散;这就要求我们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人有时会因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但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于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养生篇》:生命不能不珍惜,也不能苟且偷生。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卷入祸难的事情、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丧身,进谗言、藏恶念而致死,君子应该珍惜生命,不应该做这些事。干忠孝的事而被害,做仁义的事而获罪,丧一身而保全家,丧一身而利国家,这些都是君子所不可推御的。自从梁朝乱离以来,我看到一些有名望的官吏和贤能的文士,面临危难,苟且求生,终于生既不能求得,还白白地遭致窘迫和污辱,真叫人愤懑。
专家小议
《颜氏家训》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古典名著,始作于北齐,成书为隋朝,主要是叙述立身的治家之法,辩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教育子孙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该书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
主人公精粹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