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针法:五体针刺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原理

(一)刺皮治疗肺系病
1.肺主皮
五体于脏腑而言,皮与肺关系最为密切,肺对应五体之皮。《素问·宣明五气》云:“肺主皮。”《素问·痿论》云:“肺主身之皮毛。”肺主皮是通过肺主气、主宣发的功能来实现的。肺气宣发,使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到全身,以温养皮毛。《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皮毛具有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作用。皮毛的营养,虽然与脾胃的运化有关,但必须赖肺气的宣发,才能使精微津液达于体表而发挥作用。《素问·五脏生成》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的功能正常,皮肤得以温养,则皮毛润泽,护卫机体、抵御外邪、调节津液、维持平衡、调节体温、保持恒定、气体交换、协助呼吸等功能正常。《灵枢·本脏》云:“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九针论》云:“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若肺气虚弱,其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则皮毛憔悴枯槁,卫表不固,抵御外邪、调节津液、调节体温、协助呼吸等功能低下,而易于感冒、咳喘、痰多等。《灵枢·五邪》云:“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素问·气交变大论》云:“金不及……其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大肠与肺相表里,其与五体的关系与肺相一致,与五体皮相对应。《灵枢·本脏》云:“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大肠功能可反映于皮,皮也可反映大肠的状况。《灵枢·本脏》云:“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2.外邪侵袭、先及于皮、影响及肺
皮肤位于机体表面,外邪侵袭,先及于皮肤。《素问·皮部论》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素问·调经论》云:“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外邪侵袭皮肤,皮或郁闭,或疏散,影响肺的宣降功能,产生肺气失于宣降等所致的各种症状。《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灵枢·百病始生》云:“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灵枢·九宫八风》云:“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素问·痹论》云:“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内传至其他脏腑、组织,而产生相应的病变。《素问·皮部论》云:“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䐃破,毛直而败。”《灵枢·论勇》云:“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所以通过外在表现,可以诊断内脏病变。《灵枢·本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3.刺皮可治疗肺、肺系病变
皮肤对应于肺,针刺皮肤可宣散皮肤郁滞,宣散疏通肺气,治疗肺的病证。《灵枢·官针》云:“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刺皮术不单治疗肺本身病变所致咳嗽、气喘等病证,亦治疗肺所主的组织、器官等病证,大肠及其有关病证,我们称为肺系病证,如发热、咳嗽、气喘、痰饮、水肿、感冒、便秘、泄泻及咽喉部、鼻部、皮肤等病证,还治疗与肺相关联的其他脏腑病证。
(二)刺皮可治疗心脾肝肾等其他脏腑病证
1.皮肤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脾胃输精于皮肤:
皮毛下面叫“腠理”。腠理虽属皮毛范畴,但又属肉的范畴,介于皮毛和肉之间,而肉由脾胃所主,所以皮毛的功能,与脾胃关系密切,同时脾胃所化生的精微,通过肺的宣发输送到皮毛,以温养皮卫,保证皮毛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脾气健运,则化源充足,皮肤润泽。《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脾失健运,化源不足,皮肤失于濡润,则枯槁异常。
(2)心脉运气血于皮肤:
皮肤虽然由肺所主,但靠心脉运行气血来营养。心脉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通畅;心脉瘀阻,气血阻滞,皮肤失养,变得紫黯、粗糙,甚至出现硬结等反应物等。
心所主的络脉多行于皮肤之中,与皮肤相互融合,生理功能相互配合,病理相互影响。《灵枢·经脉》云:“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
(3)肝藏血柔润皮肤:
肝藏血、调节血量,主疏泄、调节气机。皮肤的血液供应,一是靠肝藏血、血量的调节,二是靠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血液的运行。肝功能正常,则血液供应正常,皮肤得以柔润。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瘀血内停,血液不达,则皮肤失养。
2.刺皮可治疗其他脏腑病证
皮肤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皮肤状况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治疗皮肤,疏通皮部郁滞,可反射性调节脏腑的功能。《黄帝内经太素》云:“善知声色形脉之候,妙识本标”“疗皮毛,能愈脏腑之病,亦疗脏腑,能除皮毛之疾……病在皮毛,疗于皮毛,病在五脏,疗于五脏……皆愈。”所以治疗皮毛可以治疗脏腑之病,治疗脏腑可以治疗皮毛疾病。临床针灸皮部,尤其镵针毛刺不但治疗肺病,还可以治疗其他脏腑疾病。
(三)刺皮治疗经脉病
1.皮肤对应手太阴经、手阳明经
皮肤不但与脏腑肺与大肠存在着对应关系,还与肺与大肠的经脉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存在对应关系。手太阴经、手阳明经为其运输气血,提供营养。就经脉而言,皮与手太阴、阳明经关系最为紧密。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运行通畅,皮肤得以温润,则润泽光亮。如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运行无力或郁阻,皮肤失于濡润则枯萎。《灵枢·经脉》云:“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
2.皮部对应于十二经脉
皮肤除对应手太阴、阳明经外,与其他脏腑亦有着直接、间接的联系,与十二经脉也都有一定的联系。十二经脉按其循环、走行在体表各有其相应区域,划分为十二皮部。也就是说,十二皮部分属于十二经脉,处于、靠近该经脉就为该经脉的皮部。皮部除接受手太阴、阳明经营养外,还接受循行该皮部经脉的营养和支配,且生理、病理都受其影响。《素问·皮部论》云:“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皮部不但分属十二经脉,而且可反映十二经脉状况。《素问·皮部论》云:“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此为十二经脉镵针半刺、毛刺和刺络放血治疗的理论依据。
3.刺皮治疗经络病变
皮部分属于十二经脉。皮部感邪,可内传十二经络。《素问·皮部论》云:“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而经络的病变也能反映到相应的皮部,通过皮肤的改变,可以帮助诊断经络病变。通过治疗皮部,调节人体卫气,疏通十二经经气,可治疗经络病变,既可治疗是动则病、是主脏或气血津液筋骨所生病,也可治疗经筋病证,既可治疗经络虚证,也可治疗经络实证、瘀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由于手太阴经、手阳明经与皮肤有特定的对应关系,皮部治疗也以手太阴经、手阳明经效果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