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精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篇 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

第1章 动脉血气分析

培训目标:
(1) 掌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技术。
(2) 掌握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读。
一、动脉血气分析的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以下简称血气分析)是检测血液中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酸碱度(pH)、含氧血红蛋白饱和度(SaO 2)和碳酸氢盐(HCO 3 -)浓度的检查,同时也可检测高铁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电解质、乳酸等水平。当诊治危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患者时,血气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判断呼吸与危重症疾病的病因、调整呼吸支持方案及早期识别休克等。
二、标本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采集动脉血气样本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00秒时避免重复动脉针穿刺,而血小板计数≤30×10 9/L或改良Allen试验结果异常的患者也应避免动脉穿刺。对不合作或脉搏难以辨识的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时,医师可借助超声定位。
常见穿刺部位包括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穿刺部位经无菌消毒后,推荐用手指轻柔地触诊动脉,并放在穿刺部位的近端,另一只手持针,以相对皮肤30°~45°的入针角度(桡动脉、肱动脉)或90°的入针角度(股动脉)穿刺动脉,取样完成后需在穿刺部位进行较长时间的压迫止血,凝血功能正常患者通常需要5分钟。推荐将动脉血样本15分钟内送检并分析。如样品中混有超过血量1%~2%的气泡,可引起假性高PaO 2和假性低PaCO 2
三、动脉血气结果判读
(一)动脉血气常用指标
动脉血气常用指标及其正常值见表1-1。
表1-1 动脉血气常用指标及其正常值
(二)氧合状态
一般认为PaO 2<80mmHg为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原因包括通气不足、通气与血流灌注比例失衡、右向左分流、吸入氧分压减少及弥散功能障碍等。临床上也可采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 A-aO 2)和PaO 2/FiO 2评估氧合状态。
1.P A-aO 2
PaO 2通过动脉血气进行测量,而PAO 2=[FiO 2×(Patm-PH 2O)]-(PaCO 2÷R)。其中 PAO 2为肺泡氧分压,FiO 2是吸入氧气浓度(在室内空气为0.21),Patm是大气压(在海平面为760mmHg),PH 2O是水分压(在37℃时为47mmHg),PaCO 2是动脉二氧化碳分压,R是呼吸商(一般情况下R约为0.8)。因此,一般状况下,PAO 2=150-1.25×PaCO 2
正常P A-aO 2随年龄而变化,假定患者呼吸室内空气,理论上P A-aO 2=2.5+0.21×年龄(岁)。
2.PaO 2/FiO 2
正常PaO 2/FiO 2为300~500mmHg。PaO 2/FiO 2反映氧合状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常用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该值越低反映疾病严重程度越重。
(三)酸碱平衡
第一步:评价数值是否可靠
计算H +(nmol)=(24×PaCO 2)/[HCO 3 -],若算得的H +=40nmol则pH应接近7.40,否则按H +每改变1nmol,pH按反方向改变0.01进行估算。若算得的pH与实际差异较大,则考虑混合静脉血或标本处理不得当。
第二步:确定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表1-2)
表1-2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第三步:评价代偿反应(表1-3)
表1-3 酸碱平衡紊乱时代偿公式
注:代偿应使pH趋于正常,以上公式帮助判断是否为单纯性或混合其他酸碱平衡紊乱,若代偿方向相反或超过上述计算的代偿范围,则考虑合并其他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步:计算阴离子间隙(AG)
AG=Na +-HCO 3 --Cl -,AG 正 常范围为(12±2)mmol/L。
白蛋白低时,需使用校正AG=AG测定值+0.25×[45-白蛋白(g/L)]。
高AG代谢性酸中毒常见原因: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终末期肾脏疾病、毒物或药物等。
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常见原因:腹泻、等张溶液输注、噻嗪类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第五步:计算阴离子间隙偏离值与碳酸氢根偏离值之差(Δ-Δ)。
计算公式:
酮症酸中毒:Δ-Δ=ΔAG-ΔHCO 3 -=(AG-12)-(24-HCO 3 -
乳酸酸中毒:Δ-Δ=Δ0.6AG-ΔHCO 3 -
判断:
Δ-Δ=-5~5mmol/L:只有高AG代谢性酸中毒。
Δ-Δ>5mmol/L:高AG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Δ-Δ<-5mmol/L:高AG代谢性酸中毒和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
(汪劭婷)
参考文献
[1]Tao L,Sandeep K,Susan P,et al. ATS Review for the Pulmonary Boards[M]. New York: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2015:352-354.
[2]赵久良,冯云路. 协和内科住院医师临床手册[M].2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241-248.
[3]Arthur CT,Scott M,Geraldine F. Arterial blood gases[EB/OL].[2020-01-31].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arterial-blood-gases?search=auterial%20blood%20gases&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4]Berend K,de Vries AP,Gans RO. Physiological approach to assessment of acid-base disturbance[J]. New Engl J Med,2014,371(15):1434-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