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1)房室异常传导通道:
是指除正常房室传导(房室结-希氏束)通道外,在房室之间还存在附加的传导束,即所谓的旁路。常见的有Kent 束、James 和Mahaim纤维(图6-30)。
(2)典型预激综合征:
窦性或房性激动通过房室结-希蒲系及Kent 束共传心室,产生同源性室性融合,又称为Wolff-Parkinson-White(WPW)综合征。
1)心电图:PR间期缩短,多在0.08~0.11s;QRS 增宽,初始有δ波,约0.03~0.06s,其方向与旁路的位置有关(详见“第十六章 显性旁路体表心电图定位”);PJ间期正常(≤0.27s)。
图6-30 房室附加传导束示意图
2)大部分Kent 束顺向传导不应期较短,与心房肌相近(≤0.35s),具有“全或无”的传导特性,不出现传导延缓或递减传导,称为快旁路。少部分不应期较长(0.60~3.0s),由类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组织构成,可出现3 相或4 相传导阻滞或文氏传导,为慢旁路。
3)根据预激的程度及旁路的传导特性,分为显性预激(其中心室的激动全部由旁路下传者为完全性预激)、间歇性预激(图6-31)和隐匿性旁路(旁路只有逆传,没有顺传,约占Kent 束的20%)。
图6-31 间歇性预激
4)心电图上常将预激分为:①A型预激,V 1~V 6导联δ波、QRS 主波方向均向上;②B型预激,V 1、V 2导联δ波、QRS波主波方向向下,V 5、V 6方向向上;③C型预激,V 1、V 2导联δ波、QRS波主波方向向上,V 5、V 6方向向下,旁路位于左心室前或前侧壁。
5)临床上Kent 束是介导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图6-15)。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是临床的一种危险状态,此时心电图QRS波宽窄不一,频率快时QRS增宽(图6-32);当RR最短间期≤180ms 或平均RR间期≤250ms时,提示旁路的不应期很短,心室率过快,极易恶化为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诊治时需密切监护,应用能作用于旁路使其不应期延长的药物,避免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及β 受体阻滞剂等只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必要时紧急电复律。消融治疗可根治房室旁路。
图6-32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
(3)LGL 综合征
1)由James 纤维介导,又称房结旁道或房-束(希氏束)旁道或短PR间期综合征,无房室结生理性0.05~0.10s 延迟。
2)心电图:PR间期缩短,常≤0.10s;但无δ波(图6-33)。
图6-33 短PR 心电图
3)心内电图:AH间期<0.06s;心房刺激分级递增到200次/min时,房室仍能1∶1 传导。
4)James 纤维内可含蒲肯野细胞,具有潜在的自律性,能产生异位冲动。
(4)Mahaim 纤维
1)多位于右心房游离壁,连接右心房与右束支/右心室。仅有房室前向传导特性,而无室房逆传。传导速度慢、并有递减传导的特性,可出现文氏现象,但不应期相对较短。
2)静息心电图PR间期正常或延长,可伴或不伴δ波。
3)当心房刺激频率逐渐增加时,随着PR间期的逐渐延长,δ波也逐渐明显(图6-34 右),当到达房室结不应期时,激动全部由Mahaim 纤维下传,此时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Ⅰ导联呈R型,Ⅲ导联呈rS型,电轴左偏,胸前导联移行区在V 4之后,并有继发性ST-T改变。
4)临床上Mahaim 纤维介导的心律失常主要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此时QRS波宽大,需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图6-34 左)。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Mahaim 纤维起源的期前收缩,治疗上首选消融治疗。
图6-34 Mahaim 纤维介导的AVRT
(此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正常,未见预激波;右图箭头所指为H波,可见心房刺激的下传QRS波增宽时HV 变短。AV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CS S1S1:冠状窦S1S1 刺激)
2.病理性传导阻滞
(1)传导阻滞的分类
1)按程度:
一度、二度(二度Ⅰ型、二度Ⅱ型、高度及几乎完全性)和三度。
2)按部位:
窦房、房内、房室和室内。
3)按阻滞与频率之间的相关性:
快频率依赖性(3 相)传导阻滞、慢频率依赖性(4 相)传导阻滞和非频率依赖性阻滞(间歇性)。
(2)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
1)由房室交界区中某个部位的有效和/或相对不应期的异常延长所至,根据程度的不同,可表现为一度、二度、三度(图6-35)。
图6-35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类与机制
(ERP:有效不应期;RRP:相对不应期;AVB:房室传导阻滞)
2)心电图表现
①一度AVB:PR间期延长>0.20s,无QRS波群脱落。
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又称莫氏Ⅰ型(Morbiz Ⅰ)AVB,P波规律发生,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房室传导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Wenckebach phenomenon)。由于PR间期每次延长的绝对增加值多呈递减方式,故在PR间期逐渐延长时,RR间期则逐渐缩短,直至QRS 脱漏时RR间期最长。
③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又称莫氏Ⅱ型(Morbiz Ⅱ)AVB。P波规律发生,PR 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未下传。
④高度AVB:连续2 个或2 个以上P波未下传。
⑤三度AVB:又称完全性AVB,P波全部不能下传,此时常有下位(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
3)临床上,一度AVB 可发生在房室交界区的任何层面;二度Ⅰ型AVB 多为功能性或病变主要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的近端,预后较好;二度Ⅱ型AVB 者病变大多位于希氏束的远端或束支水平,多属器质性损害,易发展为完全性AVB,此时逸搏位置较低,频率较慢。
(3)窦房传导阻滞
1)由于窦房结的激动在心电图上不能被记录,窦房的传导只能通过心房的激动规律来推断。
2)一度窦房传导阻滞心房规律产生,心电图不能诊断。
3)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类似于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时RR间期周期性逐渐缩短直至突然延长,如果PP间期出现类似改变,需要考虑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它与窦性心律不齐的鉴别在于,长的PP间期彼此相等,相对应的短PP间期间也彼此相等。
4)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的特点是长PP间期是短PP的倍数(图6-36)。
5)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不能与窦性停搏相区别,心电图不能诊断。
图6-36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4)束支传导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成人QRS波群≥0.12s;V 1或V 2导联呈特征性的rsR′或M型;Ⅰ、V 5、V 6导联S波增宽且有切迹,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R波增宽有切迹(图6-37)。当QRS波群<0.12s 且其他形态相似时,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除可见于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外,也可见于健康人。
图6-37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
左束支粗而短,多由双侧冠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发生则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完全性LBBB 心电图表现为:成人QRS波群≥0.12s;V 1、V 2导联r波消失呈QS波或r波极小呈 rS型;Ⅰ、V 5、V 6导联q波一般消失,R波增宽且有切迹;ST-T方向通常与QRS波群方向相反(图6-38)。如形态相同但QRS波群<0.12s时称为不完全性LBBB。
图6-38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干扰与脱节
由生理性不应期引起的传导障碍均称为干扰,连续的干扰则称为脱节(图6-19,图6-20)。
(王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