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册(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眼 底 检 查

眼底的检查是眼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也是诊断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本手段。

一、 直接检眼镜检查法
(一) 工作原理

白炽灯泡为6V,15W,光源置于手柄内,光线通过检眼镜内的三棱镜折射后,再经被检眼的瞳孔,照射到眼内。由被检眼底反射的光线,在检查者视网膜形成实性正像。放大率为14~16倍,散大瞳孔检查,镜野为17°。令被检眼球转动,可以查见眼底的赤道部。

(二) 使用方法

1. 常规检查眼底的后极部不必散大瞳孔。

2. 一般情况应散大瞳孔检查方能全面了解眼底的情况。青光眼患者慎重散瞳检查。常用散瞳剂为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0.5%托吡卡胺和0.5%盐酸去氧肾上腺素)1~2滴,20分钟左右瞳孔充分散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开始恢复,5~10小时瞳孔可以恢复正常。

3. 在暗室中进行检查 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对坐或检查者站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右手持检眼镜,检查被检查者的右眼。站在被检查者的左侧,以左手持镜,检查被检查者的左眼。因为检眼镜的焦距为25cm,这样的位置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的头可以避开,便于检查。

4. 检查者的另一手牵开被检眼的眼睑,先检查屈光间质是否清晰。将检眼镜置于被检眼前10~15cm处,用+12~+20D透镜片检查角膜及晶状体,再用+8~+10D观察玻璃体,如有混浊物则可见在红色背景内有点状、线状或环状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黑色物,为确定其位置,可令被检眼转动;如混浊物随眼球转动而飘动时,则此混浊物位于玻璃体内。如混浊物不移动,再用移像试验测定是角膜混浊或是晶状体的混浊。

5. 转动透镜片转盘以矫正检查者和被检眼的屈光不正。一般检查者均已配戴矫正眼镜及检查时放松眼的调节,故看清眼底所用的透镜片的屈光度表示被检眼的屈光情况。

6.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查,方能全面了解眼底的情况,不致遗漏。一般的顺序为:令被检眼向前方直视,先查视盘,再沿视网膜血管的分布检查颞上、颞下、鼻上及鼻下各个象限,同时令被检眼向所检查的方向转动。最后令被检眼向颞侧注视,检查黄斑部。所查见的范围达赤道部(周边部)。如发现不正常的部位应详细、反复检查。也有检查者的习惯检查顺序为;视盘—黄斑部—视网膜血管—各个象限。

7. 眼底病变的测量 以视盘的盘径(DD=1.5mm)测量病变的大小。病变与视盘或黄斑部的距离也用盘径检测。以透镜片的屈光度测量病变的凸凹程度;3D约相当于1mm。

8. 使用滤光片等附件 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用。

二、 间接检眼镜检查法
(一) 双目间接检眼镜的结构
【照明部分和目镜】

均置于头带上,戴在检查者的头部。白炽灯泡为6V、15W置于暗箱内,光线由下方射出,通过可以转动的平面反光镜调整照明的方向。再下方是两个+2D目镜片,按检查者的瞳孔距离可以调整。附加三角形的示教镜可以向1~2位医师进行示教。并备有调节光斑大、小及绿色滤光片的附件。

【物镜】

物镜为非球面镜(aspheric lens),常用+20D的透镜,直径为5cm。检查时,物镜曲度低的一面向被检眼,框上饰白环标记,在暗室中检查易于辨认。并有+28D、+30D等屈光度的物镜备用。

【巩膜压迫器】

巩膜压迫器(scleral depressor)用金属制成,由头、 颈及体三个部分组成。头为球形或圆柱形,颈长25mm,有一定的弯度,体为桶状或环状,其直径分大、中、小三个型号,检查者按自己的手指选择合适的使用。

(二) 检查方法

物镜置于被检眼前5cm处,成像放大率3~4倍,可视范围37°。

1. 充分散大瞳孔 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或用2%后马托品眼药水点眼。

2. 在暗室中进行检查 被检者平卧于检查台上。检查者站立或坐于检查台的床头方位。检查者戴上双目间接检眼镜,扭紧头带。接通电源。调整好瞳孔距离及反射镜的位置。此时检查者的眼睛对暗光已适应。

3. 开始1~2分钟先用较弱的光线并不用物镜检查,此时被检眼的红光背景上可以看清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混浊。被检眼明适应后,令被检眼直接注视光源。一般检查者左手拇指与示指持+20D物镜,置于被检眼前5cm,以无名指牵拉眼睑并固定于眼眶缘。

4. 被检眼、物镜及检查者的头应保持相对稳定。初用时检查者容易距物镜太近,如果所见的物像不够清晰,检查者的头应向后略移动一些。如出现复像要调整检眼镜;垂直复像多是检眼镜未戴正;水平位复像则为目镜的瞳距未调好或是距离被检眼太近。

5. 检查后极部眼底 被检眼向正前方注视,光线通过物镜射入被检眼的瞳孔,当看到视盘及黄斑部,再将物镜向检查者方向移动,于被检眼前5cm处,则清晰可见视盘及黄斑部的立体倒像。如有角膜反光影响检查时,则需将物镜稍加倾斜。所见像左右相反,如检查右眼的黄斑像出现于视盘的左侧。上方、下方的像也相反。习惯用直接检眼镜者用间接检眼镜对此种现象较不习惯。

6. 检查眼底其他部位 检查者围绕被检者的头移动位置,被检眼配合转动,物镜及检查者的头随之移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所见眼底像为虚像、倒像,上下左右均相反,检查者必须清楚地知道检查的部位及自己站的位置。

检查眼底的周边部:如检查6点位,检查者位于被检者的头顶处,令被检者眼向下看自己的脚。为查周边3点位,检查者站在被检眼的9点位头侧,令被检眼向3点位方向注视。向周边注视时,镜内所见瞳孔呈横卵圆形,此时射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有时需要加强照明。物镜稍向前倾斜容易看到赤道部或其稍前的部分。

7. 检查远周边部眼底(图2-2) 检查锯齿缘及睫状体必须结合巩膜压迫法,金属压迫器戴在检查者右手的中指或示指上,应用方便。检查时,将压迫器的头置于被检眼相应的眼睑表面,如检查上方令被检者先闭合眼睑,再将压迫器的头置于睑板上缘,当睁眼时压迫器的头滑到上眶缘的下缘。检查下方时亦如此法,唯下眼睑较上眼睑窄,压迫较难,压迫器置下眶缘内3~4mm处。检查左右方位的远周边部有内、外眦韧带,压迫更困难,且内眦部对压迫又极敏感,必须检查时,先滴表面麻醉剂,在结膜囊内压迫进行检查。

压迫器可压及角膜缘外6~14mm。检查前应告诉被检者有压迫感,压眼球的力量不应过重,应像用手指测眼压一样。被检眼的眼压正常或患者较敏感时压迫检查可能有困难。视网膜脱离时常为低眼压,压迫检查比较容易。

应将压迫器的头置于眼球弧度的切线,尽可能位于子午线方向与检查者的视线相一致,轻轻地加压。压力为将检查部位推向瞳孔,而不是压向眼球中心。

操作的重点须注意四个方面:①检查者的视线与检眼镜的照明光线;②物镜的焦点;③被检眼的眼位;④压迫器头的位置。这四点需在一条直线上,并且要保持稳定。

角膜暴露时间过长及强光照射可致角膜上皮损伤,检查中注意随时令被检眼闭合眼睑以湿润角膜。眼内占位性病变或有可疑时,近期内眼手术后,忌用压迫法检查。

图2-2 巩膜压迫器的使用示意图
三、 眼底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

裂隙灯显微镜是眼科必不可少的检查仪器。常规检查眼前段、晶状体及玻璃体的前1/3部。检查眼底必须加用三面反光接触镜(亦称三面镜),或其他特殊物镜。

【Goldmann型三面镜检查】

为塑料制作圆锥形,大的一端为平面,小端为凹面,曲率与角膜相同。检查时接触角膜。三个反光镜面的斜度分别为75°、67°和59°。中央部分检查眼底的后部,所见是眼底的正像。镜面C可检查赤道部至眼底30°处,镜面B检查眼底的周边部,镜面A检查周边眼底和前房角。加用特殊的压陷脚,可以查眼底的远周边部、玻璃体的基底部及睫状体的平坦部,所见为反射像,放大像为10~25倍(图2-3)。

图2-3 Goldmann型三面镜

检查眼底的方法:

1. 于暗室中进行,被检眼充分散瞳,结膜囊内滴表面麻醉剂。

2. 被检者坐在裂隙灯前,检查者调整好光源的位置和照射的角度。被检者和检查者均应处在舒适的座位上进行。

3. 在三面镜的角膜面滴甲基纤维素或生理盐水等渗液。装好接触镜进行检查。检查者一手扶三面镜,另一手握裂隙灯的操作杆。边旋转接触镜边进行检查。

4. 三面镜的中央部分所见为后部眼底的正像。通过斜面镜所见是对侧眼底的反射像;如所见3点位眼底系眼底9点部位像,但其上下关系不变。反射镜在6点位,可见眼底12点部位,其左右关系不变。顺序转动三面镜,可以查见整周眼底。

5. 为检查锯齿缘、睫状体的平坦部及玻璃体的基底部,则于三面镜上附加压陷脚。

6. 59°的斜面可以检查房角。

【双目间接眼底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此种非球面接触前置镜常用的有+90D,放大0.76倍,视角94°及+78D放大0.93倍,视角84°,是高倍镜。此外还有+60D、+132D、Super Field、Digital Wide Field等。患者坐在裂隙灯前,检查者手持前置镜,置于被检眼前,裂隙灯的照明0°角检查,可以明确观察到视盘,后部视网膜血管以及黄斑部。尤其可以鉴别黄斑部是为囊样变性或是黄斑部小裂孔以及其他病变,便于观察玻璃体与视网膜关系,散大瞳孔后可查见周边眼底。具有间接检眼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的优点,方法快捷简便,已为视网膜专科医师使用。缺点是反光强,影像倒置,眼球活动,需实践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