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临证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纲辨证

我们把四诊得来的材料(证候等),联系起来进行思索,加以分析、归纳,从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疾病部位、疾病性质、病情的进退、体质的强弱、精神的好坏、致病因素的盛衰等情况,分类归纳,可概括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八个纲。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就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八纲辨证”。
一、表里
是鉴别疾病的部位、内外和病情深浅的两个纲。人体的皮肤、肌肉、经络为外,属于表;五脏六腑为里(其中脏腑相对来看,则脏为里,腑为表)。
1.表证和里证特点
外感六淫之邪,首先侵犯皮肤、经络,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四肢酸痛、鼻塞、脉浮、舌苔薄白等外感初期的症状,称为表证。病情发展到脏腑,出现壮热、潮热、神昏烦躁、口渴、腹痛、大便结或泄、小便赤或不利、脉沉数、舌苔黄干等,称为里证。里证还包括内脏发生的特有症状,如肝脏病的眩晕、胁痛;心脏病的心悸、气促;肺脏病的咳喘;脾病的腹胀、腹泻;肾病的遗精、早泄、阳痿等。
2.表里的寒热虚实
表证和里证的寒热虚实鉴别表
3.表里同病
患者有恶寒、发热、头痛的表证,又有胸满不舒、腹胀、腹泻等里证,称为表里同病。但也要辨别寒热虚实。
4.半表半里
有些患者从症状表现分析,既不全在于表,也不全在于里,而介于表里之间,如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称为半表半里证。
辨别表里主要是了解疾病的深浅部位,病在表的轻,病在里的重,从发展上看由表入里为加重、由里达表为向愈。所以了解了表里就了解了病势的轻重进退,这是掌握疾病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
二、寒热
寒和热也是相对的,主要辨别疾病的两种不同的性质,作为我们用温性药或寒性药的依据。
1.寒证和热证特点
寒证热证虚实鉴别
凡由寒邪引起的或因身体功能代谢活动衰退(阳虚)所产生的证候为寒证;凡由热邪引起或因身体功能代谢活动过度亢盛(阳盛)所产生的证候称为热证。一般从口渴与否、二便情况、四肢冷热、脉象、舌质、舌苔等方面去辨别。如口渴引饮为热,口淡不渴为寒,大便秘结,小便赤为热,大便稀薄下利清谷,小便清长为寒;脉数为热,脉迟为寒,手足灼热为热,四肢冷为寒。
2.寒热错杂
一般表现为单纯寒热的好分别,但有的患者出现寒热错杂的症状,应进行详细鉴别。如出现头痛、目赤、喉痛、牙痛,但又有大便稀薄、四肢冷凉的情况,在用药时必须注意辨别。
3.寒热真假
当寒热发展到极度严重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假象,一般在病情较重时出现。如一个寒极的患者出现身热、面色深红、口渴、手足躁扰不宁、脉洪大等热证表现,但同时又有喜盖衣被,口渴但不欲饮或但欲漱口不欲咽,虽手足躁扰而神志安静,脉虽洪大而无力等表现,则为真寒假热证。如热证极,反而出现手足冷、自汗、脉细等寒证表现,同时见咽干,口臭,舌苔黄干,腹满、按之痛,小便黄,大便臭秽,脉细有力等热证表现,则为真热假寒证。这是临床上要注意的,本质和现象有时不一致,我们治疗时应针对本质,不可被假象所迷惑。
三、虚实
虚实两纲主要是判断病邪的盛衰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如气弱懒言,自汗少食,便溏,倦怠,心悸,舌质淡嫩,脉虚为虚证;高热烦渴,烦躁谵妄,便秘,胸满胀而痛,舌质苍老,苔干黄糙,脉沉实为实证。
1.虚证和实证(主要为气血)
气血虚实辨证表
2.虚实夹杂
因为体质的不同,邪气也有盛衰,所以出现虚实夹杂的现象。在治疗上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先攻后补”“先补后攻”等治法。如女性有干血,出现形体消瘦,肌肉干枯,手足心热,不思饮食等血虚之象,但舌质紫黯,边有瘀点,月经数月未来,脉沉弦有力,为虚中夹实,治当先攻后补,以祛瘀生新。又如臌胀,腹部实大,静脉怒张,舌黄或黑黯,形瘦肢肿,饮食即胀,大小便不利,舌红绛起刺,为实中夹虚,治当攻补兼施。
3.虚实的真假
指症状虚实疑似,真伪共存的现象。如“大实有羸状,大虚有盛候”,此时要看患者体质如何,以及病因、新久、治疗情况、脉有力无力、舌苔舌质情况等。
四、阴阳
1.阴阳辨证表
2.真阳真阴
是指肾的阴阳来讲的。肾阴不足:腰痛,下肢疲软无力,烦热盗汗,失眠遗精,头晕耳鸣,口燥咽干,颧红,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无力;肾阳不足:腰痛,下肢疲软无力,畏寒自汗,阳痿早泄,精冷头晕,或喘渴身肿,不欲食,便溏,五更泄,面色 白,舌肿嫩而滑,脉沉迟。
3.亡阴、亡阳
是指阴阳衰败,阴阳离绝的危重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