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支沟—阳陵泉

【单穴功用】

支沟,又名飞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图41),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火穴。穴居腕后两骨之间凹陷处,手臂表面,两筋如沟,其支脉直达本穴,谓之脉之所行,犹如水之注入沟中,故名支沟。本穴具有调理脏腑、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行气止痛、清利三焦、通调腑气、降逆泄火之功。用于治疗热病汗不出、胸脘痞闷、胁肋疼痛、肋间神经痛、咳嗽面赤、目赤目痛、霍乱、呕吐、小便不利、大便秘结、四肢浮肿、妇人经闭、产后血晕、口噤不开、暴喑不语、卒心痛(类似冠心病心绞痛)、丹毒。

阳陵泉,又名阳陵、阳之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图42),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腿之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隆起比拟如陵,其穴又在隆之前下,故曰阳陵。因其善治筋病,故为筋之会穴。本穴具有和解少阳、疏泄肝胆、清泻湿热、祛除风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呕吐吞酸、寒热头痛、胁肋疼痛、经筋受损、肩关节及膝关节疼痛、半身不遂、下肢冷痹不仁、足冷无血色、坐骨神经痛、癫证、痫证、急惊风、失眠。

图41 支沟、外关穴
图42 膝阳关、阳陵泉穴
【伍用功能】

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有调理脏腑、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行气止痛、清利三焦、泄热通便之功;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清热除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支沟以清利三焦之气为主;阳陵泉以疏调肝胆为要。二穴伍用,一上一下,同经相应,同气相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疏散郁结,和解少阳之力增强。

【主治】

1.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2.胆囊炎、慢性肝炎,症见胁肋疼痛者。

3.肋间神经痛。

4.习惯性便秘、妇人妊娠期之大便秘结等症。

5.妇人经前乳房胀痛、行经不畅等症。

6.四肢痹病,盖由三焦气机阻滞,风湿之邪痹阻经络,致关节、肌肉疼痛者。

7.带状疱疹。

【操作法】
支沟:

伸臂俯掌,于腕骨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桡两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直刺0.5~1.2寸。

阳陵泉:

正坐屈膝垂足,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直刺0.8~1.5寸;亦可向阴陵泉方向透刺。

【经验】

支沟—阳陵泉伍用,出自《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应在支沟。”吕老于1978年初夏,遇一青年妇女,妊娠4月余,近2个月来,大便秘结,3~5天一行,腹部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脉症合参,证属热郁于内,腑行不畅。治宜清泄湿热,化滞散结,宣导通便。处方:支沟、阳陵泉。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治疗经过:针后即感轻快,腹部胀满减轻,当晚大便畅行一次。嗣后,每遇大便难时,均依法施治,每次针后,均有顿挫之功,前后调治2个月余,大便恢复正常。

1984年春节,有位在校学员回乡度假,曾遇一男子,因感受风寒,未能及时治疗,邪传半表半里,症见少阳诸症,投以小柴胡汤和解之。时过2日,又来复诊,告云:因药未配齐,未曾服药,惟口苦咽干益甚,该生忽然想到,支沟、阳陵泉有小柴胡之功,试以针刺治之,先后行针、守气、调气20分钟,患者自诉:头晕目眩之症减轻,全身顿觉轻快,起针后,嘱其回家休息调养之,可不必服药。翌日告云:诸恙悉除,病即告愈。

妇女经前乳房胀痛,用逍遥散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