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习)导引与图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一章 慢性腹泻 chronic diarrhea

张军

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
病因
很多疾病可以导致慢性腹泻(表1-11-1),临床上可大致分为水泻(分泌性、渗透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及脂肪泻。
表1-11-1 慢性腹泻的病因
分泌性腹泻:各种致病因素影响肠黏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导致胃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及)吸收受抑制,引起腹泻。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被吸收的溶质(非电解质、药物或食物),肠腔内有效渗透压过高,血浆和肠腔间的渗透压差增大,肠黏膜细胞分泌大量水分并从血浆中吸取水分进入肠腔,直到肠内容物被稀释成等渗为止。大量肠内容物促进肠道运动,导致腹泻。
诊断方法
1.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
详见本篇第10章。逐渐起病者,应注意了解腹泻是持续还是间歇、整个病程的时间、缓解和加重的因素。
2. 内镜检查
(1) 结肠镜:
可以直视整个结肠黏膜的病变,并可取肠黏膜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必要时采用肠拭子涂片镜检或培养。
(2) 胶囊内镜:
有助于了解整个小肠黏膜的病变,多作为小肠病变诊断的初筛检查。
(3) 小肠镜:
当胶囊内镜发现病变,需要取小肠黏膜活检或作内镜下治疗时,可采用小肠镜。
3. 肠道影像检查
(1) X线钡餐和(或)钡剂灌肠可以了解全胃肠道黏膜的形态及完整性、胃肠运动功能状态,胃肠道的解剖位置,以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变,对腹泻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2) 腹部超声、CT、MRI可以了解肝、胆、胰等脏器病变。
4. 小肠吸收功能检查
(1) 粪便脂肪含量测定:
粪涂片苏丹Ⅲ染色镜下观察脂肪滴;脂肪平衡试验,24小时粪便脂肪量>6g或吸收率<90%,提示脂肪吸收不良,可见于小肠黏膜病变、肠内细菌过度生长或胆汁、胰腺外分泌不足等。
(2) D-木糖吸收试验:
阳性者提示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吸收不良,仅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临床常用胰功肽试验,该试验异常而D-木糖吸收试验正常,提示吸收不良是由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引起。
(4) 维生素B 12吸收试验:
应用放射性钴标记维生素B 12,可测定回肠的吸收功能,尿维生素B 12排泄量减少见于回肠末段功能不良或切除术后、恶性贫血、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
(5) 14C-甘氨酸-呼气试验:
在回肠功能不良、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和小肠传递过速时,肺呼出 14CO 2和粪排出的 14CO 2明显增多。
(6) 氢呼气试验:
在诊断乳糖和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和小肠传递过速有价值。
5. 确定腹泻的病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探针技术可检测病毒和细菌的核苷酸序列,有助于确定腹泻的病原体。
对于大量分泌性腹泻,应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检测血浆铬粒素及肿瘤病理性分泌的多肽,如促胃液素、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图1-11-1 慢性腹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