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新服务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冲击,也对我国的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疫情期间,由于线下经营受阻,线上成为众多生活服务商的主经营渠道,数字化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支持着中小微商户的生存与发展。疫情期间,我国的生活服务业向数字化转型提速,后疫情时期这一趋势也有望持续深化,将对国内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1.新服务发展背景
全球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过去三十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当前占比已超过60%,其中,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达到GDP的70%以上,巴西、南非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占比也达到60%左右。我国也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从GDP比重来看,1980—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2.3%上升到53.9%,提升了31.6个百分点;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1980—2019年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2%上升到59.4%,高于同期在GDP中的占比;从就业贡献率来看,1980—2018年我国服务业就业占比从13.1%上升到46.3%,2011年起占总就业的比例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
2.新服务经济形式
共享经济。在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未被充分使用的资源,数字技术在整合这些资源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通过共享模式使经济体系中离散的资源和资产有了释放潜力的可能,如民宿、顺风车和共享单车等。
长尾市场。对于需求具有差异化、特色化、定制化特征,小众、低频需求多,特别是部分由线下提供的服务,成本需要一定供给规模进行补偿。数字化手段可以扩大服务信息传播范围,从而汇集更多小众、低频需求,使其快速达到服务供给的最小经济规模,如密室等行业的发展就得益于数字化的支持。
跨界融合。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形成了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如电子竞技和网络直播等。
全时服务。数字化促进了服务提供手段的现代化,可以“低成本”延长营业时间,如基于互联网支付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自动售卖机、网络银行等。
3.新服务提供方式
数字化推动服务跨空间提供,改变服务的不可贸易性。一是将线下服务线上化,实现无边际成本,提供不受空间约束的服务。如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分布式教学(Distributed Learning)和远程教育(Distance Learning),实现了“教”与“学”在空间上的分离,既降低了教育培训的边际成本,也解决了教室空间对传统教育的限制。二是通过互联网、智能算法等技术,将服务快速、低成本地配置给消费者,小范围改变服务的不可贸易性。如餐饮外卖改变了餐饮服务的不可贸易性,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几公里以外餐厅的菜品,由专业化的外卖骑手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了餐饮服务的可贸易性。
实现无接触服务。“无接触服务”主要指在服务消费履约过程中,供给方在数字技术等支持下向需求方提供非面对面服务,以保证居民在服务消费各环节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疾病人际传播的风险。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服务配送到家等基于数字技术采取的无接触服务获得快速发展。
数字化推动交易便捷化。一是线上浏览、线上下单使得服务选择、下单等环节可以和服务使用的时间、空间分离开来,提高了消费便利度。二是无纸化支付使支付更加便捷,如微信支付和美团支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