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乳房病

第一节 乳 痈

【概述】

乳痈是常见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1个月内。临床以乳房结块,焮热红肿,溃脓稠厚,恶寒发热为特点。发生于哺乳期的名“外吹乳痈”;发生于妊娠期的名“内吹乳痈”;不论男女老少,发生在非哺乳期且非妊娠期的名“不乳儿乳痈”。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乳腺炎。

【主要病因病机】

1.乳汁郁积

多因乳头破碎、乳头畸形和凹陷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导致乳汁郁积、乳络不畅,乳管阻塞,败乳蓄积,郁久化热而成脓肿。

2.肝胃郁热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致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乳络阻塞,排乳不畅,复加胃中积热上蒸,气血瘀滞,积热成脓,而成乳痈。

3.感受外邪

乳儿含乳而睡,喂乳不当,乳头破碎,乳儿口中热毒侵入乳孔;产妇体虚汗出受风,哺乳露胸外感风邪,乳络受邪,郁滞不通,化热成乳痈。

因此,排乳不畅,乳汁郁积,是乳痈形成的关键因素;肝郁胃热或热邪外袭是乳痈发生的重要因素。

【辨证注意点】

1.首先应明确患者属于何类乳痈(外吹乳痈、内吹乳痈、不乳儿乳痈),其次是发病的哪一阶段(初期、成脓期、溃后期)、哪一证型。

2.重视内治与外治结合的辨证论治。

3.治疗上掌握脓肿成熟切开引流的时机,触诊波动应指、有透脓点为脓熟。

4.注意乳痈变证(乳漏、袋脓、传囊乳痈、僵块等)的辨证和临床处理。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好发于初产妇产后1个月之内。

2.乳汁分泌不畅,可有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或内缩。

3.乳房结块,肿痛,表皮焮热,腋下淋巴结肿痛,伴发热。

4.可以成脓,溃破,部分可以成为多囊性急性乳腺炎。

5.血常规、C反应蛋白、脓液细菌培养有助于病情程度判断,超声检查有助于脓成与否及脓肿位置、大小、数目的判断。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乳房部丹毒、乳发(乳房部蜂窝织炎)、炎性乳岩(炎性乳腺癌)等相鉴别。与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见本章第二节。

三、疾病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与妊娠时间的关系,中医将急性乳腺炎分为不乳儿乳痈、内吹乳痈、外吹乳痈三类。不乳儿乳痈多发生在非妊娠、哺乳期,临床较为少见,以外感热邪为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内吹乳痈发生在妊娠期,临床亦较少见,除了热邪外袭,还要考虑胎热上蒸,治疗上除了清热解毒,还要考虑清泄胎火与安胎治疗;而外吹乳痈为临床最多见,乳汁郁积,肝郁胃热,外邪入侵为其常见的病因病机,治疗以清胃疏肝、通畅乳络为主。

四、辨证论治

乳痈按病程分为初期、成脓期、溃后期及其变证,相应之证型分成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

五、注意事项

1.辨分期。先应辨别疾病时期,初期宜通乳,消块;成脓期宜托里透脓,脓熟宜切开排脓;溃后期宜益气养荣,补托排脓。

2.辨脓。判别是否成脓,局部可以采用手指按触法,深部脓肿需穿刺确诊,或行B超检查。

3.辨引流。应在脓熟时切开排脓,一般触诊波动应指,有透脓点为脓熟;或结合B超有明显液性暗区。

4.辨传变。溃后脓出不畅,溃口在上,脓蕴于下,为袋脓,宜垫棉加压,或切开,或行辅助切口。注意对传囊乳痈的判断,一般溃破后,脓出不畅,肿痛不减,身热不退者应考虑传囊乳痈,必要时宜再次切开排脓,或做辅助切口,可以配合垫棉疗法。若经治疗后,局部肿硬不消微痛,不发热,脉弦缓,舌苔薄白,为使用寒凉药物太过,或应用抗生素后,致气血凝结,治宜疏肝理气,温阳消肿。方用四逆散加鹿角、穿山甲。

5.溃后乳汁从溃口溢出,疮面久治不愈者,为乳漏,宜回乳。

6.注意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对恶露未尽者,应注意养血,不可过用寒凉。

7.对早期结块的患者,教育患者正确的哺乳方法,学会乳房按摩,哺乳后排空乳汁十分重要。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李某,女,30岁。2015年5月21日就诊。二胎产后2周,左乳房结块肿痛伴高热2天。患者于14天前顺产一女婴,产后母乳喂养,但排出不畅,2天前突然出现左乳房外上象限结块,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5℃。曾在外院静滴青霉素2天,热退,但左乳结块未消,触之疼痛。恶露未尽,量少,大便3天未行。既往无类似病史。

查体:左乳外上象限结块,大小约5cm×5cm,质地中等,边界不清,皮肤微红,扪之灼热,触痛明显,无波动感,腋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数。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产后14天,乳汁排泄不畅,左侧乳房结块,并伴红肿热痛,腋下淋巴结肿大等,可以初步诊断为乳痈,而且为外吹乳痈。应与乳房部丹毒、乳房部蜂窝织炎、炎性乳腺癌、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乳腺癌等相鉴别。

第二步:进行必要的检查。为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需做血常规检查,一般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该患者发病仅2天,一般尚未进入成脓期,可进一步做乳房B超检查,以协助了解病变范围及深度,若B超见液性暗区,往往提示脓液形成。

第三步:进行分期。发病2天,局部肿块没有明显的波动,无鸡啄样痛,故属初期。

第四步:进行辨证论治。乳汁排出不畅,乳房结块,为肝气不舒,乳窍疏泄不畅;高热、大便秘结,舌苔薄黄腻,为阳明胃热。证属肝郁胃热,气滞热壅,治拟疏肝清胃通乳络,方用瓜蒌牛蒡汤加减。

处方:全瓜蒌30g,牛蒡子12g,柴胡9g,黄芩9g,金银花15g,蒲公英30g,连翘 15g,陈皮 9g,路路通 12g,留行子 9g,生甘草 6g。

第五步:根据患者的兼证对上述方剂进行加减。患者恶露未尽,宜养血活血,可以适当加入当归、益母草;肿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若要求回乳者,加生山楂、生麦芽、生稻芽等。

第六步:辨证选择外治法。病在初期,主要是乳汁郁积,可以先用推拿排乳手法排出郁积的乳汁;初期以消为贵,肿块色红肤温高,可以选择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如果乳头有破碎者,可以外涂青吹口油膏。

第七步:调摄与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的哺乳方式,注意喂养后要排空乳汁;保持心情愉快;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自拟医案)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医案
1.顾伯华医案(《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林某,女,28岁。右乳房肿胀疼痛8天,伴有持续性发热。在分娩后第6天,因哺乳时乳头破碎疼痛甚剧,继之乳房突然肿胀作痛,全身恶寒发热,骨节酸楚,低热,乃去某医院治疗。先后注射青霉素24瓶(计960万U),链霉素6瓶(计6g),热退未尽,乳房疼痛依然不减。右乳房较健侧肿大,按之内上象限肿块约4cm×4.5cm大小,质硬而坚,压痛明显,无波动感,皮色如常,乳腺腺体较肿胀,乳头破碎处已结痂皮、尚未脱落,乳晕表皮伴有丘疹,无滋水渗出。苔薄腻,脉微数。乳汁壅滞,乳络不通,阻于肝胃二经,营卫不和为患。治宜疏肝理气,和营通乳。

处方:软柴胡4.5g,小青皮4.5g,蒲公英30g,全当归9g,赤芍9g,橘叶4.5g,金银花9g,连翘9g,生麦芽30g,路路通6g。

外治方:以清热消肿止痛,局部敷金黄膏。

复诊:3帖后,发热已退,乳房肿块逐渐缩小,压痛减轻,哺乳后仍感乳络疼痛。再以上方去银花、连翘,酌加制香附、瓜蒌、鹿角霜等。连服药10帖后,乳房肿块消失,乳头破碎已愈且痂皮脱落,乳汁通畅,哺乳时乳络疼痛消失。

按语:依据经络的循行分布,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产妇气血运行有序,肝胃运化如常,则乳汁通畅。今由乳头破碎疼痛后结痂皮,不能使乳儿吮尽乳汁,形成乳汁积滞不得外流;且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以致局部气血凝结发为乳痈。故初诊用柴胡、青皮、橘叶疏泄肝气,银花、连翘清阳明胃热,生麦芽醒脾健胃,蒲公英、路路通疏通乳络,合当归、赤芍以和营。复诊时,因热退身凉,故上方中去清热之银翘;但结块尚未全消,故加重理气通乳之品,如制香附、瓜蒌等。经辨证加减治疗,遂消退而愈。

2.唐汉钧医案(《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凌某,女,27岁。因“左乳红肿疼痛伴结块,反复发作2个月余”入院。先后自溃疮口2个,刀溃疮口1个。屡用中药和多种抗生素治疗,寒热不退,体温仍在39℃,红肿结块尚有新发。舌苔腻边尖红,脉细数(98次/min)。查体发现,左乳以乳晕为中心,红肿波及整个乳房,范围18cm×14cm,外上象限已有轻度波动。证属肝胃蕴热,热盛肉腐,成脓传囊,正虚邪实。治拟扶正和营托毒,清化湿热。

处方:生黄芪 12g,白术 9g,茯苓 9g,当归 12g,银花 9g,蒲公英 30g,皂角刺12g,丹皮 9g,黄芩 9g,紫花地丁 30g,生甘草 3g。

外用千捶膏贴于轻度波动处,再外盖金黄膏。2天后,左乳外上象限乳晕附近波动最明显处,切开排脓约100ml。疮口用二宝丹药线引流,红油膏盖贴,加用胸罩将乳房托起垫棉压紧,使疮口引流通畅。经治10天,脓液减少,脓色转清,停用药线,继续加压抬高乳房。并再拟益气养荣、和营清化治疗。

处方:生黄芪 12g,党参 12g,焦白术 9g,当归 12g,白芍 9g,川芎 9g,瓜蒌12g,蒲公英 30g,陈皮 6g,天冬 9g,生甘草 4g。

按语:乳痈初起多由乳头破碎、外受风邪、内有肝胃蕴热、乳汁积滞、乳络受阻而引起,若治疗及时、得当,可以迅速缓解。若失治、误治,或过用抗生素、苦寒之中药,或因乳房下垂,脓腔在下,溃口在上,引流不畅,脓液积聚,则可形成袋脓和传囊。本案患者新产体虚,更受病邪缠绵日久,面色㿠白,正气不足,故以生黄芪、白术、茯苓、皂角刺托毒外出;银花、蒲公英、丹皮、黄芩、紫花地丁、当归清热利湿和营。而在脓液排出之后,气血随脓而出,气血更虚,治疗上更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故二诊以益气养血为主,同时配合垫棉压迫疗法,防治脓液坠积形成袋脓,加速脓腔粘合。该病得治愈,是中医特色的突出体现。

二、经验方

文琢之瓜蒲通络汤(《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

功能:疏肝通乳,散结解毒。

主治:急性乳腺炎。

组成:全瓜蒌 30g,丝瓜络 9g,鹿角霜 24g,浙贝母 12g,柴胡 9g,青皮 9g,夏枯草 18g,乳香 9g,没药 9g,制香附 9g,青木香 9g,穿山甲 6g,大木通 9g,蒲公英30g。

加减:若有表邪,加荆芥、防风;便秘者,加火麻仁、蜂蜜;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硬结甚者,加川楝子,并加重青皮、木香剂量;血结者,加当归、川芎;乳汁壅迫乳络者,加王不留行;脓成未溃,加皂角刺;气滞明显者,加防风、陈皮、白芷。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三、常用中成药

可选用逍遥丸、八珍冲剂。

(程亦勤、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