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智慧经济之前的四大经济形态分析
1.5.1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又称劳动经济,是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它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在生产关系的改革和生产力的组织方面都有一系列特殊的经济问题。
(1)传统农业经济 我国在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由内在的诱致性因素推动的技术创新是存在的。无论是农业生产工具、灌溉工具还是农艺以及各种农产品加工技术,都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向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但在2000多年间,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只是使之更精巧、更复杂以及品种更加多样化而已。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生产工具大部分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唐宋两代做了重要的改进,如各式农具、深钻技术等在宋代都已经出现,这与宋代以后人口大量增加有关。人口增加以后,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向尽可能多地使用劳动力的集约化方向发展,技术变迁不再表现在工具上,而是表现在技艺上。但是工具不改进,动力问题就永远得不到实质性解决。在一切生产领域,只重复分散的、非规模化的经营,农业技术就没有改进的动力,技术创新活动就停滞了。因此,宋代的经济依其惯性发展到明代的高峰后,也随之停顿下来。
我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和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情况有关。
(2)现代农业经济 现代农业经济是工业化和规模化的产业经济形体。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通常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和集体统一经营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以市场调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农业典型产业,优化生产力资源,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而逐步形成的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的运行,能够促使农业经济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和自我调节。一提到现代农业经济,出现最多的就是“管理”“制度”等词语。制度与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进步的两种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