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理类型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钙、磷、维生素D代谢异常,PTH过度合成分泌及甲状旁腺组织增生等,严重者形成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旁腺为人体内分泌腺中较小的腺体之一。甲状旁腺一般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后面和甲状腺囊之间(图4-1),由咽囊内胚层发生,上对腺体和下对腺体分别由第4咽囊和第3咽囊发育而来。甲状旁腺数目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正常人有4枚,分上、下和左、右2对,少数可有2枚或3枚,部分有5枚甚至更多(图4-2)。女性甲状旁腺组织总重量平均为142±5.2mg,男性平均为120±3.5mg。正常甲状旁腺腺体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实质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巢团状,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图4-3)。主细胞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其大小、形状比较均一,排列较为紧密。
图4-1 甲状旁腺位置示意图
图4-2 甲状旁腺腺体个数
生理状态下,甲状旁腺细胞很少分裂,处于静止状态,可通过调节单个细胞的分泌来满足机体对PTH的需要。CKD患者持续的钙磷代谢紊乱可导致甲状旁腺组织增生。根据病理学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弥漫性增生、结节性增生/弥漫性增生、结节性增生3种病理类型。另外,也有学者将甲状旁腺增生分为4种类型:弥漫性增生、弥漫性增生伴早期结节、结节样增生、单结节甲状旁腺。
1.弥漫性增生
甲状旁腺细胞普遍体积变大呈弥散增生,间质内仅见少量脂肪细胞,未见明显的纤维间隔或包膜形成。
2.结节性增生
所有甲状旁腺腺体内均可见单或多中心的膨胀生长、边界清楚的增生结节,脂肪细胞消失,结节内细胞成分一致,结节周围可见纤维间隔或包膜形成。
3.弥漫性增生/结节性增生
介于弥漫性增生与结节性增生之间,有纤维间隔形成趋势,但尚未形成明显及完整的纤维间隔。
图4-3 正常甲状旁腺组织切片(HE染色,400×)
另外,电镜下SHPT患者的甲状旁腺细胞线粒体及核蛋白体明显增多,提示增生肥大的甲状旁腺细胞呈高活性状态,同时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未相应增多,提示其单细胞合成蛋白等物质的能力没有相应增强。
在长期的低钙、高磷、低活性维生素D等刺激下,甲状旁腺细胞最初表现为弥漫性增生。随着疾病进展,部分弥漫性增生的甲状旁腺细胞脱离细胞周期调控,增殖旺盛,形成小结节,成为单克隆起源,进而形成单克隆结节性增生。当结节粗大并形成囊状时,腺体体积显著增大,表现为结节性增生。多个结节最终可能增生融合为单个大腺瘤(图4-4)。结节增生的甲状旁腺细胞维生素D受体表达明显减少,钙敏感受体密度显著降低,较弥漫性增生的细胞具有更高的增殖能力,伴分泌功能的极度活跃,因而PTH水平也显著增高。
图4-4 甲状旁腺增生模式图
SHPT患者在甲状旁腺增生的过程中可表现为:①主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混合性增生,其细胞组成与PTH水平高低无关。②以多中心结节性增生为特征,并有不均衡性,表现为增生结节大小不一或同一患者不同腺体增生类型不同,可累及全部甲状旁腺,随着疾病进展,显示出从弥漫性增生—弥漫性/结节性增生—结节性增生过渡趋势。③增生的甲状旁腺组织内可出现陈旧性出血和钙化等继发性改变,以累及多个腺体为特征,陈旧性出血与钙化两者之间并无关联性,陈旧性出血可能与甲状旁腺持续增生、血管代偿增加、间质血管长期扩张充血后易于破裂有关,也可能与尿毒症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可以在透析过程中反复发生和吸收,与透析龄无明显关系,甲状旁腺内反复出血、吸收及纤维化是否参与促成甲状旁腺的结节性增生值得进一步研究。有报道钙化的发生是一个累积过程,其程度与透析龄相关。
SHPT患者单个增大腺体的质量可在0.15g以上,有的腺体甚至超过10g。腺体重于0.5g的患者大部分是结节性增生。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超过90%的腺体表现为结节性增生。与弥漫性增生相比,结节性增生的甲状旁腺维生素D受体和钙敏感受体的表达下调更显著,更容易对骨化三醇药物治疗产生抵抗。另外,有研究表明西那卡塞在SHPT早期更有效,在伴有结节增生的晚期SHPT中可能无效。在有一个或多个腺体体积超过0.5cm 3或直径大于1cm的患者容易产生药物治疗抵抗。因此,分析SHPT患者甲状旁腺的增生状态及病理类型,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王宁宁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