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针刺五体,治疗脏腑
1.针刺五体、调节脏腑
(1)针刺五体、治疗脏腑:
五体由五脏所主,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五脏病变可以反映到五体,出现五体症状;五体病变,也可影响五脏,出现脏腑、组织、器官等症状。《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灵枢·小针解》云:“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临床上通过调整脏腑,治疗五体病变,也可通过针刺五体,治疗脏腑、组织、器官等病变。《素问·针解》云:“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这就是针刺等疗法的治病道理所在。通过对皮肉筋骨脉等五体组织的针刺治疗,脏腑、经络得以调节,则全身得到调节。
(2)五刺法对应脏腑:
五刺法为《灵枢》中最常用的针刺方法,是《灵枢》针刺法的核心,一直指导着针灸的治疗,也是现在常用的刺法,其与五体、五脏存在着严密、科学、规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半刺对应皮肤与肺(大肠),豹文刺对应脉与心(小肠),关刺对应筋与肝(胆),合谷刺对应肉与脾(胃),输刺对应骨与肾(膀胱)等。《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3)其他刺法也对应脏腑:
关于刺法,还有许多种,如《灵枢》九刺法、十二刺法、缪刺、三刺等;现代也有很多新的刺法,也分别对应相应的五体、脏腑,只是没有五刺法对应的那样严密、规整、科学,甚至有对应项目的缺失、重叠,但仍不失较好的五体针刺方法。如九刺法的浮刺治疗皮肤,对应于肺;分刺治疗肌肉,对应于脾;焠刺治疗筋,对应于肝;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巨刺、大泻刺治疗脉,对应于心等。十二刺法中,直针刺、扬刺治疗皮肤,对应于肺;浮刺治疗肌肉,对应于脾;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旁针刺治疗筋,对应于肝;赞刺治疗脉,对应于心;短刺治疗骨,对应于肾。缪刺治疗脉,对应于心。三刺治疗皮肤、肌肉,对应于肺、脾。《灵枢·官针》云:“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
针刺五体,有很多手法、刺法等规律性的东西。如《灵枢·终始》云:“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脉相互联系的有机体,针刺五体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其调节作用既包括补,也包括泻,还具有平补平泻等,再通过脏腑的调节,治疗其他组织、器官等全身病变。
2.九针针具、调节五体、对应脏腑
对于针具,《灵枢·官针》云:“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古人治疗用的是九针,沿用下来的主体针具是毫针。我们治疗是用九针,且九种针具都能用到,各有其适应证。《灵枢·九针十二原》云:“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 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与五体、脏腑对应关系为:镵针治疗皮肤,对应于肺;员针、毫针治疗肌肉,对应于脾;员利针、毫针、大针治疗筋,对应于肝;长针治疗骨,对应于肾; 针、锋针、铍针治疗脉,对应于心。这是基本的对应关系。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联系,故九针、五体与脏腑还有多重对应关系。如镵针刺皮术还治疗心肝脾肾病证,员针刺肉术还治疗筋、其他脏腑病证,毫针治筋还能治疗心肺脾肾病证,锋针刺脉术能治疗五脏六腑病证,长针刺骨术能治疗五脏六腑重证等等。九针多是单独治疗,但有时互相协作配合,如员针刺肉需要锋针开皮方能刺入等。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一种针具刺法同时治疗多个病,有时一个病需多种针具刺法。
九针选择正确,证针对应,多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灵枢·九针十二原》云:“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病是发展变化的,其针具刺法也应随之变化。《灵枢·卫气失常》云:“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
如九针选择不正确,证针不对应,则生变证,或加重病情。《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3.针刺深浅度
《内经》治病强调针刺中病即止,不可伤及无辜而生变证。《素问·刺要论》云:“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㑊然不去矣。”
4.针刺禁忌证
为了保证针刺效果和针刺的顺利进行,《内经》对针刺还有严格的禁忌证。《灵枢·终始》云:“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