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消化道卷(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检查方法

第一节 食管和胃肠X线检查

一、X线片
X线检查所获得的图像是X线束穿透路径上不同密度和厚度的组织结构影像的相互叠加。这种叠加可使一些组织或病灶的投影因累积增益而得到更好的显示,然而也可使一些组织或病灶的投影被覆盖而较难显示或遮盖。急腹症时平片检查可以显示胃肠道积气、积液及管腔扩大等征象,因X线片检查简便、安全而有效,对于需要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不加重病情的急腹症患者而言,可列为检查方法。腹内器官组织及其内容物多为软组织密度,彼此间缺乏自然对比,因此腹部X线片因器官组织间密度对比差而提供征象较少,病情复杂者可以首选CT检查。胃肠疾病的X线检查必须引入对比剂,主要应用钡剂造影。胃肠道发生病理改变时,病变改变了正常胃肠道钡剂造影的密度,可以显示出平片所不能显示的异常X线征象。
在本节关于X线片的叙述中,主要涉及胃肠道的检查方法。而食管的X线片主要用于食管内异物的发现,但诊断阳性率较低,往往需结合CT检查或吞钡棉透视下动态观察,故此处不做详细介绍。
腹部仰卧位(正位)及站立前后位X线片:
腹部仰卧位及站立前后位片是胃肠道疾病摄片的基本体位,主要用于观察肠梗阻及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情况。摄影时,仰卧位片应包括整个腹部(上缘包括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中心线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即脐下2cm,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站立前后位摄影则应包括双侧膈顶部,中心线对准剑突与脐的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正常标准片上腹盆腔内软组织及骨骼等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仰卧位片能清晰显示肾轮廓、腹脂线等,肠内一般无肠内容物,结肠袋显示清晰;站立前后片显示膈肌边缘锐利,胃内液气平面及可能出现液气平面(图1-3-1-1)。
图1-3-1-1 正常腹部立卧位片
A.腹部站立前后位片,包括双侧膈顶部;B.腹部仰卧位片,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当怀疑肠梗阻行腹部X线片摄影时,目的主要解决:①明确是否有肠梗阻;②如果有肠梗阻,应了解梗阻部位;③分析梗阻原因。
(一)腹部侧卧后前(水平)位X线片
腹部侧卧水平位片主要目的用于观察被检者病重不能站立,但被疑有肠梗阻或腹内游离气体的情况。摄影时,被检者左侧在下侧卧于摄影床上,身体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影像接收板竖向置于被检者腹前且垂直于床面;投照范围应包括整个腹部(上缘包括剑突,右侧缘超出腹壁4cm),中心线水平投射,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标准片显示腹部正位影像,腹腔若有游离气体,显示于肝与右侧腹壁之间,肠腔内气液平面显示清晰(图1-3-1-2)。
(二)腹部倒立正侧位X线片
腹部倒立正侧位片的目的是观察先天性肛门闭锁,测量直肠距肛门的距离。新生儿空气自口达到肛门12~24小时,因此出生后20小时左右是最佳摄影时间,此时空气进入直肠的盲端,将患儿倒立并靠近摄影架,并在肛门处放一金属作为标记。投照时中心线对准耻骨联合上缘垂直射入。图像显示腹部的空腔内有气体密度影,可见直肠盲端充气征象(图1-3-1-3)。
二、钡剂造影检查
钡剂造影检查曾经是最常用的胃肠道X线造影检查方法,但其只能观察肠腔黏膜面的影像。随着CT、MRI扫描速度及分辨力的提高,CT、MRI胃肠造影检查不但可以观察胃肠道黏膜面影像,还可以观察管壁和管腔外影像;同时能够更清楚显示肠腔黏膜面的纤维内镜特别是无痛性纤维内镜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胃肠道钡剂造影这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已经逐渐减少。
(一)单对比造影
单对比造影或传统法钡剂检查是检查中只使用一种阳性对比剂——钡剂的造影方法。该法已应用近百年,至今仍有不少放射诊断医师仅用此法做胃肠检查,而不用双对比法,也可以对大多数胃肠病变作出诊断,特别在做上胃肠道检查时更是如此,这说明单对比造影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所以它应作为双对比造影的重要补充,而不应将其全部摒弃不用。
单对比造影使用的钡剂多为稀钡,钡剂性能要求不高,浓度在25%~100%(W/V);黏度在100cPa·s左右;具有较高的混悬性。单对比造影检查的方法、体位、程序等较少规范化,但却有较强的技巧性。黏膜像、充盈像、加压像和简单双对比像是单对比造影检查的基本技术。单对比造影检查的手法操作极为重要,是单对比造影检查的核心,只有通过熟练而灵巧的手法,才能充分体现单对比造影检查中的充盈像及加压像的长处。尽管双对比造影更能够显示胃肠黏膜的细节,但仍有必须重视单对比造影检查。年轻放射科医师学习胃肠钡剂造影检查时,应同时学习单对比造影和双对比造影检查两种方法和技术。
图1-3-1-2 腹部侧卧水平位片
腹部左侧卧位水平投照,见肝右缘与腹壁间可见气体影
图1-3-1-3 腹部倒立正侧位平片
直肠盲端气体,肛门金属标记物,可测量两者间的距离
单对比造影检查前患者应禁止一切饮食至少6小时。检查前3天不服含有铁、铋、钙等不透X线元素的药物。做钡剂灌肠者需在检查前1天晚服轻泻剂(如50%硫酸镁40ml顿服),必要时可用清洁灌肠作肠道准备工作。
(二)双对比造影
1.技术要点
双对比造影应按照下列技术要点,才能达到诊断的要求。
(1)腔内空虚:
双对比造影应能显示或不遗漏3~5mm的微小隆起病变,而胃内残渣或结肠内粪渣的大小可与之相仿或更大。胃潴留液和结肠内较多的水分和黏液更不利于钡液的黏附,故上胃肠道检查前应嘱患者至少于6小时内禁饮禁食,钡灌肠前更应采取有效的肠道准备措施。
(2)流动、冲洗、涂布:
流动指让患者转动躯体,改变体位,比如嘱患者从左向右再从右向左在检查床上360°旋转各4~5次,使钡液在腔内流动、冲洗的方法。反复多次的冲洗是除去黏膜表面黏液,使钡液得以良好涂布,形成连续、均匀、较薄的涂布层的方法,而流动则是实现冲洗和涂布的手段,也是从影像变化中寻找显示病变较佳体位的手段。
(3)分段(区)显示:
在实际工作中,常不可能使整个器官(如胃、结肠)在一个体位的一张照片中全部呈现为双对比像。因此,如要不遗漏地显示检查器官的各个部位,就必须使器官的各部位依次分别成为双对比区并拍摄多张照片,称分段显示。下面所列的一些常规体位都是为了能够分段显示器官各部分的双对比区(图1-3-1-4)。
(4)检查的持续时间:
胃肠双对比造影每次检查持续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时间太长可发生钡液的沉淀、皲裂而涂布不良,时间太短则可能疏漏病灶。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普查按规定程序进行,需时较短,必要时应另行安排再次复查。
2.质量要求
双对比造影检查胃时,患者需先服产气剂(产气粉3g),用10ml温开水吞服后约可产气300ml,使胃囊充气扩张。随即口服胃肠双对比造影专用的硫酸钡混悬液[浓度200%~250%(W/V)]200ml左右,使钡剂在胃表面形成良好涂布,这样才能达到双对比造影的预期效果。应当了解,不合格的双对比造影不仅无用,且可导致漏诊、误诊。双对比造影的主要质量要求如下:
(1)双对比区:
被检查的单个器官(如胃)应有2/3以上面积为双对比区,低洼积钡或钡池不应占有过多的投影面积。
(2)腔壁线:
双对比区的器官线状轮廓称腔壁线。腔壁线应连续、无中断、均匀、清楚、纤细(宽度不大于1mm)。腔壁线的这些条件是衡量双对比质量的首要标准。如同一器官腔壁线的粗细相差明显,或出现非病理所致的中断,均应视为不合格,不能据以诊断。
(3)腔壁扩张度:
造影器官囊腔应由气体充分而适度地扩张。皱襞基本展平和钡液可在充分扩张的囊腔内随体位变化而自由流动是扩张适度的标志。
(4)微皱襞显示:
微皱襞指胃小区和结肠无名沟等。因影响显示的因素较多,不应将此项作为判断双对比质量的主要标准。
(5)伪影:
双对比区内应无或极少有气泡、钡液凝聚、皲裂、吻触等伪影。
(三)规范的食管及胃肠道造影
1.上胃肠道造影
上胃肠道(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UGI)造影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范围不限的部分小肠以及咽造影。因这些器官的疾病常可同病多发或异病多发(如胃和十二指肠多发溃疡、多发癌,均可伴发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应当在一次造影中依次地、分别地、反复地予以观察。推荐以下双对比与传统法结合的方法作为常规性UGI造影程序。此程序又称多相法造影(multi-phasic barium study)。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口服对比剂观察食管:UGI造影前应常规作胸、腹部透视,须特别注意腹腔的异常液平和异常积气,包括膈下游离气体。患者口含产气剂3~5g,用约10ml温水吞服,随即服双对比钡液[200%~250%(W/V)]100~200ml。患者直立,在大口吞钡时于右前和左前斜位观察食管的双对比像和流动充盈像,并注意咽部有无漏溢、吸入和滞留。造影前肌注山莨菪碱20mg可使胃肠“低张”,有利于双对比像的维持,但观察胃肠动力功能时禁用。嘱患者口含杯中最后一口钡液约20ml于仰卧右前斜位时一口咽下,可初步观察食管蠕动和动力情况。
(2) 仰卧正位胃体、窦部双对比像。
(3) 仰卧右前斜位胃窦及幽门区双对比像。
(4) 仰卧左前斜位胃体区双对比像。
(5) 仰卧头侧略抬高右后斜位贲门区双对比像。
(6) 俯卧右后斜位或左后斜位胃体、窦部充盈像或双对比像。
(7) 俯卧左后斜位或右前斜位十二指肠充盈像或双对比像。
(8) 卧位检查时注意所见的近段小肠,常可提供小肠病变的重要信息,需要时加拍照片或另行检查。
(9) 立位胃及十二指肠充盈像。患者直立后加服60%(W/V)的较稀钡液,使胃充盈至近贲门区,作各方向转动,观察除贲门区为双对比像外的胃和十二指肠的单对比充盈像,并在可加压区用压迫器或手在观察区加压和推移。
以上共11~15个体位,13~15次曝光摄片,约需用 28cm × 36cm(11 × 14)胶片 5 张。但应根据诊断需要,对体位和摄片张数勿作严格的限制。
图1-3-1-4 UGI多相钡检体位和显示范围示意图
2.小肠造影
(1)口服法小肠造影:
口服钡剂小肠造影由Pansdorf等在1927年创立。患者于检查前禁食一夜。在服用对比剂前常规拍摄腹平片。口服钡剂小肠造影检查通常在上胃肠道造影后立即让患者再服300ml以上低浓度(70%左右,W/V)稀钡液使小肠完全充盈,在透视下仔细压迫以分开相互重叠的肠袢,并按顺序各部位摄片,在末段回肠、部分盲肠及升结肠显影后,才可结束检查。对比剂通过小肠进入结肠的正常时间在不同患者间变化很大,大部分是在口服钡剂后1~2小时,对小肠通过缓慢的患者进行检查时,在对比剂中可加入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或肌内注射新斯的明等药物,以增加小肠蠕动,缩短对比剂到达回盲部的时间。
1) 单纯口服钡剂法小肠造影(small bowel follow through,SBFT):单纯口服钡剂法小肠造影是一种独立于上消化道造影的检查方法,患者服用低浓度稀钡,使小肠有均匀一致的透光性,由于避免了气体和钡剂混合造成的人工伪影,使检查结果更为满意(图1-3-1-5)。适应证:无特殊症状而临床怀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患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病变,导管插入困难或插管失败者;全身状况差,或患有心脏病等不能耐受插管者;需要了解小肠的位置、走行及功能状态者等。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辅以压迫法检查,可以了解小肠的位置及走行,观察小肠的移动性,确定有无肠粘连,了解小肠的功能,可显示较为明显的隆起性病变和凹陷性病变。缺点是检查时间较长,小肠内钡剂充盈不良,肠袢相互重叠,扩张性差,钡剂涂布不良,影响病变的观察,病变检出率不高,很难发现小的病变。
图1-3-1-5 单纯口服钡剂法小肠造影
A.空肠充盈相;B.空肠黏膜相;C.回肠充盈相
2) 口服产气粉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该方法检查前1小时口服加快肠蠕动的药物(胃复安等),通过口服产气粉或将产气粉放入肠溶胶囊内口服,使小肠内产生气体,口服钡剂后形成双对比图像(图1-3-1-6)。该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患者容易接受,可较好地显示空肠双对比像,特别适用于空肠上段的检查,对病变的显示比单用口服钡剂小肠造影更敏感。缺点是进入小肠的气体量不足,对远段小肠病变的显示不如插管法小肠双对比造影准确,而且钡剂涂布不均匀。
3) 口服钡剂结肠充气小肠造影(peroral pneumocolon):患者口服低浓度稀钡后,小肠分段摄片,当确认钡头通过回盲瓣后,立即给予肌内注射平滑肌解痉药物,后经肛门插管、注入空气,气体逆流进入末段回肠,显示小肠的双重对比影像。优点是对病变的显示比单用口服钡剂小肠造影更敏感,适用于末段回肠的检查。缺点是结肠充气使患者不适,而进入小肠内的气体量明显不足,充气的结肠影响对小肠图像的观察,且图像质量较差,对近段小肠病变的显示不如插管法小肠双对比造影准确。
(2)插管法小肠造影:
灌肠法小肠造影(enteroclysis)是检查小肠较常用的方法。1929年,Pesquera首次经十二指肠导管注入钡剂进行小肠造影,1967年Bilbao和Dotter发明了B-D管。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10mg或20mg后,将一个有导丝引导,前端带有气囊的导管经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并在透视引导下插入近端空肠。导管的前端到达Treitz韧带下约5cm处,将气囊充气,以阻止钡液反流,然后将稀钡(18%~50%,600~1 000ml)快速灌入小肠,使小肠均匀一致充盈钡剂。
小肠钡剂灌肠检查的适应证: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怀疑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肿瘤,Meckel憩室,吸收不良和慢性原因不明的胃肠道出血(小肠动静脉畸形除外)等,口服钡剂小肠造影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小肠病变者,可用小肠钡剂灌肠造影。小肠钡剂灌肠的优点是可以明确显示黏膜皱襞的形态及肠管的扩张性,显示轻微的狭窄性病变,辅以压迫法可以显示溃疡、隆起性病变及瘘管等。检查时间短,一般在30分钟可结束检查。缺点是对微细病变的显示不满意。此外,幽门或十二指肠瘢痕的患者插管会遇到困难,大的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或有手术史的患者,也可能影响导管的插入。
(3)小肠双对比造影(small intestinal 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SIDCR):
图1-3-1-6 正常小肠双对比造影
A.口服产气法小肠双对比造影 空肠;B.口服产气法小肠双对比造影 回肠
小肠双对比造影是目前检查小肠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造影前患者应该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三天食用少渣食物,检查前一天晚饭后服用泻剂,例如硫酸镁、甘露醇等,或于检查前5小时口服电解质洗肠液。造影当日禁食,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插管方法同灌肠法小肠造影,患者咽部局部麻醉后,经口腔插管到胃,患者采用右侧卧位,将导管插到胃窦幽门前区,然后患者采用右前斜位,并用手压迫胃窦大弯侧,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导管前端到达十二指肠空肠曲或以下(图1-3-1-7)。用灌肠桶或注射器将钡剂灌入小肠。钡剂的浓度为50%~80%(W/V),一般为结肠造影浓度稀释1倍,用量为400~800ml,根据钡剂的型号进行调整。灌钡时在透视下观察并分段进行压迫(图1-3-1-8),当钡头到达回盲部时,注射山莨菪碱(654-2)或丁溴东莨菪碱(解痉灵)等平滑肌解痉药物,并注入空气800~1 200ml,以达到满意的双对比影像。充分变换体位,并分组进行摄片。
图1-3-1-7 将带有导丝的小肠造影导管插入到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
图1-3-1-8 小肠灌钡加压通过导管灌入钡剂,显示空肠黏膜皱襞
小肠双对比造影适用于一切临床怀疑小肠病变,并能耐受插管者。适应证:消化道出血,经其他方法检查除外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大肠出血者;腹部包块,需要除外小肠肿瘤者;慢性腹泻、脂肪便者;原因不明的腹痛、腹胀者;原因不明的贫血、低蛋白血症者;原因不明的发热、消瘦者;临床怀疑小肠不完全性梗阻者;怀疑先天性小肠疾病者;胃肠道其他部位的病变,需要除外小肠受累者,例如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结核、Crohn病等;全身性疾病需要除外小肠受累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Behcet病、淀粉样变性、艾滋病等。
小肠双对比造影的优点是经导管注入稀释钡剂,在透视下辅以压迫,随着钡头观察整个小肠,钡剂可在短时间内充盈小肠,再由导管缓慢注入气体,使肠管充分扩张,不仅显示肠管轮廓,而且清晰显示黏膜皱襞及小肠病变,注射平滑肌解痉药物后,肠管的蠕动减慢或消失,可消除功能性因素对肠管的影响,从而可以更确切地显示器质性病变,易于发现小病变,特别是对小肠轻微狭窄和隆起性病变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缺点是不能了解肠管的功能状态,对小肠血管畸形等病变的诊断受到限制。
3.结肠双对比造影
(1)检查前准备
1) 肠道准备:为造影成功最基本的保证,要求达到无粪便残渣,无多余水分,无过多黏液分泌。使用的措施可概括为限食、饮水、服泻药或清洁灌肠。因清洁灌肠后肠道内多余水分在短时间内不能排空和吸收完全,影响钡剂均匀涂布,且增加了操作步骤,故目前多采用下行性清肠法,即限食、饮水加用泻药,不用清洁灌肠。如需采用清洁灌肠,必须在清洁灌肠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再检查,此时结肠内多余水分已基本排空和吸收。限食一天即可,即造影前一天早餐、中餐半流质,晚餐流质,少渣饮食。饮水需大量,至少2 500ml,少于这个量不能起到冲洗肠管的作用。水在造影前一天分次饮完。容积性泻药如50%硫酸镁、甘露醇等效果好,可同时增强饮水的冲洗作用,夜间睡觉前服用,同时大量饮水,使肠道内容急剧增加,引起排便,像抽水马桶一样将肠道冲洗干净。
2) 钡剂:用硫酸钡分颗粒均匀型和颗粒不均匀型。大肠是一个管道,不像胃那样是一个囊袋。为避免大颗粒过多沉积在大肠远段造成升结肠显影低淡,故最好选用颗粒均匀型硫酸钡。钡剂用量应适中,量太多钡池可掩盖细微病灶,量少则升结肠涂钡不足。原则是钡头应灌到脾曲。这时用钡量一般为100~140ml。钡剂浓度一般为110%~150% W/V(颗粒均匀型钡)。浓度太淡腔壁轮廓勾画不清,太浓则增加黏滞度。如肠道准备时做过清洁灌肠,可酌情用稍浓钡剂。
3) 注射低张药物:现一般用山莨菪碱,该药5分钟起效,注射时机过早易致灌钡时结肠松弛扩张,影响肠管反射性收缩对钡剂的推进作用和注气推钡的效果;注射过晚则摄片时结肠仍达不到良好扩张,影响细节显示。合理时机是在灌钡前即刻注射,然后马上注钡,注气,旋转体位。5分钟左右钡头到达回盲部,低张起效,此时可开始摄片。
(2)双对比造影
1) 灌钡:患者左胸部向下贴床面,右髋右膝稍屈,床面头低足高10°。此时降结肠、脾曲及左半横结肠位于最下方,易于钡剂顺势流注,可用较少的钡剂灌过脾曲。只要钡头越过脾曲,通过以后的注气和旋转体位,基本上能保证钡头到达回盲部。
2) 注气与旋转体位:在灌钡完成以后,不经注气而单纯旋转体位不会使结肠内钡流前进很多。注气应根据气往高处走、钡往低处流的规律,采取正确的体位。患者左侧卧位时,注气只会使小肠内充气,而不会推动钡流前进。只有当右侧卧位头低足高时,注气才能推动钡流前进。注气后再使患者旋转3~4周(可根据情况头低足高或头高足低),钡头一般即可达回盲部。
3) 摄片:应多次变换体位,将各段肠区分段充分展开,构成良好的腔壁双对比像,先分段点片,再摄两张相反体位(仰卧和俯卧,或左侧位和右侧位水平投照)的大尺寸胶片。病变处既要有双对比像,又应包括充盈像(图1-3-1-9)。
4.直肠排粪造影
(1)检查前准备
1) 检查前一日做肠道准备,口服容积性泻药如50%硫酸镁、甘露醇,或检查前30分钟到1小时清洁灌肠以清除积粪。
2) 检查前2~3小时服钡剂以显示小肠。
(2)对比剂:
一般用浓度为75%~100%(W/V)的硫酸钡混悬液,制成半固态糊状钡剂。其配制方法是:用100%(W/V)硫酸钡混悬液150ml稀释在400ml水中,加热并逐渐与100g马铃薯淀粉混合,不断搅动以免成块,直至形成光滑稠厚的糊状对比剂,将其灌入300ml宽头注射器内,冷却变硬,近于固态。通过一个宽而短的肛管,用注射枪注入直肠内进行造影。这种对比剂有可塑性,其黏稠度与正常粪便相似,有利于观察排粪生理,但不能很好涂布黏膜。
(3)检查用设备
1) 坐桶排粪造影:用坐桶很重要,是取得优质影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求对桶壁的密度(阻挡X线材料)、升降、转动、测量尺、排出物的收集和卫生等问题均能很好解决,使所摄影像清晰、标志清楚、便于测量。
图1-3-1-9 正常结肠双对比造影影像
A.结肠双对比造影 直肠、乙状结肠;B.结肠双对比造影 降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
2) 机器设备对排粪造影用机器的要求:X线管焦点0.6~1.2mm,电压90~115kV,胶片大小25cm ×30cm或20cm × 25cm。在透视下选择性摄取点片,有条件的加录像更好。
(4)操作步骤:
先行钡灌肠,一般灌至降结肠,需钡300~400ml。如需同时检查大肠,则先查大肠后作排粪造影。拔管时留少许钡以显示肛管。患者坐在排粪桶上,调整高度使左右股骨重合,显示耻骨联合。即在躯干与下肢(大腿)成钝角的情况下,分别摄取静坐(rest)、提肛(lifting;肛门紧闭上提)、力排(defecation;用力排粪,肛门开大)时的直肠侧位相。力排包括开始用力时(初排)充盈像和最大用力黏膜像。有国外学者做强忍相(straining;向下作排粪动作,但肛门紧闭),因动作较难做,且诊断价值不大,现已弃用。注意照片要包括耻骨联合、骶尾骨和肛门。另外,还需加摄正位以显示直肠情况及其与小肠、乙状结肠的关系(图1-3-1-10)。检查前一定要解释清楚,以取得患者的充分理解和配合;检查中要仔细,以摄取优质照片。否则,会得到假阴性结果。另外,还需尊重患者的排粪习惯姿势。
(5)测量
1) 测量用具:用特制含角度仪、米尺、放大尺、缩小尺的四合一测量尺。由于该尺是经纬线互相垂直的坐标式的,测量时只需定点,无需画线和换算,即可得出实际数值,既快又准,用途广,使排粪造影诊断达到计量化标准。使得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判定有了量化依据。
2) 测量项目(图1-3-1-11):①肛直角(anorectal angle,ARA):测量ARA是用肛管轴线与直肠轴线或近似直肠轴线(按Mahieu提出的画平行于直肠壶腹部远端后缘,末端在耻骨直肠肌压迹处的线作为直肠轴线)的夹角。前者为前角,后者为后角,后角易画且准。肛直角反映盆底肌群主要是耻骨直肠肌的活动情况。②耻尾线肛上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norectal junction and the pubococcygeal line,DUAC):耻尾线为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的连线,它基本相当于盆底的解剖位置。肛管上部即肛管直肠接合部,正常平静时刚巧位于耻尾线下缘1cm左右。肛上距为肛管上部中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该点在耻尾线以上为负值,以下为正值。③乙耻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gmoid colon and the pubococcygeal line,DSPC)和小耻距:即耻尾线乙状结肠距和耻尾线小肠距,分别为充钡的乙状结肠或小肠最下曲的下缘与耻尾线的垂直距离。同肛上距一样也是上为负下为正。④肛管长度(the length of the anal canal,ACL):为肛管上部中点至肛门的距离。⑤骶直间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acrum and the rectum,DSR):它为充钡的直肠后缘至骶骨前缘的距离,分别测量骶2、3、4,骶尾关节和尾骨尖五个位置。⑥对各种异常分别作相应的测量。
5.其他造影
(1)吞咽障碍的咽和食管动态造影:
吞咽障碍的发病率日渐增加。这是由于老龄人口增加、影响正常吞咽的疾病及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颈部放疗)增多等所致。在美国,养老院住院者中患吞咽障碍者达50%,全国每年因噎呛致死者达万人。吞咽障碍的检查和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个新热点。咽和食管的动态造影被认为是吞咽障碍检查的“理想方法”和诊断的“黄金标准”。
1) 动态造影:动态造影的主要方法是用X线录像或快速点片,对钡液通过时器官的动态变化加以记录。检查程序与要点①咽部检查:患者含钡液一大口(约20ml),一次咽下,称“咽钡一口”。同时于正位、侧位及左前或右前斜位作X线录像或快速点片(图1-3-1-12)。②食管检查:患者取仰卧右前斜位,于此位置分别吞钡5口,摄取点片或录像。注意须待“咽钡一口”的钡液完全通过食管后或虽未完全通过但食管已不再发生蠕动时,方可再作下一次吞钡,以免干扰前次吞钡引发的蠕动和动力。
2) 咽双对比造影:咽双对比造影能全面了解咽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细节,可与纤维咽镜检查互为补充。检查要点①对比剂:用高浓度(250%,W/V)双对比硫酸钡制剂,有利于黏附。②程序及体位:患者口内含钡液一大口(约20ml),尽可能一次全部咽下。咽钡后,在以下各体位,嘱患者依次用力高声发“E…” “O…”“A…”3个长音,在发音时,分别摄取点片。发“E”音时,咽腔扩张最大,显示解剖和病变的细节最清楚,发“O”“A”音时,可观察咽部有关结构位置的相应改变。摄片包括直立正侧位,摄片后嘱患者于此位置作不吞钡的吞咽动作(空咽),正常者会厌谿及梨状窝内存留的钡液空咽3次后应排空。③直立左前或右前30°斜位,颈部较短者在此位置可清楚显示咽下部的情况(图1-3-1-13)。
(2)胃肠手术后钡剂造影:
因各种疾病而作胃肠外科手术者为数众多,其中多数需作影像学随访复查。胃肠术后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超声、EUS、核素等,这些检查对腔壁外侵犯的范围和食团通过时间的判断有较大价值。但只有胃肠造影才能全面而清楚地了解术后胃肠解剖结构的变化和通过功能的改变。胃肠造影能够准确地查出各种术后并发症的有无及其发生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图1-3-1-10 排粪造影摄片方法
女,48岁。A.排粪造影 静坐;B.排粪造影 提肛;C.排粪造影 力排侧位充盈相(初排);D.排粪造影 力排正位充盈相;E.排粪造影 力排正位黏膜相
除怀疑胃肠穿孔时应采用有机碘水为对比剂外,胃肠道各器官均应采用钡剂作双对比和单对比结合的双相造影检查。双对比中较多的气体、较少的钡液可使囊腔充分扩张,有利于显示结构的细节,而且可减少由于钡液漏溢或通道堵塞而引起的副作用。对于诊断上有重要意义而造影进行时未能显示的某段肠袢(如Billroth Ⅱ术式的输入袢)可用手法推压促使显示。例如,输入肠袢综合征常由于输入袢过长、胆汁在其中淤积;或由于输入袢过短,胃残端收缩后使其在吻合口处扭曲;或输入肠段的位置低于输出肠段而吻合口又很宽大时;或输入肠袢在系膜间隙内被牵拉、压迫时;或输入肠段内有炎症、粘连、瘢痕时;这些因素,均可形成输入肠袢综合征。检查时,关键的输入肠袢常难显影,检查医师可用推压输出肠袢的方法,使钡液反流至输入袢,促使显示,才能得以诊断。怀疑有梗阻存在时,应采用插管法造影,造影后,尽量将对比剂抽出。
图1-3-1-11 测量项目示意图
1.肛管轴线;2.直肠轴线;3.近似直肠轴线;4.耻尾线;5.肛上距;6.乙耻距;7.骶直间距
图1-3-1-12 咽动态造影(吞咽时快速点片)
A.咽动态造影(快速点片)侧位;B.咽动态造影(快速点片)
正位;C.咽动态造影(快速点片)斜位
图1-3-1-13 咽双对比造影
斜位片可见咽腔扩张,会厌谿、梨状窝显示清楚,咽壁有钡剂涂布
6.钡剂造影的并发症和有关药物的毒副作用
胃肠道造影用的硫酸钡本身不溶于水,化学性能稳定,不被黏膜吸收,经过近百年的临床应用,为最理想的胃肠道对比剂。由于双对比技术发展的需要,对硫酸钡制剂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包括高浓度、低黏度、贴附性、触变性、防腐性、抗凝聚性等),硫酸钡制剂的配方越发复杂,添加剂达90余种,有的可能引起过敏或毒副作用,其中最可能的致敏原是对羟基丙甲酸酯(methylparaben),它是一种防腐剂,在硫酸钡制剂中几乎都含有,只是含量多少不同。致敏原可循胃肠道黏膜或病变部位进入血液,引起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degranulation)及IgE致活等机制,导致变态反应(anaphylactic)。此外,硫酸钡制剂在胃肠道造影中,溢入喉、气管、支气管、肺,以及引起钡剂性肺炎、钡剂性阑尾炎、钡剂腹膜炎、钡入静脉等并发症也屡有报道。
(1)并发症:
胃肠道钡剂造影的并发症并非少见,严重者可致死亡。
1) 钡剂溢入气管、支气管、肺:食管、上消化道造影吞钡时钡剂溢入喉及气管,较常见,少量钡剂进入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无关紧要,它会随着气管、支气管、咽部分泌的痰液、黏液排出体外。但大量钡剂溢入支气管和肺,会引起急性吸入性肺炎,钡剂会沉积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下、肺泡内和肺间质,进而形成肺纤维化改变。而大量钡剂吸入也可导致即刻窒息死亡,这多见于老年人和婴幼儿(图1-3-1-14)。
2) 胃肠穿孔:穿孔多因胃肠腔壁由于病变(如溃疡)或药物(如激素)变薄弱或钡检时推压过重所致,也可因钡灌肠器具插入肛门、直肠的方向、力度不当,钡液自穿孔处进入腹腔,需外科紧急救治。
3) 梗阻或堵塞:不少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者)胃肠道钡剂检查后,钡剂在结肠内形成干燥硬结的固体大块,排出困难,称钡堵塞。如肠道某处已存在狭窄,则此种钡块更可能在该处形成梗阻。
4) 钡剂性阑尾炎(barium appendicitis):患者常在钡剂检查2周后出现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血液细胞学检查,白细胞增高。X线或CT检查见阑尾有不透X线的钡剂。手术、病理证实阑尾腔内钡石堵塞伴发炎症表现。
5) 钡剂腹膜炎(barium peritonitis):钡剂腹膜炎与钡剂性阑尾炎、钡剂性肺炎一样,国外常有报道,它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在钡剂胃肠道检查后2周内,出现腹痛、肌紧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腹膜炎征象。
图1-3-1-14 钡剂吸入喉前庭及气管
6) 钡入静脉:钡入静脉(barium embolization,intravasation)多发生于钡灌肠时。钡微粒可在肠壁无穿孔的情况下经黏膜的薄弱缺损处进入盆腔静脉,并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转而至肺动脉,引起肺水肿,1μm以下的钡微粒可进入体循环,最后大量沉积在肝、脾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也可在脊柱椎体沉积。钡入静脉为极危险的并发症,患者可在数分钟内死亡,死亡原因系肺血管大量钡剂栓塞和肺水肿,其次是钡剂中的内毒素对心脏传导的抑制。钡入静脉的患者在CT下可发现在盆腔静脉、下腔静脉、心腔内有钡剂存在,以后还可在肺、肝、脾等脏器见到高密度的钡影,David用电镜和X线显微分析法证实钡微粒在这些脏器切除标本中的存在。有报道一例克罗恩病患者,做钡剂检查后发生钡颗粒进入门静脉。钡入静脉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却有50%左右的死亡率。
(2)有关药物的毒副作用
1) 硫酸钡过敏反应:医用纯净的硫酸钡本身不被胃肠吸收,不会产生过敏。极少数因钡剂造影发生的过敏反应很可能是因钡制剂(特别是双对比钡剂)内众多添加剂中的某种成分所致。最为常见的症状是自觉痒感、可出现荨麻疹或风疹,由于“胃肠荨麻疹”而可有腹部不适,也可表现为流涕、头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征象,最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2) 山莨菪碱毒副作用:山莨菪碱(anisodamine,654-2)为我国特有的抗胆碱药,作用类似于阿托品,但松弛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远比后者强,“低张”作用最强时间在肌注后5~15分钟。出现严重毒副作用者极少。偶尔可出现的毒副作用有面红、视物模糊、心率加快、排尿困难等。因此,在做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前,若需要注射山莨菪碱时,一定要询问病史,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等患者禁用。
3) 甲氧氯普胺的毒副作用: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胃复安,灭吐灵)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具有较强的中枢性镇吐和促进胃肠排空的作用。在我国多被用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后还要作快速全胃肠道观察,或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前口服或肌注促使胃潴留液的排空。为此目的的剂量为20mg口服或肌注,较临床常用的一次剂量为大,但极少出现毒副作用。毒副作用的表现为昏睡、烦躁不安、双手颤抖、拖曳步态等锥体外系症状。此药禁用于普鲁卡因过敏、癫痫、胃肠出血、妊娠等患者,因此使用前,也一定要询问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