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瘿、瘤、岩
第一节 瘿
【概述】
瘿是甲状腺疾病的总称。古人云:“瘿,婴也,在颈前婴喉也。”瘿有缠绕之意,是指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主要病因病机】
1.气滞 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则形成气滞。气郁日久,积聚成形,或与外来或内生致病因素合邪为病。
2.血瘀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滞日久必致血瘀形成癥结肿块。
3.痰凝 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因外邪所侵、体质虚弱等,使气机阻滞,津液积聚为痰,痰凝成核。
4.痰火郁结 风温风火客于肺胃,积热上壅,热毒灼津为痰,痰火凝聚,搏结而成。
5.冲任失调 禀赋不足,劳损伤正,冲任失调,肝木失养,肾阴亏虚,阴损及阳,可致脾肾阳虚。
【辨证注意点】
1.首先应明确各种瘿病的诊断。通过详细询问颈前结喉处不适症状病史;望局部有无红肿,血管有无充盈;触诊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硬度、光滑度、活动度、有无压痛、边界是否清晰、气管有无移位、局部有无震颤、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听诊甲状腺局部的血流杂音等明确瘿病的性质。
2.注意与常见的颈部炎性淋巴结肿大、先天性颈部囊状淋巴管瘤、腮腺混合瘤、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等相鉴别。
3.瘿病当分清阴阳标本虚实,一般来说初起为标为实,久病多虚或虚实夹杂。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又需分清阴阳,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多见阴虚阳亢表现,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多见气虚、阳虚之象。
(刘晓鸫)
气 瘿
【概述】
气瘿是甲状腺疾病的一种,因其局部肿块柔软无痛,可随喜怒而消长,故称为气瘿。俗称“大脖子病”。《诸病源候论》载:“气瘿之状,颈下皮宽,内结突起,膇膇然亦渐大,气结所致也。”本病以前常见于离海较远的高原或山区,尤其云贵高原和陕西、山西、宁夏等地区多见,近年来在发达城市居民中亦不少见。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
【主要病因病机】
1.肝郁痰凝
情志不畅,忧怒无节,气化失调,营运阻塞,导致气滞、痰凝,结于颈部。
2.肝郁肾虚
青春期、妊娠期妇女等,气机不畅,肾气亏损,冲任失养,亦可引发本病。
3.饮食因素
饮食中缺碘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
【辨证注意点】
1.根据颈前肿胀的特点,明确气瘿的证型以肝郁为主。
2.详细询问病史,查明瘿肿的诱发原因。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多见于女性,多发生在青春期。
2.颈部弥漫性肿大,皮色如常,可随喜怒而发生大小变化。
3.可出现颈前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不适;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4.B超检查可示对称、均匀性甲状腺肿大,规则,或有囊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偏低可正常。
5.必要时可行病理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与肉瘿相鉴别
1.肉瘿
扪之有核累累,边缘光滑、清楚。
2.气瘿
扪之柔软无核、漫肿,边界不清。
三、辨证论治
四、注意事项
1.本病辨证明确,以肝郁气滞为主证,但仍需考虑患者的体质因素,兼有肾虚者可酌情加用补肾之品(如产后、妊娠、青春发育期等)。
2.在本病流行的地区,应做好食盐加碘工作,如碘化食盐的推广工作,做好集体预防工作。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王某,女,34岁。无意中发现颈前漫肿粗大,自感每于情绪激动后肿块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查体: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软,可随吞咽活动,未触及肿大的颈部淋巴结。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瘿肿的性质,区分气瘿还是肉瘿。根据患者颈前弥漫性肿大,无痛痒,考虑为气瘿。
第二步:应行甲状腺B超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查,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如Tg-Ab、TR-Ab、TPO-Ab等,以排除甲亢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疾病。
第三步: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全身气血情况,舌质淡,舌苔薄,脉弦细,辨为肝郁气滞证。治拟疏肝解郁,化痰软坚为主,拟选四海疏郁丸加减。
处方:木香 15g,陈皮 6g,海蛤壳 6g,海带 60g,海藻 60g,昆布 60g,海螵蛸60g。上药共研细末,为丸梧子大。日服2次,每次4.5g。
第四步: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嘱其多食海产品,保持心情舒畅,勿情绪激动,勿郁怒动气。
(自拟医案)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医案(《外科大成》)
吴某,颈前漫肿,无痛痒,舌淡苔薄,脉细。此瘿病,气血虚弱也。用活血散瘿汤。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人参、丹皮、红花、昆布、木香、甘草。服至百日外,元气渐醒,颈前肿大渐消,仍以解郁健脾之剂内服。
二、经验方
1.白前汤(《普济方》)
功能:理气散结消瘿。
主治:气瘿初作。
组成:白前、昆布、厚朴、杏仁、陈皮、制附子、海藻、法半夏、甘草各1两,小麦3合。
用法:上药锉如麻豆大。每服3钱,水1.5盏,生姜1片、枣1大枚,拍碎,煎至8分,去渣,食后温服。
2.消瘿饮(《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活血消瘿,散结消肿。
主治:气瘿。
组成:当归 10g,川芎 10g,赤芍 15g,丹参 12g,黄药子 12g,海藻 15g。
用法:每日1剂,早、午、晚3次煎服。
3.羊靥(猪靥亦可)(《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消瘿肿。
主治:气瘿。
组成:羊靥(猪靥亦可)1具,去脂。
用法:酒浸炙热,含之咽汁,每日1具,7日为一个疗程。
三、常用中成药
可选用小金丹、西黄丸、肿节风、平消胶囊等。
(刘晓鸫)
肉 瘿
【概述】
瘿病肿块较局限而柔韧者,称为肉瘿。其特点是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表面光滑,按之不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发展缓慢,好发于40岁以下的中年人,女性多发。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
【主要病因病机】
1.气滞痰凝
由于七情郁结,肝失条达,肝旺侮土,脾失健运,痰湿内蕴,浊气、痰湿循经凝结于颈前,而发为本病。
2.脾虚痰结
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脾运不健,聚湿成痰,结聚于颈前而发为肉瘿。
3.气阴两虚
久病体虚、虚劳伤阴或肝郁化火,日久灼伤阴液,郁火与湿痰结于颈前而发为本病。
【辨证注意点】
1.抓住肉瘿的基本病机进行辨证。肉瘿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基本证型为气滞痰凝证、脾虚痰结证和气阴两虚证。
2.详细询问病史,查明肉瘿的诱发原因。
3.辨明虚实阴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清阴阳虚实属性,特别是肉瘿的阴虚阳亢证。
4.重视内外治相结合的辨证论治。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颈前部一侧或两侧结块,可随吞咽活动,发展缓慢。
2.肿块巨大可出现颈前压迫症状,但较少发生呼吸困难或声音嘶哑。
3.B超检查可示甲状腺结节性肿大,边界清楚,或有囊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多正常。
4.血清甲状腺素、甲状腺自身抗体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5.必要时可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或病理活检。
二、与甲状舌骨囊肿、瘿痈相鉴别
1.肉瘿
颈前结喉处扪之有核累累,边缘光滑、清楚,可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
2.甲状舌骨囊肿
颈部正中,胸锁关节上方,可触及光滑肿块,一般不随吞咽动作活动,但随伸舌动作上下移动。
3.瘿痈
发病迅速,颈部弥漫性肿大,色红灼热,自觉疼痛,肿块边界不清,有触痛。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三、辨证论治
四、注意事项
1.肉瘿患者切忌经常触压颈部肿块,以防肿块内部出血,或受刺激后加快其增长。
2.服药期间,若肿块迅速增大,须排除囊内出血;治疗3~6个月肿块不愈或增大,可考虑手术治疗。
3.肉瘿以气滞痰凝为主证,外治用药可选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外敷;气阴两虚证患者,则可用冲和膏外敷,取其药性平和,无助火生热之虑。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江某,女,34岁。1996年9月11日就诊。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近来无意中发现颈前结块,无疼痛不适,无心慌心悸,曾于外院行甲状腺B超检查,示:右甲状腺上极见一3cm×2.5cm低回声不均质光团,甲状腺周围未见明显淋巴结影。追问病史,诉无月经不调,无形体消瘦。
查体:右甲状腺触及圆形肿块,约3cm×3cm大小,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可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无压痛,双手无震颤。舌淡,苔白厚腻,脉滑缓。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瘿肿的性质,区分气瘿还是肉瘿,并与甲状舌骨囊肿及瘿痈相鉴别。根据患者颈前右侧圆形肿块、光滑,可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无压痛,无心悸手抖,可明确为肉瘿。
第二步:可行甲状腺B超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查,必要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活检。
第三步:根据患者病史,舌淡,苔白厚腻,脉滑缓,辨为气滞痰凝证。法当理气解郁,散结消肿。
处方:柴胡 10g,制香附 10g,广郁金 15g,八月札 10g,陈皮 10g,姜半夏10g,桃仁 10g,山慈菇 10g,象贝母 10g,海藻 10g,生甘草 6g。
第四步:调摄与生活指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
(自拟医案)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医案
1.阙华发医案[何英,阙华发.阙华发运用温阳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5):5-6.]
张某,女,65岁。初诊日期:2009年2月10日。患者因“颈部肿块5年,增大6个月”就诊。刻诊:颈部肿块,每遇疲劳自觉肿块增大。畏寒,乏力,易感冒。否认心悸、汗出、手抖等症状,口不干,胃纳可(无腹胀),夜尿频,寐欠安。舌质淡紫,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
查体:颈部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左侧偏大,最大45mm×30m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皮色如常,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压痛(-),双手振颤试验(-)。
颈部超声检查:甲状腺多发性占位(考虑良性病变),右叶最大14mm×9mm,左叶最大36mm×23mm;周边见少量血流。
西医诊断:多发性甲状腺结节。
中医诊断:肉瘿。
辨证:阳虚痰凝。
治法:温阳益气,化痰活血。
处方:生黄芪15g,太子参12g,白术9g,茯苓12g,姜半夏9g,制南星15g,薏苡仁 15g,牡蛎 30g,浙贝母 9g,柴胡 9g,制香附 12g,三棱 15g,莪术 15g,桃仁 9g,丹参 15g,夏枯草 9g,僵蚕 9g,蜈蚣 2g,熟附子(先煎)18g,肉桂 3g,仙灵脾15g,合欢皮15g,炙甘草12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3月7日):触诊颈部结节变软,最大35mm×30mm。咽中有黏痰,时咳嗽。手足心热,稍有纳差,夜寐可。舌质淡,边有齿痕,苔根腻,脉沉迟。甲状腺相关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上方加桔梗9g、白芥子15g、厚朴9g、莱菔子9g、铁树叶 12g、枇杷叶 12g、熟地黄 15g、玄参 15g、麦芽 15g。
三诊(5月9日):肿块缩小,手足心热消失,咽部舒畅。舌淡体胖,苔薄,脉弦。颈部超声检查:右侧甲状腺结节,局部囊性变伴钙化,左侧甲状腺混合性占位伴钙化。右叶最大13mm×6mm,左叶最大25mm×18mm。上方加牛蒡子12g、延胡索 9g。
患者依此方加减治疗半年余,甲状腺肿块基本消失。颈部超声检查:双侧甲状腺内质地不均,未见结节影。
按语:本例在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软坚等基础上,应用大剂量附子及肉桂等热性药治疗。在运用温阳法治疗本病时,要依据舌象判断附子等热性药的使用,舌质淡紫,舌体胖,舌苔白(提示阳虚痰湿夹瘀)或齿痕舌(提示气虚)均可应用。药后如见舌质润可续用热药,舌红质干则停用,并以滋阴药培补肾阴、清虚热,待舌质润有津,再用热药直至舌色转为淡红。
2.钱伯文医案(《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叶某,女,36岁。发现颈前正中偏右侧有一鹅蛋大小肿块(1.5cm×2cm),质偏硬,表面光滑,随吞咽可上下移动。至某医院做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示“温结节”,诊断为甲状腺腺瘤,需手术治疗。因患者有顾虑,要求中药治疗。
患者精神疲惫,心情急躁,低热,口干津少,胃纳不佳,月经不调,经行腹胀腹痛,肢麻,面足浮肿,苔薄腻,质红,脉细弦。证属肝气郁结化火,灼伤津液、痰火胶结而致肿核。治以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处方:昆布20g,海藻20g,象贝母12g,天龙2条,煅牡蛎30g,橘叶10g,夏枯草12g,制香附9g,水红花子10g,枸橘李10g,广郁金12g,生米仁20克。7剂。
二诊:服上药后肿核未见明显改变,动则烦躁易怒,颧红,肢麻,治以消肿软坚化痰,佐以滋阴降火。
处方:原方加赤芍20g、生地12g、丹皮12g,7剂;六味地黄丸12g,分3次吞服。
三诊:药后肿块稍有柔软,胃纳较佳,烦躁易怒、口干、低热如故,治法再宗上意7剂。
四诊:服上药后3周后,患者低热已退,颧红肢麻均愈,甲状腺肿块缩小,仍感疲惫,夜眠不熟,面足轻度浮肿。苔薄腻,脉细。前方既效,于原方加茯苓20g、白术 12g、生黄芪 20g,14 剂。
嗣后基本按此方,酌情加减连续服药4个多月,肿块消失,随访2年,身体健康,甲状腺腺瘤一直没有复发。
3.医案(《名医类案》)
江应宿治妇人颈瘿,知其为少阳厥阴肝胆,因郁怒痰气所成。治以海藻3两,昆布(俱水洗净)1两,半夏(制)、小松萝、枯矾、蛤粉、通草各1两,龙胆草(洗)3两,小麦面(炒去湿)4两,共为细末,食后用酒调下3钱,去枕睡片时,或临卧服,以消止药,不必尽剂,一月愈。
二、经验方
1.人参化瘿丹(《杂病源流犀烛》)
功能:健脾化痰,散结消肿。
主治:肉瘿。
组成:海带、海藻、海蛤、昆布四味俱焙,泽泻(炒),边翘,猪靥,羊靥,人参。
用法:上药为丸,每日服2次,一次3~6g。
2.散郁软坚汤[孙维刚.孙宜麟诊治瘿瘤50例经验.中医函授通讯,1990,(1):30.]
功能: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主治: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囊肿。
组成:夏枯草 50g,香附 20g,生牡蛎 30g,黄药子 15g,昆布 20g,海藻 20g,海浮石30g,浙贝母15g。
用法:上药水煎服,日2次。
3.消瘿气瘰丸(《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化消瘿肿。
主治:肉瘿。
组成:夏枯草 12g,海藻 10g,海带 12g,海螵蛸 12g,黄芩 10g,枳壳 10g。
用法:上药水煎服,日2次。
三、常用中成药
1.气滞痰凝
小金丸、平消胶囊、肿节风、五味麝香丸。
2.气阴两虚
生脉饮、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小金丸或平消胶囊。
(刘晓鸫)
瘿 痈
【概述】
瘿痈是以颈前肿块疼痛,皮肤微热,随吞咽上下移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特点是颈前结喉两侧结块肿痛,皮色不变,扪之微热,疼痛可牵引至耳后枕部,常伴发热、头痛等症状,较少化脓。发病较急,有激素依赖性,病情易反复,相当于西医学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亦有急性甲状腺炎,因较少见,在此不做讨论。
【主要病因病机】
1.外感邪气
多因风温、风火之邪气客于肺胃,夹痰上攻,客于颈部少阳经而发病。
2.正气虚弱
久病或久劳之后,正气虚弱,外邪乘虚侵入,客于颈部少阳经,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郁久化热,发为本病。
【辨证注意点】
1.抓住瘿痈的基本病机进行辨证。瘿痈的基本病机为外受风热之邪,内因肝郁肺胃积热,夹痰上攻,以致气血凝滞,郁而化热。
2.应根据病情辨明虚实,分清是外感邪气还是内生郁热。一般来说,因外感者,多有表证,可伴有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根据病情辨明发病的时期,分清初期、中期、后期。一般初期多为外邪侵扰;中期多辨为邪热恋滞;后期多辨为正虚痰凝。
4.注意内外治辨证治疗相结合。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常有前驱症状。发病前常有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病急骤,颈前结喉两侧肿胀,弥漫性肿大,皮色不变,扪之微热,肿块质地坚实,边界不清,压痛,疼痛可牵及耳后枕部。可因颈部活动或吞咽活动而加重疼痛。
3.严重者可伴有声音嘶哑,气促,吞咽困难。
4.病情易反复,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6.甲状腺超声、血沉、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查有助于诊断。
7.必要时可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或病理学活检。
二、鉴别诊断
三、辨证论治
四、注意事项
本病在重视内治的同时,不要忽视外治疗法;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外用药治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林某,女,23岁。1999年4月6日就诊。患者诉颈前结块肿痛2天,伴有轻度发热恶寒,咽喉疼痛,头痛口干,诉近有感冒咽痛之症,未予注意,渐至颈前结块疼痛,无心慌心悸之症,胃纳欠佳,小便色黄,大便硬结,寐可。
查体:颈前结块,皮色不红,可随吞咽活动,位于结喉之下,压痛明显,肤温较高,双手振颤试验(-)。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甲状腺B超:甲状腺内见散在光点改变,未见结节影。血常规:WBC 11×109/L,N 78%,L 21%。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颈前结块肿痛的性质,与颈痈、锁喉痈相鉴别。根据患者颈前结块红肿疼痛,查体颈前结块可随吞咽活动,位于结喉之下,无心悸手抖,可确诊为瘿痈。
第二步:可行血常规、甲状腺B超检查,必要时还可做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或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活检。
第三步:辨证论治。根据本案患者病史和局部症状,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辨为风热痰凝证,法当疏风清热化痰,消肿止痛。
处方:柴胡 10g,夏枯草 10g,金银花 10g,野菊花 10g,连翘 10g,牛蒡子15g,荆芥 10g,象贝母 10g,丹皮 10g,玄参 15g,生山栀 10g,生甘草 6g。
第四步:辨证选择外治法。据患者的局部症状,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外敷。采用金黄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结肿疼痛消失为止。
(自拟医案)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医案(《潘春林医案》)
高某,女,9岁,长兴县。初诊:1965年7月29日。结喉前肿痛焮红,经有旬日,形势颇巨。按之内将酿脓,其势更剧,引及咽喉,吞咽困难,形寒身热,大便2日未行,脉数,苔黄腻,症势鸱张,难免增剧,急拟清热化痰,佐入箍托法。
连翘3钱,银花3钱,黄连1钱,炒黄芩2钱,天竹黄3钱,浙贝母3钱,杏仁3钱,鲜石斛4钱,玄参3钱,射干1钱5分,制天虫2钱,皂角刺3钱,瓜蒌仁(打)4钱。
外治:贴消退膏,金液丹合良药等份,内吹,3日1次。
二、经验方
扶正清瘿方加减[刘晓鸫.益气养阴消瘿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22例.新中医,1999,31(10):33-34.]
功能:健脾益气,清瘿消肿。
主治:亚急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组成:柴胡 10g,广郁金 10g,八月札 10g,婆婆针 15g,板蓝根 15g,桃仁10g,生黄芪 30g,茯苓 10g,红枣 20g,生甘草 6g。
用法:上药水煎服,两煎相兑,分早晚服。
三、常用中成药
1.外用药
金黄膏,金黄散、双柏散水调。
2.内服药
小金丸、西黄丸、平消胶囊、肿节风。
(刘晓鸫、徐杰男)
桥本甲状腺炎
【概述】
桥本甲状腺炎是发生于甲状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其特点是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韧硬,如橡皮状,血中甲状腺抗体升高,特别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日久可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主要病因病机】
1.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肝失条达,气郁于内,气机受阻,血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常,日久则气滞血瘀痰凝。
2.先天不足,素体脾肾虚弱,思虑过度,体虚不耐,则湿痰滞留,日久化热,痰热互结于颈前,而发为本病。
3.外感风温之邪反复侵袭,入体化热,灼伤津液,炼液为痰,结于颈前而发为本病。
【辨证注意点】
1.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及临床症状的差异来辨别表里寒热虚实。一般年轻的患者多属风温外感兼有痰瘀互结,而年龄大的患者多属痰瘀互结兼有脾肾阳虚。
2.患者甲状腺肿硬的程度和病情直接相关,甲状腺肿大,质地越硬,预示病情越重,发病时间越长;肿大不明显,质地偏软,预示病发不久,病情较轻。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好发于青中年女性。
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韧硬,可伴有甲状腺结节。
3.血清甲状腺抗体阳性,特别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阳性。
4.病理穿刺示甲状腺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可明确诊断。
5.发病早期,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到后期可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与瘿痈、石瘿相鉴别
1.瘿痈
颈前肿块疼痛,皮色不变,扪之微热,随吞咽上下移动,疼痛可牵引至耳后枕部,常伴发热、头痛等症状,较少化脓。发病较急,病程较痈稍长。
2.石瘿
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不能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病理穿刺可兹鉴别。
值得注意的是,桥本甲状腺炎的结节若伴有细沙样钙化,可能合并甲状腺癌,需经穿刺病理确诊。
三、辨证论治
本病古籍并无记载,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临床特点分析,本病的主要证候包括肝郁痰凝、气阴两虚、脾肾阳虚。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江某,女,41岁。2002年4月3日就诊。患者颈部胀痛不适月余,故来医院诊治。完善相关检查,示: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673I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 000IU/ml。B超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请结合临床。
查体: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韧如橡皮,触痛(-)。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弦。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甲状腺抗体阳性,B超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查体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韧如橡皮,可明确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应与瘿痈、石瘿相鉴别。
第二步:辨证论治。患者为中年女性,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伴甲状腺抗体阳性,舌质红,苔薄,脉细弦。证属痰郁毒结,气阴两虚,治拟解郁化痰,益气养阴,方用柴胡疏肝散合生脉饮加减。
处方:柴胡 12g,党参 12g,白术 9g,郁金 9g,香附 9g,夏枯草 15g,金银花15g,连翘 12g,黄芩 9g,南沙参 9g,麦冬 9g,桃仁 9g,茯苓 9g,甘草 9g。
第三步:根据患者的兼证对上述方剂进行加减。患者颈前胀痛不适,为气滞痰凝之象,可酌加理气化痰之药,如橘核、厚朴、半夏、川楝子等。
第四步:调摄与生活指导。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不可劳累。忌食海鲜、辛辣发物。
(自拟医案)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医案
唐汉钧医案(《唐汉钧谈外科病》)
薛某,女性,40岁。患者1年前自觉颈前不适1个月余外院就诊,经做B超、行甲状腺细针穿刺、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甲状腺131碘核素扫描均支持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于外院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门诊求治。主诉自觉颈前部有紧压感,时有心悸,平进易疲乏,易患感冒,胃纳尚可,夜寐欠安。TG-Ab、TPO-Ab较高;舌尖红,苔薄腻,脉濡。据其症状、体征辨为正虚邪恋,肝郁脾虚,风热痰湿蕴结。治拟扶正清瘿。
处方:柴胡 9g,郁金 9g,象贝母 9g,鬼针草 9g,玄参 9g,板蓝根 15g,生黄芪30g,白术 12g,茯苓 9g,山萸肉 9g,淫羊藿 12g,何首乌 12g,枸杞子 12g,红枣15g,炙甘草 12g。
患者以此方为主加减服用1个月后,自觉颈前部紧迫感明显减轻,也无心悸。又加减服用上方2个月后,复查FT4、TG-Ab、TPO-Ab均恢复正常。随访半年诸症未见复发,各项检查均正常。
按语: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由于病情缠绵不愈,唐汉钧教授将本病病机概括为正虚邪恋,肝郁脾虚,风热痰湿蕴结较为贴切。采用扶正清瘿的治疗原则,采用补益正气、疏肝解郁、清热散结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
二、经验方
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
功能:疏肝理气,软坚散结。
主治:肝郁不舒所致甲状腺肿大。
组成:柴胡 9g,陈皮 9g,川芎 9g,芍药 9g,枳壳 12g,甘草 9g,香附 6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三、常用中成药
可选用贞芪扶正胶囊、夏枯草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银翘片等。
(刘晓鸫、徐杰男)
石 瘿
【概述】
瘿病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称为石瘿。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不能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癌。
【主要病因病机】
1.情志内伤
由于忧思恼怒,气郁不散,搏结于颈部,经络痞塞;或肝气不舒,肝脾不和,气结痰凝,循经上逆而结于颈部,正气日耗而邪气日坚,久而发为石瘿。
2.肝肾不足
先天肝肾不足,或病后产后,久虚未复,或房室不节,肝肾之精亏损,以及郁怒伤肝,内耗精血,邪气郁遏,结于颈前而成石瘿。
【辨证注意点】
1.首先应辨明邪正盛衰。石瘿为恶性肿瘤,基本病因为情志内伤,肝肾亏损,主要病机为浊气、痰湿、瘀血、邪火交结,辨明正邪之强弱,有利于对病情治疗转归预后的判断,也是合理选用扶正祛邪谴方用药比例的依据所在。
2.其次应辨明正虚之阴阳属性。根据患者病情分清阴阳虚实,本病早期多见气郁痰凝证或气血瘀滞证,但病至后期,气血、阴精耗伤,多可见阴虚火旺证和气阴两伤证。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结喉两侧结块,突然迅速增大,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推之不移,伴有疼痛,可波及耳、枕部和肩部。
2.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内实质性占位,血流丰富,边界包膜不清。
3.CT检查可发现甲状腺实质性占位肿块,边界不清,可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4.甲状腺131I同位素扫描多显示冷结节。
5.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或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续表
三、根据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综合判断邪正盛衰
四、辨证论治
五、注意事项
1.石瘿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切除。但未分化癌不宜手术切除,手术可加速癌细胞的血行扩散。
2.石瘿的治疗当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极有帮助。
3.石瘿患者手术后,应注意调摄饮食,禁食海鲜,注意休息,按时睡眠,坚持中医药调治对于患者减少术后复发与转移十分重要。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林某,女,54岁。2003年10月17日就诊。患者颈前结块疼痛不适2天,伴有吞咽时咽喉紧束感,无发热恶寒,无咽喉疼痛,无心慌心悸之症,胃纳可,夜寐欠安,小便色黄,大便硬结。
查体:颈前结块位于甲状腺右叶,约2cm×1cm大小,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肿块不随吞咽动作活动,压痛(-),局部肤温如常,双手振颤试验(-),甲状腺内可闻及血管杂音。舌暗红,苔薄白腻,脉沉滑。
辅助检查:甲状腺B超:甲状腺右叶内实质性占位病灶,内可见细小钙化点,颈部未见淋巴结。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TSH 均正常;甲状腺抗体:TPO-Ab、Tg-Ab 均正常;肿瘤标记物:CEA 6.0ng/ml,TSGF 19U/ml,TNF 93fmol/ml,VEGF 119pg/ml。建议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颈前结块肿痛的性质,与肉瘿、失荣相鉴别。根据患者颈前结块疼痛,查体颈前结块质硬,活动度差,不随吞咽活动,无心悸手抖,可初步考虑为石瘿。
第二步:已行甲状腺B超检查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体、肿瘤标记物检查,可行血常规检查,确诊还有待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活检。
第三步: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史,局部症状,舌苔脉象,辨为痰瘀内结证。法当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处方:柴胡 10g,黄芩 10g,昆布 10g,当归尾 10g,赤芍 10g,连翘 10g,三棱10g,山慈菇 10g,山豆根 10g,白花蛇舌草 30g,龙葵 15g,制南星 15g,干蟾皮10g,生甘草 10g。
(自拟医案)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医案(《普济方》)
向某患瘿病咽喉噎塞,为石瘿。此由忧恚之气,在于胸膈,不能消散,传于肺脾。半夏散治之。
二诊:咽喉噎塞有所好转,肿块未消,胸膈不利,脉来弦滑。以昆布散毒化痰,软坚散结。
二、经验方
破结散(《杂病源流犀烛》)
功能:软坚破结,化瘀消肿。
主治:石瘿。
组成:神曲、海藻、昆布、龙胆草、蛤粉、通草、贝母、枯矾、松萝茶等份,半夏减半。用法:上药蜜制成丸,每服用梧桐子大10丸。
三、常用中成药
可选用小金丹、小金丸、西黄丸、平消胶囊等。
(刘晓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