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数据测量分析
在CT数字图像上进行距离、角度、面积、体积的几何学测量,以及感兴趣区CT值的测量,这些都属于简单的图像后处理功能,通常由电子测量软件实现,精度高,不需要参照物,不受图像放大倍数的影响。但是在血管成像检查中,由于血管管径细小且走行迂曲的原因,上述几何学测量因而有其特别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相对于非血管性病变,血管病变的诊断往往对几何学测量的需求比较多,常用于血管的管腔狭窄或扩张的量化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评价以及血管外科手术计划等。
首先,径线距离和CT值的测量应在不改变CT值属性的平面图像上进行,如在原始水平面图像、MPR图像或CPR图像上测量才可靠。而MIP图像舍弃了许多真实的体素信息,VR图像则受阈值影响,在后两者图像上进行的测量均可能会不准确(图3-4-1)。因血管在原始水平面上,多为点条状的斜面影像,临床上多是在交互式的MPR或CPR图像上先找到迂曲血管真正的长轴和正交的短轴图像,再进行其长径和短径的测量(图3-4-2)。
图3-4-1 VR血管显示受阈值影响
同一VR图像,A.阈值调高,基底动脉较粗(箭);B.阈值调低,基底动脉变细(箭)
但是,在细小的血管上进行手动测量,难免存在人为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推荐采用自动化测量,其数值相对要精确些,可重复性要好。譬如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自动化测量可以找到血管最狭窄处的真正横截面,通过设定近端和远端参考点,机器就会自动计算出狭窄的程度与长度,并可换算出截面积,最终自动生成评价报告,为进一步支架植入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图3-4-3)。
最后,对血管测量的方法与要求以及所需提供的数据,根据发生部位、病变性质和评价目的而有所不同。例如,腹主动脉瘤的支架植入术前,常用CTA作为评估手段(图3-4-4)。其内径测量包括近端锚定区内径、动脉瘤最大直径、腹主动脉远端内径、髂总动脉内径、髂外动脉内径、股动脉内径。长径测量包括近端锚定区长度、瘤体上下缘的长度、瘤体下缘至主动脉分叉的长度、主动脉分叉至髂总动脉分叉的长度等。在内径测量时,既要有强化血管腔的内径,又要有包括附壁血栓在内的动脉瘤的内径。在长径测量时,既要有血管的垂直长度,又要考虑弯曲血管的自然长度。
图3-4-2 MPR图像上的手动径线测量
A.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大小测量;B.瘤体-瘤颈比的测量
图3-4-3 CPR图像上的自动测量
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长度的测量;B.自动生成的血管数据测量分析报告
图3-4-4 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前计划数据测量示意图
A.实线为内径测量,虚线为长径测量;B.双横线示动脉瘤内径,弯曲虚线示动脉瘤自然长度
目前,与高端CT扫描机配套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中,一般都针对不同的检查器官和特殊的诊断任务,装置了多种专门的后处理软件包,允许在VR、MIP、MPR等多种图像显示方法间即时切换,并根据医师的诊断思路将减影、分割、组合以及数据测量等步骤串起来,编制成流程化的操作,组合在一个专门任务的模块内,通常只需一键操控或几次调整动作,就可完成某部位的血管后处理任务,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诊断效能。这些专门的血管后处理软件,主要用于冠状动脉、脑血管、颈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以及四肢动脉等CT成像。
(陈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