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不同于医院专科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性的基本卫生服务。全科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服务内涵与核心,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的承担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力量。社区平台为全科医生提供协调性服务的丰富资源,对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和方便的个体化健康服务。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全科医疗服务必将带动社区卫生服务其他各项服务的深入发展,而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发展为全科医疗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全科医学的概念与特点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一些国家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是西方国家通科医师长期医疗实践演化的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疗在医疗保健系统中已被公认为基层医疗最佳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引入全科医学的概念并逐步发展起来。
结合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AAFP)等西方国家对家庭医学的定义,我国定义全科医学为: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范围涵盖各种年龄、性别、各器官系统及各类健康问题/疾病,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维护与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通过了解全科医学的学科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其学科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服务内容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专科,不仅涉及临床内、外、妇、儿等专科,还涉及心理学、行为科学、预防医学、医学哲学等学科领域。与其他临床专科明显不同的是,全科医学的学科范围宽而较浅,在一定深度上朝横向发展,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有机地融合各门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一体,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服务;而其他临床专科都是在一定领域范围内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范围较窄。
(二)学科知识体系
全科医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知识体系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全科医学的理论精髓,包括: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等,同时包括全科医学临床服务基本技能和服务工具等。各论部分主要包括临床诊疗中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处理与评价方法和技术等。
(三)临床思维方法
与传统经验医学笼统思辨的整体论方法不同,全科医学以现代医学的成果解释发生患者身上的局部和整体变化,它的哲学方法是具有科学基础的整体论。
综上所述,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可概括为:①具有整体的医学观;②用系统理论和整体论方法理解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注重患者及其健康问题的背景和关系,采取整体性的社会生物心理服务模式服务;③采取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等独特的方法与技术为患者提供服务;④服务内容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讲究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⑤强调团队合作。
二、以人为中心的卫生服务(person-centered care)
《WONCA全科医学词典》定义以人为中心的照顾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产生的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医护人员将患者看做整体的人,充分尊重患者,正确处理治疗疾病与管理患者的关系,同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就诊目的、期望、担心、情感状态、文化价值观及有关的就医背景等,并做出整体评价和个体化的干预计划,与患者协商、获得认可,尽力满足患者的卫生需求。
以人为中心的照顾模式指一种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的全人健康照顾模式(whole person care),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完整地认识和处理人的健康问题,将人看做一个既具有生理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完整的”人。患者不仅是疾病的载体,也是有个性和情感的人;照顾目的不仅是寻找有病的器官,更要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维护整体健康;必须从人的整体性出发全面考虑并解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各种需求,将服务对象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以人格化、高度情感化的服务调动患者全程参与维护自身健康和控制疾病的主动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以人为中心的诊疗过程包括全面收集患者的“三维”资料(生理、心理、社会)、做出临床判断与评价、医患协同制订处置计划、利用多方资源提供整体性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全面综合考虑
首先从生物医学的角度跨学科地全面、综合地考虑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与疾病的诊疗。有问题的器官与其他相关器官系统在动态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局部与全身的临床表现及相互影响,疾病常有比较复杂的临床因果关系,可以一因多果,也可能一果多因,故不能只从某一专科角度处理问题而忽视更为严重的问题。
2.将服务对象作为“完整人”
考虑服务对象不仅是疾病的载体,而且是一个整体的人。应从生物医学领域延伸到社会、心理领域,了解并深刻理解患者的患病体验、患病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等。必要时全面考虑症状背后潜在的心理、社会、文化背景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初步诊断相应的心理、家庭和社会问题。
3.团队协作服务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组成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庭为照顾单元的工作团队,协调各种资源为患者提供防治结合的连续的整体服务,体现整体医学的要求。西方国家强调,根据患者需要还应提供非主流的另类医学服务。我国则应充分利用中医等传统医药防治疾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服务需求。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式互动的医患关系,双方共担健康责任,培养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共同确认治疗方案,在服务中体现个体化、人性化和艺术性的要求。
4.整体健康的结局
在服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安全,以整体健康为总体服务目标,力求公平、及时、经济、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维护居民健康,减少临床危险事件的发生。预防早死,提高生命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庭满意度。
三、以家庭为单位的卫生服务
家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制度的缩影,存在于任何民族、国家和阶段,是人们在其中生活最长久的社会组织。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Smilkstein教授(1980年)将家庭定义为:能提供社会支持,在其成员遭遇躯体或情感危机时能提供帮助的一些亲密者所组成的团体。
(一)家庭动力学(家庭结构)与家庭功能
家庭动力学(家庭结构)指家庭的内部构造和运作机制,反映家庭的组成成分、家庭关系、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家庭的最终目的。家庭的功能指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由家庭传统观念与社会现实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为基础,是对社会职能的必要补充。
一切生命系统都有非常相似的动力学原理,从细胞到社会都遵循一种相似的生命运动规律,通过细胞的结构框架模拟家庭的内在结构有助于了解家庭动力学的原理。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遗传信息和生物学规则、细胞器、信息传递和调控机制、细胞外环境和细胞的营养等。同样,构成家庭“细胞”的基本成分也包括细胞膜-家庭的界限;细胞质-家庭的空间领地和感情气氛;细胞核-家庭的权利中心;遗传信息和生物学规则-家庭的传统观念、伦理道德、法律限制等;细胞器-家庭成员或家庭角色;信息传递和调控机制-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方式;细胞外环境和细胞的营养-家庭的社会、社会环境、内外部资源等。不同的家庭动力学有相应的家庭功能,家庭功能也不断修饰或调整家庭动力学。
(二)家庭系统理论
20世纪50年代北美一些精神病学家受当时一般系统论的影响,从家庭背景分析个人健康问题,解释个人与家庭间相互作用及家庭动力学原理。
1.家庭的两面性
家庭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最基本单位,同时与两方面发生联系,因此家庭具有满足家庭个体需求和社会最基本需求的功能。
2.家庭的整体性
并非该整体中各个成员的简单相加。家庭的特性和功能不等于所有成员的特征与作用之和,而在于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家庭生活目的。因此家庭问题也不是所有成员问题的简单相加,而是家庭成员相互交往方式(关系)的问题。所有成员对家庭问题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家庭成员与家庭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家庭整体中任何成员的问题都将影响其他成员和家庭的整体功能。
3.家庭的开放性
目的是与外界保持必要的联系,寻求家庭发展的动力,在发展中求得稳定。家庭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与社区、社会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与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家庭的适应性
是健康家庭的一个重要标志。家庭有能力适应和解决家庭发展与变化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以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反之,家庭便陷入危机状态,明显影响家庭发挥自身的功能,结果最终将影响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
(三)家庭生活周期
指家庭与个体一样,遵循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所经历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根据家庭结构大多数家庭都经历新婚期、成员增加期、成员扩展期、独立期、退休与死亡期等5个阶段的生活周期。美国学者Duvall(1957年)根据家庭的功能将家庭生活周期分为8个阶段:新婚期、第一个孩子出生、有学龄前儿童、有青少年、孩子离家创业、父母独处(空巢期)和退休(表1-2)。实际上,家庭生活周期与个体发育时期交织在一起。某些特殊的家庭并不经历生活周期的所有阶段,可在任何一个阶段开始或结束。如离婚或再婚家庭,往往存在更多的问题。每一个家庭在不同的生活时期都会面临一些共同的、可预测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在生活周期的转折阶段可能出现一些适应性困难或家庭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可根据家庭生活周期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家庭问题,提供预防性的家庭保健服务,并提供应付或解决生活事件问题必要的提醒和知晓,以维护个人和家庭的健康。
表1-2 家庭生活周期及重要的家庭问题
(四)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1.家庭咨询(family consultation)
咨询是通过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完成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增长过程,它不是代替而是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家庭咨询的对象是整个家庭,而非家庭中某个人;咨询内容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问题而非某个人或几个成员的问题,往往是家庭关系问题。根本原因多是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方式问题。其他原因可能是:缺乏知识和技能或是资源,认知错误,感情危机,遭遇紧张事件等。功能状态良好的家庭本身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问题;功能障碍状态时(如家庭成员间不能有效地交流),家庭本身无法解决家庭问题,往往处于危机状态。另外当外界或内部的干扰超出功能状态良好的家庭应付能力,也会使家庭处于危机中,需要家庭咨询或家庭治疗。
2.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包括家庭咨询的所有内容,但更广泛和更全面;家庭咨询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当家庭咨询未能解决问题时,必须启动家庭治疗。与家庭咨询一样,家庭治疗也设计教育、预防、支持和激励,但更着重于重新形成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方式,着重帮助家庭应付在改变相互作用方式中遇到的抵触;提供家庭治疗服务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
3.家庭访视(home visit)
又称家访,是主动服务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通过家访接触没有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其他家庭成员,发现早期的健康问题或全面评价个人的健康因素,了解客观、真实的家庭背景资料。有利于早期诊断并提供综合性的预防保健服务;有利于观察患者家庭治疗执行医嘱的情况和对治疗的反应,鼓励家庭对个人的疾患做出适当的反应,有利于评价家庭照顾的质量,指导患者的家庭康复;并满足部分特殊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长期卧床的患者、不愿住院的患者、临终患者等)及其家庭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4.家庭预防(family prevention)
内容同疾病三级预防一致(详见本节四、以预防为先导的卫生服务)。
5.家庭病床(family sickbed)
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和特殊疾病的群体(如老年病、慢性病、精神病等)在家庭进行治疗和康复。具有方便、经济、有效等特点。常见服务项目有:药物治疗、饮食疗法、心理咨询、中医、家庭护理、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临床检查、自我治疗等。
6.家庭康复(rehabilitation at hone)
对某些临床治疗或急性期控制后的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适宜、及时的家庭康复服务可控制或延缓残疾的发展,减少相关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负面影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命质量。不同于医院康复,家庭康复不涉及复杂的技术,而是充分利用家庭现有资源,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疾病好转或痊愈,残疾者恢复生理功能,解除心理障碍,更多地获得生活和劳动能力,达到全面康复应遵循的原则:以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患者或残疾者及其家属为中心;正确应用康复知识和技术;尽早开展家庭康复工作。
7.家庭护理(family nursing)
社区卫生服务常采取家庭护理完成居家患者的照顾,同时向家庭传递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满足家庭的需要,维持家庭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状态,使家庭及成员达到最佳的健康水平。服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2)保持各种管道畅通,做好记录。
(3)熟悉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
(4)家庭基础护理,做到:①“六洁”:口腔、脸及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清洁;②“五防”:防压疮、防体位性低血压、防呼吸道感染、防泌尿系统感染、防交叉感染;③“三无”:无坠床、无烫伤、无粪石;④“一管理”:膳食管理。
(5)家庭常备急救药品及设备,定时检查、更换消毒用品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6)记录各项护理内容,以备查询。
四、以预防为先导的卫生服务
强化预防医学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公共卫生和临床预防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和策略,走群体预防与个体预防相结合的路线,提供以预防为先导的、连续性、协调性和综合性的卫生服务。
(一)预防医学
1.概念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作用规律,并予以评价,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促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2.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措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不同级别的预防在人群中实施的公共卫生措施: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针对健康人群开展工作,包括全球性及政府的预防战略及政策、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免疫接种、卫生立法、消除环境有害因素,婚前卫生,妊娠期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等措施。
(2)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三早”预防工作(发现、诊断、治疗),主要措施:社区筛查、发现病例、周期性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检查、自我检查等。
(3)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患者在疾病“临床期”已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及时实施积极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或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通过康复医疗尽可能保护和恢复丧失劳动力和残疾者机体功能;帮助家人正确应对亲人患重病或临终造成的家庭危机。
依据疾病的自然史将三级预防分为六个层次:①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②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预防保护;③对亚健康人群早期防治疾病;④对患者防治并发症和后遗症;⑤促进残疾人群康复;⑥对临终患者提供关怀照护等。
(二)临床预防医学
1.概念
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又称个体预防,指医务人员在临床评估疾病危险因素和实施预防干预,对健康人、无症状患者和患者采取一、二级预防相结合的个体预防措施,强调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早期诊断及治疗,推行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综合性卫生服务,目的是维护与促进健康,减少导致疾患的危险因素。
2.临床预防内容
同预防医学三级预防,依据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预防的六个层次分三级预防,其中以一、二级预防为主。
3.临床预防实施方法
(1)患者教育:
有计划的教育介入是一种特定的干预方式,依据教育知、信、行理论,向患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提供健康信息,唤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促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去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加强遵医行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2)预防接种:
公认最有效、可行的初级预防措施,用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使机体获得对疾病特定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3)发现病例:
通过门诊检查、测试等方法发现患者就诊原因以外疾病的二级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比筛检更具有经济、有效、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如社区首诊患者测血压、血糖等。
(4)筛检/筛查:
运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初步检查手段从外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缺陷的人,指导阳性者就医,进一步诊断和做必要的治疗。
(5)免疫与化学预防:
免疫包括使用疫苗与免疫球蛋白预防传染病;化学预防是指使用药物降低疾病危险。最常见的是对结核菌素皮试(OT试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者应用抗结核药物,预防结核病。
(6)周期性健康检查:
区别于例行年度或某种需要进行的体检,主要依据“临床预防服务指南”对无症状个体进行检查,充分考虑检查者性别、年龄对卫生保健的不同需求,注重以证据为依据筛选和确定确定检查项目,考虑成本效益,填写格式化表格,目的是确定危险因素或早期发现疾病,为就医者制订以一、二级预防为主的终身预防保健计划。
(7)评估健康风险因素:
为 前瞻性医学范畴,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个人及家族史、体检结果以及健康因素等指标,以流行病学资料和全国死亡统计资料绘制的表(ller/Geller)为对照,通过电脑预测与同种族、性别、年龄人群相比发生疾病、死亡的概率及与实际年龄相比的健康年龄,用客观数据警示患者,激励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健康。
(陈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