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外科手术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小脑半球良性肿瘤切除术

【适应证】

多见于小脑网织细胞瘤。

【手术步骤】
1.切口,开颅

患者坐位或侧卧位(患侧小脑在上)。作颅后窝中线切口,分开双侧项肌及枕肌,钻颅后咬去双侧枕骨鳞部,并咬去寰椎后弓约1.5cm。切开硬脑膜前,先在小脑延髓池部位作一小口放出脑脊液,如不成功,可作右枕角脑室穿刺后,放入细导尿管或塑料管,引流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力。Y形切开硬脑膜,结扎枕窦后向上翻起,向下剪开延髓外的硬脑膜及高位硬脊膜,显露双侧小脑扁桃体(可能已疝至颈1或颈2水平),以利脑疝复位及解除脑疝压迫〔图7-2(1)〕。

2.探查肿瘤

探查方法和大脑半球肿瘤探查大致相同。肿瘤侧小脑半球的脑回比健侧明显变宽而扁平,整个小脑比健侧外突而硬(在作脑室引流后,正常小脑变软,张力很小),患侧常出现小脑扁桃体疝;如出现双侧疝时则肿瘤侧较对侧明显。

3.穿刺放出囊肿液

相当一部分小脑良性肿瘤系囊性者(如部分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状内皮细胞瘤),或部分囊性变者,可用脑针放出其中部分囊液(不易全放出),以便分离患侧小脑病变〔图7-2(2)〕。

4.分离,切除肿瘤

小脑皮层表面的血运主要由小脑后下动脉分支供应,可在蚓部和扁桃体之间找到,应先予结扎,然后用电刀切开皮层。如肿瘤已侵及小脑皮层,则作病变区皮层及肿物切除。如皮层尚无病变,可电凝后作一皮层横切口,用脑压板及吸引器分入,先找到肿瘤边缘,然后分离并切除肿瘤。小脑良性肿瘤有包膜,又多有囊性变,故边缘易于找到,可沿边缘分离肿瘤〔图7-2(3)〕。囊性肿瘤的瘤结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瘤在囊肿内,另一种是囊肿在瘤内。前者只要切除瘤结节即可〔图7-2(4)〕,后者则应将整个肿瘤连同囊肿一起切除。切断肿瘤蒂部时应小心止血,因该处常有一团供应血管,有时可致大出血。必要时瘤蒂可先用银夹钳闭,或用丝线结扎,然后切断。如系实质性肿瘤,应尽量找到肿瘤包膜或边缘,再分离肿瘤及结扎肿瘤四周血管,然后完整取出。肿瘤巨大,位置深在或完整切除时有损伤周围组织可能者,则应分块切除。脑疝如不严重,可不必处理。肿瘤切除后即能自行复位。如已有粘连,可予轻轻分离。如已有脑组织坏死、软化,可以吸除,止血满意后关颅。

图7-2 小脑半球良性肿瘤切除术
5.关颅

如肿瘤切除彻底,脑水肿不严重,小脑扁桃体疝较轻,止血又较满意,则最好缝合硬脑膜,这样术后恢复多较平稳,小脑功能亦较好;但也可部分缝合或不缝合。

枕肌及颈部肌肉缝合应十分严密。颈部肌肉,特别是枕外隆凸附近的肌肉,应分2~3层缝合,否则易引起脑脊液漏,导致后果严重的颅内感染。皮下组织及皮肤也应严密缝合。

【术中注意事项】

小脑半球肿瘤有时可在腹侧或上蚓部等处,寻找比较困难,即使已找到囊腔,肿瘤结节也可在不同位置,故必须小心探查方可避免遗漏〔图7-3〕。

【术后处理】

脑室引流的导尿管(或塑料管)可暂时保留,但不必引流。如患者情况良好,于2~3日后拔除并严密缝合引流切口;如患者情况恶化,可随时作脑室引流以应急,再进一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术后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应立刻送手术室加针缝合,并注意是否已有感染。

图7-3 囊肿内肿瘤结节的大小和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