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冲击伤原理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爆炸冲击伤均呈现高发、群发、难防的特点,并且危重伤多,感染发生率高,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由于作战样式的变化以及各种爆炸性武器的大量应用,爆炸冲击伤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伤类,占比高达70%以上。平时,恐怖爆炸和各种爆炸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伤员。“9•11事件”以来,全球恐怖爆炸活动日趋猖獗,发生数量居高不下,造成数百人伤亡的严重恶性事件呈明显的增多趋势,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是世界安全的头等大事。因此,加强爆炸冲击伤研究,提升其防护和救治水平,具有深远的军事和社会意义。
爆炸冲击伤,顾名思义是各种爆炸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它的出现与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关系密切。早在西汉初年,我国已发明黑火药。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火药。大约在10世纪初的唐代末年,火药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初期的火药武器,爆炸性能不佳,主要是用来纵火。13世纪火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随后传入欧洲。19世纪60年代,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发明了现代使用的黄色炸药,即硝化甘油炸药。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不仅爆炸性武器将成为主要的作战力量,杀伤威力更大的各种新型爆炸武器也将层出不穷,成为打击敌方力量的制胜武器。
尽管早在19世纪人类战争就已步入热兵器时代,但真正开始爆炸冲击伤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8月,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导致广岛和长崎数十万人死伤,整座城市化为废墟,令全球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担心核战争的出现,美国军方率先在国际上启动了爆炸冲击伤研究。我国冲击伤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王正国院士是我国冲击伤研究的奠基人,早期冲击伤研究主要是在核爆炸试验中进行。通过大量动物现场试验,他先后总结并撰写了«核武器对人员损伤及其防护»«核爆炸冲击伤»等有关专著,为后期冲击伤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1984年,原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国际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物激波管实验室,由此开启了可以在实验室内开展冲击伤研究的新纪元。尽管我国冲击伤研究晚于美国和原苏联,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冲击伤研究发展迅速,解决了冲击伤救治领域内系列世界性难题,一举成为国际上冲击伤研究的领跑者。在20世纪80年代,王正国院士撰写了国际上首部«冲击伤»专著。
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种爆炸事件频发及其日益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爆炸冲击伤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人们对各种爆炸引起的损伤及其救治均有一定研究和深入认识。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爆炸事件医疗救援需求,进一步提升爆炸冲击伤防治的全民意识和救治水平,我们组织了创伤外科、野战外科、煤矿医学、反恐医学、爆炸物理学等领域内61位全国知名专家,编写«爆炸冲击伤原理与实践»一书。本书是«冲击伤»专著的更新和拓展,全书系统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冲击伤研究的系列成就和国际冲击伤救治的新进展,不仅包括了现代战争中常见的各种常规爆炸武器伤和核爆炸伤,也系统总结了平时各种爆炸事故(如煤矿瓦斯爆炸、化学爆炸)和恐怖爆炸所引起的伤害;既系统介绍了爆炸冲击波相关知识、致伤理论,也系统总结了各类爆炸冲击伤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是迄今国际上唯一一部系统论述平时以及战时各类爆炸冲击伤的专著,反映了当今国际上爆炸冲击伤研究和救治的最高水平。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实用,大部分篇幅阐述了各类爆炸冲击伤的发生原因、防护和救治措施,不仅是我军现代战争卫生勤务保障的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对于平时防灾、减灾和救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于促进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社会意义。
值此«爆炸冲击伤原理与实践»付梓之际,衷心感谢参与本书编写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正是由于他们的鼎力支持和辛勤撰稿,本书得以问世。同时,衷心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对本书的指导和把关。由于本书涉及面比较广、内容比较复杂,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2019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