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由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中央级年鉴工作部组织编纂、陈金艳执笔编写的《年鉴编纂工作手册》面世了,这是首都年鉴界期待已久的事,值得庆贺。这本手册对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很有意义。2019年3月29日,受中国税务出版社邀请赴杭州在《中国税务年鉴》编纂工作培训会上授课,陈金艳送给我一本发给会议代表的小册子——《税务年鉴编纂工作手册(试用版)》,由中国税务出版社内部出版。我翻看后觉得内容翔实,操作性强,非常实用,建议公开出版这本手册。5月8日,赴成都参加第六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颁奖大会暨第二十次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的途中,陈金艳交给我一本《行业年鉴编纂工作手册》目录,这是上次试用版的修订稿,我们商定以中央级年鉴工作部的名义组织编纂出版。考虑年鉴编纂的基本规范趋同,为扩大受众,使手册适应面更广,决定更名为《年鉴编纂工作手册》,除介绍行业年鉴外,还介绍综合年鉴的内容,并邀请我为手册作序,我欣然接受。
借着撰写序言的机会,就中央级年鉴工作部开展的工作先略述一二。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作为全国年鉴界的行业组织,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多有曲折。中央级年鉴工作部作为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的内设办事机构也几经变迁。多年来,中央级年鉴工作部充分发挥站位高、信息灵、反应快等优势,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里讲几件事。第一件事,2017年12月18日,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会议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按照分工,我和宋毅负责分管中央级年鉴工作部。在新一届会长办公会上,提出中央级年鉴工作部组织召开研讨会的任务。中央级年鉴工作部为此组织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研讨会事宜,工作部主任李卫玲及陈金艳等各位副主任做出了贡献。2018年8月24日,2018中央级年鉴研讨会暨香山论坛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举办,这是中央级年鉴工作部第一次承办这类大型研讨会,受到全国年鉴界同仁的广泛关注。收到论文近40篇,结集印制了《2018中央级年鉴研讨会暨北京香山论坛论文集》。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邢岩到会致辞,王守亚会长作专题报告,我作了主旨报告,邵权熙副会长作了专题讲座,6位论文作者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宋毅副会长作了会议总结。一些同仁纷纷创作诗词,表达对“香山论鉴”的心声。目前正在筹划2019年9月的第二届中央级年鉴研讨会暨论坛,尽力将其办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第二件事,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曾组织举办过5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分别在1996年、2001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举行。中央级年鉴工作部在这5届评比中承担了中央级年鉴的评比工作。2018年组织了第六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12月10—13日,中央级年鉴工作部在怀柔红螺山庄顺利完成对中央级年鉴的评比工作,报第六届年鉴编纂质量评比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经中国年鉴网公示评比结果。2019年5月9日在成都举行了颁奖大会,近400人参加。通过开展评比活动,旨在检阅4年来中央级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展示规范与创新成果,总结编纂出版经验与教训,提高年鉴编纂队伍整体素质和年鉴编纂质量,促进中国年鉴事业繁荣发展。第三件事,中央级年鉴工作部成功举办首都年鉴界新春联谊会已有十几届,已成为一个深受欢迎的品牌。每到迎新年的时刻,首都年鉴界的新老朋友都会欢聚一堂,共迎新春。王守亚会长在贺辞中说道:“首都年鉴界新春联谊会已成功举办多年,它已成为首都年鉴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凝心聚力、增进友谊的平台,成为扩大影响、促进合作的阵地,成为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在联谊会停办5年之后,2019年1月24日,我们举办了首都年鉴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新春年会,反响热烈。组织编写出版《年鉴编纂工作手册》是我们要做的第四件事。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年鉴理论的指导。年鉴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年鉴学术研究。年鉴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年鉴事业的发展。多年来,中央级年鉴工作部积极组织中央级年鉴的同志进行年鉴学术研究,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许多论文在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年鉴论坛》上刊登。同时,中央级年鉴工作部还组织力量参与年鉴论著的编写工作,探讨年鉴编纂理论,深化年鉴学术研究,交流年鉴出版经营工作经验。这次组织编写出版《年鉴编纂工作手册》的宗旨也正在于此。
年鉴从西方传入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新中国的年鉴事业起始于1978年,已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岁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年鉴事业步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年鉴事业已进入数量巨大、结构合理、品种齐全、质量上乘、人才辈出的新时期。年鉴数量由1983年的28种发展到2018年的9530种,年鉴发展已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作为全面记载各行各业各地工作进程的大型工具书,各类年鉴为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年鉴事业发展的现状是:年鉴编纂力量增长迅速,质量逐年提高。年鉴培训、评比活动已成常态化,年鉴细分专业、集群化趋势明显,但不够规范,缺乏创新,存在框架设计不够合理、质量参差不齐、交叉重复出版、篇幅过大及追求奢华等现象。年鉴的推广、充分开发利用已成发展瓶颈;年鉴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一;产业链延伸、产品多样化有待发展;年鉴理论研究人才、成果不足;年鉴队伍不够稳定;编纂水平尚待提高。
质量是年鉴的生命。规范和创新是年鉴编纂工作永恒的两大主题,但创新是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的。评判一部年鉴质量好坏,主要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框架设计,二是条目编写,三是装帧设计。当然也要考虑年鉴的编校质量、出版周期、开发利用等因素。年鉴作为大型资料性工具书,编纂规范化是基本质量标准,包括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三个方面的规范化。这本《年鉴编纂工作手册》着重阐述的就是年鉴规范化问题。手册设置了5个部分:年鉴基础知识、年鉴编纂工作、编纂技术与规范、常见问题及实例分析、附录,在附录中给出了年鉴编纂的相关规定。在第3部分“编纂技术与规范”中,涉及框架(篇目)设计、条目撰写、文字表述、名称规范、缩略用语、时间表述、计量单位、数字使用、标点符号、文件引用、图表规范、参考文献与索引编制等,有助于从事年鉴工作的撰稿人和编辑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年鉴编纂知识和技能。
这本手册与现有的年鉴类图书相比,从年鉴全面性的角度讲,似乎略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一些年鉴创新、年鉴经营和年鉴开发利用方面的内容并未涉及;从年鉴创新性的角度讲,关于多媒体的应用,实现数字化、全媒体融合发展,在年鉴知识部分也只是点到为止;一些网络年鉴试点,年鉴数据库建设,年鉴数字化,年鉴使用二维码、小程序的经验做法并未收录等。但这本手册作为年鉴编纂小型工具书,有着文字少、体量小、便于携带阅读,内容专注规范、指导性强,编排层级清晰、查找便捷,配合实例讲解、适用性强,语言文字简练,以及工具书特点突出等许多优点。从事年鉴工作的作者和编辑一书在手,可以有效解决许多编纂中遇到的规范化方面的难题,不失为一本操作性强、实用性好的便捷工具书。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年鉴工作者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做好年鉴编纂工作。要充分认识编辑出版年鉴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充分展示各行业、各领域、各地方改革发展的成就;要创新年鉴体制机制,打造精品年鉴,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读者。
郑维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