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7章 魏郑交兵

隋都洛阳,皇宫大门紧闭。

王世充引军而至,隔门向皇泰帝奏道:元文都等密谋,欲挟持陛下投降李密。臣不敢背叛朝廷,是来讨伐叛逆者也。

此时元文都闻变,早至乾阳殿中,一面分派心腹伺候皇泰国主,一面指挥宫卫将士,凭借宫城抵御兵变。

正在相持之时,段达忽引本部军自宫内而出,命令禁卫:打开宫门,放郑国公以入。

皇宫侍卫闻命惊愕,欲待不从,段达喝道:我乃纳言殿帅,尔等敢造反耶?

宫卫不敢违命,只得打开宫门。王世充入内,先将守卫皆换成自己部下将士,然后引百余勇士进入内苑,拜于紫微观下。

杨侗遣人出于观门问道:卿等夤夜持兵入宫,欲意何为者?

王充奏道:臣执兵惊驾,罪该万死。然臣被元文都、卢楚谋相杀害,不得不为。今卢楚已伏诛,还请陛下诛斩元文都,以安将士之心。若蒙恩准,臣自愿归罪于司寇衙门。

元文都在里面听见,跪倒帝前,涕泣横流道:陛下休听王世充之言。愿是他与魏国公李密不和,见陛下召魏公入朝,故起兵谋叛,与臣等何干!

杨侗见外面火光盈天,兵势渐盛,忖度终不能免,便对元文都道:卿可出去自见王公,向其分剖明白即是。

元文都迁延而泣,将手抱住皇泰帝双腿,不肯起身。

杨侗终于不耐,乃命署将军黄桃树,执擒元文都以出。

元文都便知不幸,临出门顾谓皇泰帝道:恐臣今朝被杀,陛下亦当夕及也。

杨侗知其所说不虚,但也只能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不由放声恸哭,挥手遣之。左右观之,无不悲悯默然。

出至紫微观外,王世充以剑柄敲打元文都额头诟骂,元文都只低头不语。王世充便令左右,牵出兴教门外,乱刀斩之。并至府搜出元文诸子,一并斩首庭中。

可叹!元文都徒有拥立皇泰帝之功,及至终了,皇泰帝却不能保其一命。

王世充行凶已毕,复回紫微观外跪倒,参拜天子。

皇泰帝便问:元文都既已伏诛,卿不退兵出宫,却是为何?

王世充:臣有惊驾之罪,若不蒙见宥,恐出此宫门,便身首异处矣。

杨侗道:卿杀奸除恶,以靖朝廷,有功无罪。我今向天盟誓,绝不寻卿罪过。

王世充三拜九叩,山呼谢恩,这才引兵出宫。来日早朝,天子升殿,便诏命郑国公王世充升任尚书左仆射,总管监督朝廷内外各项军务重事。

王世充由此离开含嘉城,搬进尚书省官署居住,命兄王世恽为内史令,住进皇宫,侄子辈都握兵权,镇守各地城镇。

闪回结束。便在此时,李密班师回朝,听闻细作详报其事。

李密因闻元文都已死,便知自己入主朝纲美梦已被打破。只得率军仍回金墉驻扎,一面休兵养马,等待皇帝召见,见机而行。

王世充闻报瓦岗军已回,且驻金墉,自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于是挑选精锐二万余人,在通济渠上架起三座浮桥,拉开与瓦岗军决战架式。

李密闻报大怒,不顾人疲马乏,亦要决战。乃留王伯当把守金墉城,以徐茂功把守黎阳,亲领精兵以出偃师,在邙山南麓列阵。

王世充刚发宫乱,今又挑起内讧,恐怕人心不齐,就借鬼神征兆,向诸将诡说昨夜曾梦周公,命自己务必除灭瓦岗叛贼,保卫成周故都。

说罢,也不管诸将相信与否,便命在洛水岸边修建周公祠,又召集三军,使巫师宣扬周公之命:敕令王世充讨伐李密,定会立大功于世。如其不然,兵士便会全部死于瘟疫。

只因王世充部下兵士多半是楚人,其俗最爱相信迷惑人心怪诞言词,于是闻言大振,皆都请求作战。

王世充心下大定,遂命就地安营下栅,并在洛水南边列阵。

李密当时在偃师北面山坡驻扎,因刚打败宇文化及,且谓王世充亦是自己手下败将,更因居高临下,便生轻敌之心,并不急令构筑壁垒工事。

当晚魏公召集众将,商议对敌之策。

裴仁基进言:王世充尽提精兵在外,洛阳城空虚,且无良将把守。可只留一员上将于此虚张声势,固垒不出;明公自率精兵,直逼东都。则王世充若不还救,我就势取之;其若回师,必致疲于奔命,且我蹑之于后,定可破之。

李密摇头道:此前我已攻东都数次,而皆不能下。若依公计,一旦城不能克,反而腹背受敌,此危策也,绝计不可。

时有书吏魏徵,仗言说道:我军虽然屡胜,但前番回洛之败,兵将损折极重,至今元气未复。又不设府库,将士取得战功,不能及时赏赐,士气亦衰。若依末职之计,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相持;待王世充粮尽而退,自后率军追击,方谓取胜之道。今洛阳城内乏粮,王世充无计可施,急于决战;我军占据兴洛大仓,军粮充足,故反其道行之,是以己长攻其所短,必胜之道也。

诸将闻此惊讶,皆都暗暗称许。长史郑颋是魏徵顶头上司,见其擅自发言,心中不悦,遂驳斥道:此老生常谈,有何独到之处!

魏徵亦怒道:奇谋深策,岂是老生常谈?悠悠苍天,其道幽深;世人何知,只见浮云!

说毕拂袖离去,毫不回顾,甚是潇洒。

画外音:魏徵字玄成,乃下曲阳县人,初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大业十三年时,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凡给李密所上奏疏及书函来往,皆都是出自魏徵手笔。李密见魏徵极有文才,于是亲自召见,罗至帐下,命为书吏,此时魏徵已然三十八岁。魏徵曾献壮大瓦岗十条计策,但李密皆都不用。又被长史郑颋忌才压制,故而积怨已久;今日再献奇策,复被长史驳斥,于是愤然离帐而去。如此大才却被任作书吏,李密心胸之窄可见一斑。

众将见裴仁基及魏徵所言皆都不纳,明白魏公心意,于是皆都请战。李密从之,命令来日四更造饭传餐,五鼓出营列阵,当日议决皆散。

王世充却不待来日,当夜便派三百多名骑兵秘密进入北邙山,埋伏在山谷之中。并下命令:全体将士人人饱食,战马草料喂足,养精蓄锐,黎明时分从正面进袭李密山寨。

令罢,自引主力两万,绕至瓦岗军之后,从山背攀至山腰,藏于山坳,俯视李密大营。安排已定,天即黎明,郑军三百骑鼓噪而出,皆至北山之下,呐喊搦战。

李密未料敌军恁快来攻,仓促出兵应战,个个衣甲不整,鞍马不备。勉强出营聚伍,见对面只有数百之众,遂不以为意。

未料那三百余郑军皆都经千挑万选而出,个个都是亡命之徒,且临行时皆经巫师念咒,以为鬼神附体,连战马也曾饮神水,道是刀枪不入。

因见魏军皆都出营,则不待其列队成阵,便呜呜怪叫,纵马杀入,逢人乱砍。便如劈波斩浪,各自单打独斗,丝毫不依战阵法度。

李密数万大军挤在一处,反而只能办得遮挡招架,对此三百勇士竟然无计可施。将近午时,三百死士堪堪殆尽,只余数十骑犹在东冲西撞。

王世充在山腰看得清楚,见时机已至,遂命吹号出击。

两万精卒闻号顿起,居高临下发起冲锋。分五千兵冲向李密营地,放火焚烧军营;其余一万五千兵直下山坡,杀入战阵。

瓦岗军本来已是精疲力竭,忽见大营起火,便都心慌;待一万五千生力军杀至,更是无力抵敌,于是分头四散,各自逃生。便是有各家寨主尚能战者,因不屑李密未与众兄弟商议,便私自投降隋皇泰帝,因此懒于拼命,顺势皆退。

张童仁、陈智略本为隋将,此时见风使透,复又临阵投降隋军。

裴仁基、祖君彦等数十人死战不退,力尽被俘。

王世充乘胜追击,来攻偃师。李密率残兵万余人逃跑,退守洛口仓。

李密逃走,偃师守将郑頲部下暗中叛变,将主将擒执,并城池一起献给王世充。

分驻各地守将见大势已去,便纷纷转向王世充投降,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裴仁基、祖君彦、单雄信等名臣大将,皆在其内。

李密准备退守洛口仓城,长史邴元真暗中派人给王世充送信,勾引其军跟踪偷袭。李密察觉其谋,表面若无其事,准备重操故伎,在王世充部队半渡洛水时,予以突然袭击。

但人算不如天算,又是由于内奸偷作手脚,王世充军已渡过洛水,李密报警人员却未曾发出暗号,贻误战机,王世充偷袭成功。

李密自感力不胜敌,带领随行人马逃遁,奔向虎牢,邴元真献洛口仓城以降王世充。

此次北邙之战,王世充大胜,共俘降瓦岗军十余万人,将领数十人。李密率残部逃至河阳,犹企图南阻黄河,北守太行山,东连黎阳,以图进取。

但诸将情绪沮丧以极,认为大势已去,难以恢复。李密进退维谷下,于是抛弃众将,与王伯当、贾闰甫率残部二万人进入关中,投降唐朝。

其余众家寨主将帅以及州县首领,如李公逸、裴行俨、周法明、杜才干、徐圆朗、周文举、王当仁、刘黑闼等,先归王世充,后又转投唐高祖李渊。

魏徵前往河北,暂时归附窦建德,后随徐世勣、张善相、张亮等投降唐朝。

画外音:可叹瓦岗义军,自李密加入之后迅速壮大,一年内便为天下群雄之首;至此亦因李密先杀恩人翟让,后私降隋皇泰帝,又与郑公王世充争权夺利,迅速灰飞烟灭。成也李密,败也李密,夫复何言!更有当初随翟让初创瓦岗寨之邴元真,只因李密阴谋杀死翟让,便对李密不满,故在李密兵败之际,举大本营洛口仓以降,就而造成瓦岗军最终瓦解。

王世充获得决定性胜利,论功行赏,便命邴元真为滑州行台仆射,甚为厚待。濮州刺史杜才干乃是李密旧将,于是率人到滑州,骗邴元真出城,将其袭杀,然后降唐。

瓦岗军败散,李密降唐,王世充尽得河南之地,由是班师还朝,向皇泰主报捷请功。杨侗此时身边再无亲信大臣可用,只如牵线木偶一般,听能听他吩咐,不敢有丝毫违拗。

由是便依吏部奏拟,封郑国公王世充为太尉,开府建衙,设置府中百官。朝中事务无论大小,俱都决于太尉府,朝廷只拱手称制,主理宗庙祭祀而已。

王世充于是开府坐堂,下令招贤。一招文才学问优秀,足以助理政务才俊;再招武艺超群,敢于冲锋陷阵武将,三招善于审理悬疑不决之案,智谋兼备、且精熟刑律推官狱吏。

中原士子闻说太尉招贤,每日前来投函自荐或荐人者络绎不绝,各有数百人众。王世充一概亲自考核,殷勤慰问款待,又以小恩小惠,诱买人心。

当时有识之士见其口是心非,便断定其必怀异志,因此真正人才不入。

王世充有次进宫侍宴,回府后大吐一场,疑是天子欲谋相害,在食物下毒所致,从此以后不再朝见皇泰帝,更即不打照面。

其后未久,便派云定兴、段达上奏,陈述自己历来所建大功,要求赐给衣服、朱户、纳陛、车马、乐器、虎贲、斧钺、弓矢、秬鬯等九锡,欲效曹操故事,发出夺权信号。

唐武德二年三月,皇泰主被迫诏拜王世充为相国,封爵郑王,赐给九锡。

时有道士桓法嗣,自称善解释占卜图书,于是求见太尉,呈上《孔子闭房记》。然后专指内中一页图谶,上画一个男人,手持竹竿赶羊。

王世充问道:此图何意?

桓法嗣答道:隋帝姓杨。一根竹干为王,乃为相国尊氏。王在羊后,预示相国必当取代杨隋,当为天子也。

不等王世充再问,又出《庄子人间世》、《德充符》两篇呈献道:此两图上篇谈“世”,下篇谈“充”,乃为相国尊讳。更谓相国顺应符命,当为天下共主。

王世充闻言大喜,再拜接过图谶,立即任命桓法嗣为谏议大夫。此后又命军士暗中捕捉各种鸟雀,令桓法嗣将其所谓符命写于布帛,系在鸟雀之颈,然后放飞。若有狩猎者在林中打下这种鸟雀,必进相府来献祥瑞,也都不分老少,皆命授予官职头衔。

段达、云定兴便集符命,送进皇宫,对皇泰主说道:天命不是凡间小事,亦不可不畏。郑王功德巍巍,才能盖世,又天命所在,便请陛下禅让,仿效唐尧、虞舜圣德之举。

皇泰主怒道:若我隋朝气数未竭,则无此语;如果天意改朝换代,又谈何禅让?便使王世充进宫弑帝可也。公等皆为先帝老臣,竟出此叛逆之言,大失孤之所望!

段达等人闻听,惭愧于心,无不流泪,再拜而出。

王世充闻报,又派人进宫,对杨侗说道:今天下不宁,国需长君。便请暂时让位于丞相,以安天下,待至天下太平无事,必还位于皇上。丞相有言,必定遵守此盟,决不违背。

皇泰帝闻此邪说,闭口无言。

同年四月,王世充便发矫诏,使兄王世恽带兵入宫,宣布废罢皇泰主;然后驱赶众臣到含凉殿上,转立自己为帝,由此僭位。

乃建年号开明,国号为郑,先大封族人为王,再立百官。

时有礼部尚书裴仁基,其子裴行俨号称“万人敌”,王世充以兄女嫁之,并封左辅大将军。但对裴行俨之勇甚为忌惮,每欲寻隙杀之。

裴仁基知道王世充心思,故此决意谋反。遂暗地联络尚书左丞宇文儒、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童等,集数十党徒密议,欲杀王世充,再立杨侗复位。

当时议定,命陈谦在侍宴时以匕首劫持王世充,裴行俨率兵在外接应。

所谓谋不与众,裴仁基父子大集数十人众在府中密议,不料便被将军张童仁得知其谋,便向皇帝王世充告发,于是裴仁基等与谋者全部被捕。

王世充闻报怒发如狂,并不审问,命将通谋者四十余家大臣全部杀死,并夷三族。

历史真相:可叹裴仁基英雄一世,裴行俨复为万人之敌,预谋大事之时却粗枝大叶,行事不密,反遭灭门下场。《说唐》中说裴仁基生有三子,惟三子裴元庆双锤勇冠天下,被评为隋朝第三条好汉;又所生一女貌美如花,嫁予混世魔王程咬金为妻,此皆为小说家言,坊间俚语,未足深信。其后唐军平定洛阳,勇将罗士信感念裴仁基当年在虎牢关时知遇之恩,自出家资将其收敛,安葬在洛阳北邙山上。唐高祖李渊追赠裴仁基为原州都督,赐谥号忠。

裴仁基等四十余家大臣被杀,王世恽便趁机鼓动王世充,不如杀掉皇泰主杨侗,以断绝隋朝旧臣拥其复辟念头。王世充深以为然,遂遣兄子王行本、王仁则鸩杀皇泰主。

杨侗临死,泣对皇后道:若有来世,不愿复生帝王之家。

皇后大恸,仰药不死,王仁则亲以绢帛缢杀之。

杨侗既死,王世充为其上谥号为恭皇帝,则与李渊所立杨侑同号。隋朝由此宣布灭亡,共传三世四帝,国祚仅为三十八年。

当时负责保卫皇泰主之禁卫将军,便是瓦岗军第一勇士罗士信。王世充发动兵变之时,不见其有奋勇杀敌、保护皇帝动作,反于事变之后率其千余士卒,再次归降新帝王世充。其人勇则勇矣,说到忠义,实为笑谈。

王世充平定内乱之后,便以其兄楚王世伟为太保,齐王世恽为太傅,领尚书令。内患既除,便欲外争,遂率领人马向东攻打滑州,继又侵略黎阳,皆都获胜而归。

当年十一月,夏皇帝窦建德攻入殷州,屠杀抢劫当地居民,继又焚烧王世充粮仓,报复黎阳失利之仇,从此郑夏交恶。

镜头转换,按下洛阳,复说长安。

武德二年正月,魏徵降唐,唐高祖命为秘书丞。魏徵又往说魏州郡守元宝藏,率其属州官员降唐。李渊大喜,由此重赏魏徵。

是年二月,宇文化及被夏王窦建德所杀,宇文士及与封德彝带兵从济北西奔,归降唐朝。唐高祖拜宇文士及为上仪同,但责封德彝身为隋臣谄巧不忠,不予授官,遣送回家。

封德彝向唐高祖上奏秘策,复被用为内史舍人,不久升为侍郎。

亦在此时,魏公李密败于王世充,势穷率众归唐,来至长安。李渊闻报大喜,亲率众臣迎出郭外,呼之为弟,并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之。

但李密曾为一代枭雄,又见身处太原从龙起兵众卿之下,便对自己处境非常不满。

李渊却不知李密心思,反而大为倚重,使其前往黎阳,安抚昔日败散部众,更命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

李密率部东行,便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必当东山再起,成就往日辉煌。

然而正当行至稠桑驿之时,李渊突然遣使持诏赶来,命将李密召回长安。

李密虽然未明其因,但生性多疑,便以为自己心事已被高祖猜出,故此遣人哄骗自己回去,必为所杀。于是大为恐惧,便与王伯当商量,决定斩杀来使,率部叛乱。

王伯当劝道:今尚未知天子何意,万事不备,奈何便即造反!

李密不听,即杀来使,率部袭破桃林县(今三门峡西南),掠夺城中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今河南汝州),投奔旧将张善相。

画外音:须知当初瓦岗众将,此时徐茂功以全军保守滑台及黎阳两地,而张善相只有襄城一隅,且徐近张远。则以李密之智,却因何舍近就远,弃强附弱?其实皆为自己当年诡杀翟让,又曾刀伤徐茂功脖颈,有愧于心,故而不敢冒险前往投靠。

李密以为自己机智绝伦,此举无人知觉,不料惊动一员唐朝上将,便即酿成千古遗恨。此人便是上将盛彦师,此时官拜银青光禄大夫。

镜头闪回,叙述盛彦师来历。

字幕:盛彦师未知其名,字彦师,宋州虞城县人,出身梁国盛氏。

隋大业年间,盛彦师担任澄城县长,英勇善战。

李渊在太原起兵,率军开拔到汾阴(今山西万荣)时,盛彦师率部众千余人前来投奔,便被命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随同唐军攻打长安。

武德元年,盛彦师跟随李建成、李世民东征洛阳,其后二王回师,盛彦师便与史万宝留在宜阳,以拒王世充。

当李渊得知李密斩使叛逃,由是大怒,迅速下令各州府县,严命缉拿李密。

闪回结束。公文行至宜阳,盛彦师便与史万宝二人商讨缉拿方案。

史万宝说道:李密乃是积年骁贼,又有大将王伯当相助;且有两万余精兵,皆为山东好汉,思乡东归心切。有道是归师勿掩,其势不可挡,我等避之可也。

盛彦师笑道:将军何惧李密如此?我只需本部数千人马,就能杀之。

史万宝闻而大惊,问其究竟。

盛彦师道:兵者,诡道也。如此机密重事,怎能事先轻易言讲?

于是便请史万宝镇守大本营,自己只率本部七千人马,先至熊耳山南溪谷设下埋伏,密布弓弩刀楯,专门等候李密到来。

手下部将甚觉好奇,争相问道:将军何以如此肯定,李密必经此地?

盛彦师笑道:李密自恃多智,对外声称欲往东都洛阳,其实是欲到襄城,投奔其旧部张善相也。此去乃是襄城必经之地,本将军故而在此相候。

众将听罢,半信半疑。

果不其然,待到傍晚之时,李密率军奔入熊耳山中,穿林越涧而来,犹未神鬼不知。

便在溪谷半渡之际,盛彦师一声令下,伏兵四起,箭如雨下。李密两万部众无处躲藏,皆以同伙身体为盾,自相残杀。

不到半个时辰,战斗结束,两万瓦岗英雄悉被射成刺猬,渡涧逃遁者不过十分之一。盛彦师命令收兵,宿营林中,次日晨方命众军打扫战场。

则见魏王李密被王伯当紧紧护在身下,王伯当已被射成刺猬,而李密身上只箭皆无,却被王伯当活活压死。

盛彦师令将二人割下首级,又感叹王伯当忠义参天,便将其二人尸骨埋于同穴,葬在溪谷之畔。盛彦师因此平叛大功,被封为葛国公,拜武卫将军。

李密既死,传首长安。李渊便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瓦岗军余部。

徐世勣见到李密首级,大哭终日,乃献黎阳投降,并求收葬李密尸首,唐高祖许之。徐世勣遂至熊耳山中,将李密、王伯当尸体取出,再以首级缝合颈上,改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李密坟高七仞,王伯当墓高六仞。

历史真相:当初王伯当身为瓦岗联军中一介寨主,地位中下而已,并不甚受翟让器重。自李密上山,王伯当便对其倾心佩服,并向翟让力荐李密之才。从此之后,李密亦视王伯当为心腹,丝毫不让当年桃园结义一般。当翟让将寨主之位相让之后,李密设立大元帅府,对部下封赏官职,作为翟让亲信,徐茂功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同郡好友单雄信是为左武候大将军。秦琼、程咬金因随裴仁基后来上山,虽然勇武过人,亦仅为李密帐下骠骑。而王伯当却被封为琅琊公,地位仅次于李密、翟让。如此知遇之恩,故令王伯当粉身以报。

画外音:但若论王伯当之重情重义,只是对李密一人忠心耿耿,却非大义。李密欲要投唐,王伯当不顾家人全在王世充手中,舍家跟随;李密后欲叛唐,王伯当明知事不可行,极力劝阻未果;复知此行必死,却是义无反顾。于其说王伯当是为李密而死,则不如说其深慕汉寿亭侯关羽为人,更是为心中所存“忠义”而死。终观瓦岗群雄,单雄信轻于去就,便被时人不齿;秦琼、程咬金虽然最终功成名就,但却曾为多人效力;徐茂功对翟让有义,对李密亦有情,其后且复忠于李世民。于是仅以忠义论之,皆都不能与王伯当相比。

镜头转换,按下李密,复说李渊。

唐高祖李渊既以关中为都,但不轻视根本,乃命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守卫晋阳,使殿内监窦诞、左卫将军宇文歆协助之。

高祖共有二十二子,其中太穆皇后窦氏所生四个,其一太子建成,其二秦王世民,其三卫王玄霸,其四齐王元吉。四位皇子中,玄霸早亡,惟李元吉骄奢淫逸,浮浪无行。

齐王元吉喜好武斗,常使数百名婢妾奴仆及宾客,皆穿铠甲习武攻战,但须真砍实战,由是前后死伤无数。李元吉也亲自下场参与争斗,有次还中刀受伤。

乳母苦谏,元吉酒醉大怒,竟命壮士将其打死。

李元吉还酷好射猎,常对人言:我宁可三天不食,亦不可一日不猎。

驱车打猎之时,任凭战马践踏百姓庄稼,还放纵部下抢掠民财。又喜在街上放箭射人,看人躲避飞箭时惊恐情景取乐。夜晚复出府门,闯入民舍奸淫民女,百姓由此痛恨。宇文歆多次进谏不听,乃上奏朝廷。

李渊闻奏大怒,命将元吉免官。李元吉却逼令并州父老前往京城投递御状,极力要求自己留任。唐高祖以为李元吉在并州颇得民心,必是宇文歆诬告,遂复命其为并州总管。

唐武德二年三月,山东义军首领遣使前来长安,请求投降唐朝。

当此前月,王薄曾率众投奔宇文化及,并与其一同守卫聊城。窦建德军包围聊城之时,王薄偷引夏军入城,生擒宇文化及。因见夏王不能重用自己,故又遣使投唐。

唐高祖准纳其降,并任命王薄为齐州总管。

王薄首倡隋末起义,引发天下大乱,东海、齐郡、东平、任城、平陆、寿张、须昌等地皆为其旧部所占,今其率众归降唐朝,山东震动。

于是隋北海通守郑虔符、文登县令方惠整等山东旧吏,亦都宣布易帜降唐。

此时天下反王之中,瓦岗既灭,便以食人狂魔朱粲势力最强。当时拥兵二十万余,活动在汉江淮河一带,游移不定,攻破州县,所到之外,百姓皆以为患。

淮安(今河南泌阳)豪强杨士林发兵攻打朱粲,各州群起响应。

淮源一战,朱粲失利,率残兵数千败退菊潭(今河南内乡)。杨士林击走朱粲,便率汉水东部四郡降唐。唐高祖以杨士林为显州道行台,杨士林命同乡田瓒为长史。

朱粲至此无处存身,又走投无路,于是亦遣使降唐。

唐高祖来者不拒,便拜朱粲为楚王,许其自置官属。武德二年四月,唐高祖命散骑常侍段确巡抚山东,前往菊潭慰劳朱粲部众。

未料酒席宴间,二人产生口角,朱粲一怒之下,命将段确与其随从数十人全部烹杀,分食众将。次日酒醒,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于是尽屠菊潭城而走,率众归降东都。

王世充纳之,拜朱粲为龙骧大将军。

窦建德闻说王世充废皇泰帝自立,乃于武德二年四月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下书称诏,并命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为郧公。

隋义成公主远嫁突厥,闻说宇文化及伏诛,遂派使臣来到中原,寄书窦建德,迎请杨广妻萧后与南阳公主,前往突厥居住。

窦建德遂派一千骑兵护送萧后北行,另将宇文化及首级呈献义成公主。

王世充多次派兵攻打伊州,唐伊州总管张善相率领城中军民拼死抵抗,屡次击退郑军强攻。其后城中粮尽,援军又不能达,伊州城终被王世充攻陷。(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