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常见CT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优缺点
一、常见CT特殊检查方法
(一)低辐射剂量扫描
常规剂量扫描即常规扫描参数下的扫描,此曝光条件下图像质量较高,但辐射剂量也相应较高。
低剂量CT(low dose CT,LDCT)扫描指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调整参数降低X线剂量进行CT扫描的方法,可以降低被检者的X线吸收剂量,并减少球管损耗。随着MSCT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各种剂量调制技术和迭代重建技术),LDCT在成人胸部健康体检、肺癌普查、肺小结节病变随访、眼眶、鼻窦及儿童颅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CT增强扫描和实时增强监视
一般意义的CT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按照普通扫描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普通增强扫描。
实时增强监视是在CT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一种技术,是指增强扫描时对一定解剖区域(一般为靶血管)的CT值进行监视,并根据CT值变动来自动触发预定的扫描程序。
(三)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是指用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来分析局部器官或病变的动态血流变化,并以曲线和图像的形式将其显示出来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
(四)定量CT
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是指利用CT检查来测定某一感兴趣区内特殊组织的某一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扫描方法。
(五)靶扫描
靶扫描是指对感兴趣区局部放大后再进行CT扫描的方法,包括放大扫描或目标扫描。
(六)高分辨率扫描
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扫描是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1~2mm)和高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所进行的一种扫描或重建的方法。MDCT常规扫描后,可以直接重建获取HRCT效果的图像,不需要再次扫描。
(七)CTA技术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又称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是通过外周静脉内注射碘对比剂进行CT扫描,而后经计算机对图像重建形成血管增强的影像。CTA是主要用于诊断血管性疾病的一项检查技术。
(八)多平面重组技术
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是将一组连续横断面图像的数据通过插值等方法生成三维体数据,在三维体数据上基础上进行二次切片处理,使之生成其他断面、斜面或者曲面二维图像的方法。
(九)三维重组技术
CT三维重组是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采集的二维CT扫描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生成三维结构图像,增强对解剖和病变的观察的一种技术。
(十)虚拟内镜技术
CT虚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是在CT采集容积数据后,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或容积再现法的三维后处理方法,获得与光纤内镜相仿的效果。
二、CT各特殊检查的优点及局限性
(一)低辐射剂量扫描
CT低辐射剂量扫描可以降低被检者的X线吸收剂量,并且减少球管损耗。
缺点是剂量的下降可能对图像质量有一定影响,需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及病人状况制订不同的扫描方案,对操作者要求较高。
(二)CT增强扫描和实时增强监视
CT增强扫描通过对比剂的引入,由于血供不同而导致的强化效果不同,提高了对比度,进而显示其形态、位置或功能。
实时增强监视为增强扫描准确掌握扫描时机提供了可能,以获得高质量的增强图像。
局限性是由于CT增强及实时增强监视检查需要使用对比剂,因此对比剂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重度甲亢者不适合此项检查。
(三)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能反映组织的血管化程度和血流灌注情况,提供常规CT增强扫描不能获得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反映的是生理功能的变化,属于功能成像范畴。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脑血流灌注,对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在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和分级诊断以及心肌缺血评估等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CTP扫描的缺点是对同层连续扫描,因此对于扫描范内辐射剂量较大;对比剂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重度甲亢者不适合此项检查。
(四)定量CT
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最初用于测量骨矿物质含量,监测骨质疏松或其他代谢性骨病病人的骨矿物质密度。还可用于冠状动脉钙化分析、肺部结节分析和能谱定量分析等。
其局限性为:测量区有严重的骨折畸形或骨质增生;测量区有金属植入物等病人会影响QCT测量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五)靶扫描
靶扫描增大了感兴趣区的像素数目,提高了空间分辨力,可使感兴趣区的影像放大,从而提高诊断效果。
随着CT设备和技术的发展,目前的高端CT已经不需要靶扫描技术就能清晰的显示较小病变。
(六)高分辨率扫描
高分辨率CT(high hesolution CT,HRCT)是一种通过改变扫描参数和采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减少数/模转换过程中原始数据的阶差、使图像边缘锐利化的一种扫描技术。CT高分辨率扫描可显示细微结构,有良好空间分辨率,减少了常规扫描层厚的部分容积效应,微小病灶检出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在肺部方面的应用,是目前活体肺无创性成像技术中最敏感的工具。MDCT常规扫描后,可以直接重建获取HRCT效果的图像,不需要再次扫描。
缺点是对软件和硬件要求较高,相同剂量的扫描,HRCT噪声水平较高。
(七)CTA技术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比属于无创检查。具有检查风险低、操作快捷、便于推广等优点。通过CT血管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分布、走行以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
CTA的最大缺点在于部分容积效应,空间和时间分辨力仍不如常规血管造影。对于直径小于2mm的血管显示欠佳。并且对于疾病的定性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比剂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重度甲亢者不适合此项检查。
(八)多平面重组技术
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技术是从原始的横轴位图像经后处理获得人体组织器官任意的冠状、矢状、横轴和斜面的二维图像处理方法。多平面重组的优点是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解剖结构及形态,尤其是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变;对体内异物的三维定位有很大帮助;曲面重建可将迂曲的血管、有生理弯曲的脊柱、输尿管、牙齿等结构伸展拉直展示在同一平面上,在单张图像上完整显示,有利于整体观察病变。
主要缺点是重建算法对冠状和矢状等其他位置的重组有很大影响,如果源图像中的少部分图像有运动伪影,则重组出来的图像会扭曲变形。
曲面重组对于所划曲线的准确与否依赖性很大,有时会造成人为的假像;同时由于存在变形操作,曲面重组图像不能真实反映被显示器官的空间位置和关系。
(九)三维重组技术
CT三维重组的优点是可逼真地显示骨骼系统及增强血管的空间解剖结构,能获得仿生学效果,可实施三维图像操作,模拟手术。
缺点为由于三维重组是采用阈值法成像,图像显示准确性受图像处理中分割参数(阈值)的影响较明显。即使阈值合适,在有狭窄的部位,部分容积效应还会使得在三维图像上狭窄率容易被夸大。此外三维重组的结果图像显示物体内部结构能力较差,也不提供物体的密度信息,因此不易区分血管壁上的钙化和对比剂。
(十)虚拟内镜技术
仿真内镜检查的优点是无创性,病人痛苦小,视点不受限制,能从狭窄或梗阻病变的远端观察。
主要缺点是仿真内镜不能观察病灶的颜色,对扁平病灶不敏感,技术参数的选择不当、人体运动或器官蠕动等多种因素可导致伪影。
(郭森林 牛延涛 张永县 陈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