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概述】
除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外,颈椎小关节均由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颈椎小关节均为真性关节,关节面覆盖有滑膜,并有真正的关节囊,每个颈椎小关节均受两个脊髓节段的神经支配。颈椎的关节突较低,上关节面朝上,偏于后方,下关节突朝下,偏于前方,关节囊较松弛,可以滑动,横突之间往往缺乏横突韧带。由于颈椎的小关节解剖结构的特点,稳定性较差,容易错位,引发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因颈部受凉、不良姿势、慢性劳损、快速转动头部时,颈椎小关节超出正常活动范围,颈椎失稳,导致疼痛。多见于中、青年。较易复发,长期反复发作可加速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的发展。
【临床表现】
1.症状
起病较急,表现为颈部剧痛、颈部肌肉僵直,活动受限。颈部疼痛可能扩散到肩部和上背部,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视物不清、眼震、面部麻木、肢体刺痛和麻木。
2.体征
被动体位,颈部活动受限、僵硬、肌肉痉挛,棘突的一侧隆起或偏歪,椎旁有固定压痛点,严重者可出现斜颈样外观。颈部活动时有小关节弹响声,颈部触诊有条索状、结节状、粘连增厚点,棘突偏歪,棘突间隙增宽,台阶感。
3.影像学检查
(1)颈部X线:
生理屈度变直,颈椎前凸减少、消失、反屈,或椎间隙后缘增宽,正位片示颈椎侧弯畸形,病变棘突偏歪;侧位片可见患椎有旋转表现、双边影。考虑为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患者,经治疗棘突偏歪得到纠正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即可确立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诊断。
(2)颈椎CT:
小关节突增生肥大、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周围韧带骨化为主,无明显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增生肥大的钩椎关节突超过相应的关节面,并伴有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导致椎间孔及横突孔变形、狭窄。双侧-侧隐窝变尖细;关节突肥大增生亦可导致神经孔狭窄、硬膜囊和脊髓受压。
后纵韧带骨化,椎管前壁紧贴椎体后缘的高密度影,向后突入椎管内,边缘清楚,可呈小圆块影、横条形、半圆形、卵圆形、飞鸟形、三角形、两半卷发形等多种形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除造成椎管狭窄外,尚可致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
(3)颈椎MRI:
可排除椎间盘突出、血肿、肿瘤等椎管内病变所致的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综合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判断。
1.有长期低头工作的劳损史,或有颈部过度前屈,过度扭转的外伤史。
2.颈部有酸痛不适感,项韧带及两侧有压痛点。
3.触诊可有颈椎侧弯。
4.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后部有固定压痛点,颈部活动时有小关节弹响声,颈部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状、粘连增厚点。
5.X线片生理屈度变直,颈椎前凸减少或消失或反屈线,或椎间隙后缘增宽,椎体可侧方移位,X线侧位片显示双边影。根据病史、临床特点、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类药物,外用药膏,消肿,营养神经等治疗。
(2)中医中药和康复治疗:推拿、针灸、中药、手法、针刀治疗等,中医正脊手法推拿矫正和各种理疗方法。
(3)轻度的颈椎脱位,没有神经损伤症状的,可以颅骨牵引或颈托、颈领、头部外支架等。
2.微创介入治疗
一般治疗无效或严重者需要微创介入治疗。
(1)神经阻滞疗法:
既有诊断作用,又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镇痛,无论是急性加重期还是慢性期,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
(2)小关节注射法:
诊断、治疗作用兼有的方法之一。
(3)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及脉冲射频治疗:
适用于诊断明确,神经阻滞试验阳性,保守治疗、关节内注射疗法无效者。
【康复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有反复发作趋势。
(郭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