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平喘药物临床应用药学监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与平喘药

一、支气管哮喘概述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即哮喘(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特征。当气道受到过敏原等刺激后,多种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气道上皮受损,上皮下神经末梢裸露,从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分泌物增加,黏膜水肿导致气道阻塞和气道狭窄,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喘息、胸闷、气促、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存在多种哮喘亚型,如过敏性哮喘、非过敏性哮喘、迟发型哮喘、伴固定气流受限的哮喘及肥胖型哮喘。
哮喘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2018年版统计,全球患病率为1%~18%,共计3亿人患病,根据世卫组织于2016年12月发布的最新估计,2015年有38.3万人死于哮喘。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五大组织联合权威发布的《中国慢性呼吸疾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策略》中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自1990年至2010年20年期间上升147.9%。14岁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1.24%。我国儿童哮喘协作组于1990年、2000年及2010年三次组织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哮喘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0.91%、1.54%和3.02%。基于哮喘发病率高、受累人群广泛、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严重的情况,GINA于2006年提出了“哮喘控制”的概念,2014年特别强调哮喘的治疗目标是实现“哮喘的总体控制”。近年来随着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的广泛推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2018年发布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在2017年最新报道的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的症状控制率只有28.5%,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
哮喘的诊断包括临床症状,主要是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的哮鸣音,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在哮喘诊断或治疗开始时需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经过3~6个月的控制治疗后评估患者的最高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此后定期评估。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1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 1增加>12%,且FEV 1绝对值增加>200ml);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③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连续7天,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1/2]×100%}>20%。此外不典型哮喘还包括:①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②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③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以上3类不典型哮喘患者还需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或胸闷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1年以上。
哮喘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哮喘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并需要制定长期治疗方案以预防哮喘再次急性发作。哮喘治疗的长期目标为:①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保持正常的活动水平;②将未来哮喘发作、固定气流受限的发生风险和治疗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2018版GINA对哮喘阶梯治疗方案的更新,明确了不同阶梯的首选及备选治疗药物,提升了糖皮质激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