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厂址选择收集资料内容
(一)建厂条件指标
(二)区域位置及厂址概况
厂址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所在县(市)、乡、镇、村和详细地点名称,厂址与周围城镇的距离及市场条件,与附近工矿企业的协作条件等。
(三)占地及迁民情况
要注明厂址占地范围内有多少耕地(水田、旱田)及其单位是否敞亮、有无果木、林或其他经济作物,需拆、迁民房的间数、户数及人口。估计所需补偿费用。
(四)工程地质情况
① 地质构造、地层岩层的成因和地质年代。
② 地层的稳定性、有无滑坡、土崩、断层、岩熔、暗河等现象,可能引起的后果的鉴定。
③ 地表破坏现象,如战壕、土坑、地下古墓、枯井、地洞等。
④ 地下有用矿物及已开采的矿坑实况。
⑤ 地下水埋深和对混凝土有无侵蚀性。
⑥ 土地冻结最大深度、地温。
(五)水文情况
厂址附近河流的水位、流量、水质、含沙量、水温、河旁积水、河床变迁情况、上游排入河道中的污水性质以及流域情况。有无深井水源,其水质、水温及水量情况。
(六)地震及洪水情况
厂址地区的地震烈度,历年来发生地震的次数及破坏情况。该地区的洪水历史。根据厂址面积、雨量强度,估算厂址的最大降水量及水位。
(七)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是建厂设计的重要依据。包括气温、湿度、降雨量以及年晴、雨、雾灯天数,风速、主导风向、气压、积雪深度、雷击情况等并且注明资料来源。
(八)交通运输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条件及规划发展情况。
(九)给水、排水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提出取水方案、排水方式、污水处理及排放意见。
(十)供电及通讯
① 供电 电厂或电网和地区输变电站的规模,现在容量和发展规划,负荷、电压等级,可供量和供电条件,接线方式、线路长度,对受电设施的要求,电价计算,投资和维护费用及地方有关供电部门受电设施的要求,电价计算,投资和维护费用并与地方有关供电部门对工厂供电所达成的初步协议(书面协议书作为选厂报告的附件)。
② 通讯 当地通讯网络及设施的规模和利用的条件,新设线路的长度,材料和设备,投资概算和使用计价方式。
(十一)原料、燃料、材料供应及地方施工力量的状况
工厂生产和建设所需的原料、燃料、材料等可能的供应情况。供应量、规格、包装、价格、运输方式和运输距离、运输价格,合理的储存期和贮备量,供应协议等。
当地的施工安装单位名称,力量状况以及技术等级,施工装备水平,施工装备水平,施工机械配备状况,过去承担工程项目的情况及效果,建筑安装费用的计算和结算。
(十二)社会经济情况
厂址附近的乡、镇、村的人口及劳动力,经济收入水平,文教卫生情况。主要职业构成,居民点到厂址的距离,招工的可能性。农业生产情况,种植品种和产量、销售量。当地有无与建厂有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有无地方病及防治情况等。
(十三)生产配套情况
技术协作和社会配套协作将影响着生产的成本,所以要了解将来有协作配套关系工厂的名称、规模、产品规格、质量标准、供应条件和价格,是否进行同步扩建或技术改造。
邻近工厂的卫生防护等级和环境检测记录,排放物对本工厂有无影响。
与邻近工厂共同使用交通运输设施、动力官网、通信线路等的可能性和条件。
当地商业网点、文教卫生、文化娱乐、邮电储蓄、服务型行业、住宅宿舍建设等的协作条件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