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演建筑空间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观演建筑的分类

观演建筑简称剧院,有很多种分类的方法。从规模来分,有特大型(1601座及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按照剧院等级分为特级、甲级、乙级、丙级。观众通常更习惯于从演出功能的角度来对剧院建筑进行分类。演出功能主要包含演出剧目、观演关系、场团关系、剧场运营方式等内容。从这个角度来划分,观演建筑可分为:演艺中心及剧院综合体、歌剧院及舞剧院、专业剧院(演出话剧和地方戏曲等)、音乐厅、音乐剧剧院、旅游型主题剧院(秀场)、多功能剧院、电影院以及演播中心等。电影院作为以放映技术为核心的观演空间不在本书的论述范围内;演播中心是服务于电视媒体节目录制的特殊观演形式,也不在本书论述范围内。

1.3.1 演艺中心及剧院综合体

最具有代表性的演艺中心(Performing Art Center)就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大剧院”模式—将能满足不同演出功能和剧目的观众厅集合在一个建筑群体中。通常中心内设置一个大剧场(满足歌舞剧的表演),另有音乐厅、中剧场(满足戏剧、话剧的专业表演)、小剧场(满足多功能的实验剧和会议等功能)以及大量的观众集散的前厅和候场空间。前文提到了演艺中心的外显特征即是“高、大、全”。作为省会城市、国内一线及二线城市的文化名片,各地的演艺中心要展示和发扬地域文化形象的巨大精神功能,可见建筑的等级必定很高。高的等级、宏大的建筑规模、复杂的工程技术需要巨大的建设投资。因为涵盖了能满足歌舞剧、音乐演奏、话剧、戏曲、小型实验剧等演出的独立的专业剧场,因此,各类演出的专业性是有保障的,因为其专业性强也通常作为艺术类院校的教育及科研基地;同时,作为对大众进行文艺培训和教化的场所,演艺中心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演艺中心因其全面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容易形成观演文化的集群效应,便于打造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的观演文化群落(图1-17~图1-19)。这些都是大型演艺中心的优势所在。相伴而生的是,综合、专业的演出场所、大规模的演出配套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运营的巨大压力,我国新建的大剧院也面临着类似自盈利问题。

图1-17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孙翔宇拍摄

图1-18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音乐剧剧场/孙翔宇拍摄

图1-19 无锡大剧院(演艺中心)

剧院综合体是容易跟演艺中心混淆的一种观演建筑模式。如果说演艺中心是多种演出功能的组合建筑,那么剧院综合体就是更大范围地涵盖了观演功能以外业态建筑的群落式、组团式的建筑体或建筑群。这是一种混合多元的经营模式,如果把专业的歌剧院比喻为高端服装品牌的旗舰店,那么剧院综合体就像是集合有多个品牌、不同产品的大型商场。这里不仅有演出类的剧院,可能还有商场、美术馆、书吧、餐饮甚至是地铁等城市景观和交通枢纽。这些看似不在一个观演产业链条上的业态组合在一起,复合产业互补的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利于土地及城市资源集约化发展。上海虹桥天地演艺中心就是剧院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图1-20~图1-22)。上海虹桥天地是一个与虹桥交通枢纽紧密联系的集剧院、商业、办公、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商业综合体。其中,演艺中心为其组团的地标性建筑,形成了活力四射的文艺的商业空间。演艺中心可以满足1000名观众同时观看演出,可满足话剧、音乐剧、各类歌舞剧的演出。

图1-20 上海虹桥天地演艺中心综合体

图1-21 上海虹桥天地演艺中心公共空间/谷德设计网

图1-22 上海虹桥天地演艺中心平面图/谷德设计网

1.3.2 专业剧院

专业剧院(Professional Theater)是指专供某一剧团和剧种演出的观演建筑,是为特定的专业演出量身定做的剧场。专业的剧院可以使不同类型的演出效果最大化,给观众和演员带来最专业的观演体验。从广义上来讲专业剧院包括歌舞剧院、戏剧剧院、音乐厅、戏曲剧院等不同且各自独立的演出载体。本书将歌舞剧院、音乐厅独立来论述,所以,这里的专业剧院是指以语言念白表演为核心的戏剧剧院、话剧院、地方戏剧院以及戏曲剧院等观演场所。

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表演形式和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西方剧场的发展就是用石头写就的西方戏剧的发展史。最古老的剧场是古希腊依山而建的室外剧场。古罗马时期,拱顶技术和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促进戏剧演出空间的发展,舞台用房与半圆形的观众席形成剧场基本形制。莎士比亚和他的演员们,在泰晤士河畔修建了木结构的莎士比亚剧场(图1-23),观众席为800座。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意大利的奥林匹克剧场是最早的纯室内的戏剧剧场,并且舞台表演空间与观众席通过镜框式台口分隔开,舞台美术更加逼真丰富。进入到20世纪,随着戏剧表演形式的多元化,戏剧剧场舞台也从尽端式、镜框式向着三面式、环绕式等多元化的舞台形态发展。

图1-23 莎士比亚剧院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戏剧大国,传统的中国戏曲艺术历经800年的历史沧桑,演变为300多个大小剧种。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服装、做派等多种艺术方式集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20世纪初,西方戏剧传入中国,形成了后来中国的话剧。

专业的话剧院与地方戏曲剧院规模都比较小,这样才能使演员的对白和语言更为清晰,同时也便于观众看清楚舞台演员的表演细节。目前国内的专业的话剧院和戏剧院一般设置在演艺中心或者剧院综合体之内,设置独立的专业观众厅满足专业的话剧或者戏剧演出。各个地方省市,也会建设演出地方剧种的独立、专业的戏剧剧院,比如针对九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京剧、评剧、豫剧、昆曲、川剧、黄梅戏等设计建造的长安大戏院(图1-24)、中国京剧院、山西太原晋剧剧场、中国评剧大剧院、成都川剧艺术中心、广州粤剧艺术中心、西安易俗社剧场等。国内的话剧演出是以自然声为主、电声为辅,舞台基本的方式是镜框式以及伸出式舞台。国内专业的话剧剧院有中央戏剧学院剧场、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中国国家话剧院等。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话剧院基本都是场团合一的(图1-25)。国内专业的儿童剧场有中国儿童剧场(1995年)、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剧场(2010年)、上海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剧场(1958年)、北京七色光儿童剧场(2002年)等。

图1-24 长安大戏院

图1-25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话剧厅/孙翔宇摄影

1.3.3 歌舞剧院

歌舞剧院(Opera Houses)从广义上来讲属于专业剧院的范畴。因为歌舞剧院其独特深厚的发展历史,故而本书将歌舞剧院独立成篇论述。世界上第一座面向大众开放的歌舞剧院于公元1637年出现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名字叫圣卡西亚诺剧院(Teatro di San Cassiano)。从此,歌舞剧院结束了由西方封建皇室和封建贵族所垄断而专享的时代,这也带动了歌剧的普及和大规模歌剧院的建设。巴洛克风格甚至洛可可风格的歌剧院引领了欧美18世纪、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的欧美剧院建设(图1-26)。这时期的经典歌剧院有意大利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罗马阿波罗剧院(Apollo Teatro, Rome)等。

图1-26 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典型巴洛克风格剧院)

20世纪初期,欧美的文化艺术界在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等新的思潮的潜移默化下,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和语言的出现并逐渐发展。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体系逐渐完备,声学技术、舞台技术设备、舞台照明技术等的发展成熟也为功能主义、现代主义的观演建筑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现代主义风格的歌剧院有法国巴黎的巴士底歌剧院(图1-27)、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德国埃森歌剧院、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等。20世纪的后半叶,国际建筑界开始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千城一面、割断文脉的现象进行反思,陆续出现了广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尝试。这些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歌剧院有西班牙巴伦西亚索菲亚王后艺术歌剧院(图1-28,超现实主义风格,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挪威奥斯陆歌剧院(新现代主义风格,Snohetta)、日本东京新国立剧院(图1-29,后现代主义风格,柳泽孝彦)中国广州歌剧院(非线性风格,扎哈·哈迪德)、中国湖南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图1-30,非线性风格,扎哈·哈迪德)、中国哈尔滨歌剧院(非线性风格,MAD)等。

图1-27 法国巴士底歌剧院(现代主义风格歌剧院)

图1-28 西班牙巴伦西亚索菲亚王后艺术歌剧院

图1-29 日本东京新国立剧院

图1-30 中国湖南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1.3.4 音乐厅

音乐厅(Concert Hall)是专门演出音乐的专业剧场,是举行音乐会及音乐相关活动的场所(图1-31~图1-35)。人们在这音符的殿堂里感受交响乐、室内乐、合唱以及独奏等各种音乐形式的艺术魅力。音乐厅按照演奏内容可分为交响乐厅、合唱厅、室内乐厅、独奏厅等四类。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传统的鞋盒式音乐厅和其他新的平面形式的音乐厅。

图1-31 柏林爱乐音乐厅

图1-32 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

图1-33 星海音乐厅

图1-34 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

图1-35 中国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厅

“鞋盒形”的音乐厅为历史悠久的音乐厅形式,也是最为传统的音乐厅形式、形制比较中规中矩。随着音乐厅的发展出现了圆形音乐厅,其优点是视线比较好但是声学效果相对弱势。葡萄田山地式音乐厅(图1-36、图1-37),其形态鲜明,设计感比较强,但是也同样面临声学处理的困难;扇形音乐厅的优点是观众座位数较多同时视线较好,同样,音质的声学设计也是难点;马蹄形的音乐厅也是很常见的,这也是传统剧院的形态,声音的亲切感比较好。国际著名声学家白瑞纳克(Leo L.Beranek, 1914—2016)研究世界多个顶级音乐厅的视听观演效果后得出结论:音乐厅的规模(包括容积及容纳观众的人数方面)座位数在1800~2000座之间为最佳;中型音乐厅的座位数在1000~1600座之间;800座以下的音乐厅适宜作为小型音乐厅和室内乐音乐厅。国际著名的音乐厅包括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厅(186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1883年)、美国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英国皇家歌剧院音乐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音乐厅、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音乐厅等。国内兴建的独立音乐厅有上海音乐厅(1959年)、北京音乐厅(1985年)、星海音乐厅(1998年)、深圳音乐厅(2006年)、天津音乐厅(2005年)、西安音乐厅(2009年)、杭州音乐厅、青岛音乐厅(2006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1959年)、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等。

图1-36 葡萄田形音乐厅平面

图1-37 葡萄田形音乐厅剖面

1.3.5 音乐剧剧院

音乐剧是20世纪兴起于英国和美国,随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集歌、舞、剧并举的通俗的音乐戏剧形式。正如著名学者黄定宇先生指出:音乐剧应该是以戏剧(尤其是以剧本BOOK)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舞蹈、音乐、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的纽约百老汇是音乐剧剧院的剧场群落(图1-38)。39座各类剧院在这里星罗棋布。这些剧院分别为三个主要的集团所有:舒伯特集团(Schubert Organizations)拥有17家;尼德兰德集团(Nederland Organizations)拥有9家剧院;朱詹馨戏剧集团(Jujam Cyn Theaters)拥有5家剧院。其他剧场分别为凯旋木马剧场集团、迪士尼集团、林肯中心、曼哈顿戏剧俱乐部等分别拥有。这里面17家剧院的座位数超过了1000座,有9家在600~900座之间,只有一家是597座。百老汇的剧院群落及产业园区的产品主要是音乐剧以及歌舞综艺节目,剧场的观众群体一般是美国本地市民,另外一半是国外的参观游客。百老汇是纽约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之一,访问纽约市的50%的游客均是慕百老汇的音乐剧之名而来的。

图1-38 美国百老汇剧院群

国内著名的音乐剧剧院有上海文化广场、北京保利剧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等(图1-39、图1-40)。

图1-39 上海文化广场

图1-40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孙翔宇摄影

1.3.6 旅游景区主题剧场、秀场

旅游景区主题剧场(Tour Theater),顾名思义就是跟旅游业紧密相关的观演建筑空间。这种主题剧场最早出现在美国的百老汇。百老汇的演艺剧目无论是音乐剧还是各种综艺秀都是专属化和定制化的。这样就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观众(粉丝)群体。这种旅游景区主题剧场国外多用秀场表述,秀是自英文“Show”音译过来,所以也可以称呼这类剧场为秀场(Show Theater)。秀场里面表演的各种“Show”是20世纪末自音乐剧之后,最先从美国兴起的一种更为综合的新型舞台剧,其综艺性、炫目性、沉浸感相较音乐剧有过之而无不及。“定制秀场”剧团的表演不同于音乐剧,更与传统的歌舞剧大相径庭,与传统马戏表演也有天壤之别。首先,定制秀场会有固定的剧团驻场和“量身定做”的表演剧目。其次,表演中融合了多种不同的舞台表演艺术,如街头表演、马戏、歌剧、芭蕾舞、摇滚乐等,除了以上的艺术型表演外,杂技、魔术、小丑、空中飞人等技能类、技巧类、杂耍类体育运动也会包含其中。这些复杂丰富的表演门类通过统一的故事线索和悬念丛生的情节设置展现在观众眼前,声光电技术高度集成在剧院里,为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艺术效果。有别于传统的“镜框式”台口,秀场的舞台和观众区互动更加频繁,演员与观众相互交融,“观”与“演”的空间界线不再泾渭分明;同时,舞台机械更加复杂、特效更加炫目,营造出更为生动“写实”的剧情情境。国际上,著名的综艺秀和秀场案例很多,如由弗兰克·德贡打造的美国拉斯维加斯百乐宫酒店的“O”秀(图1-41),演出团队是举世闻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还有Wynn酒店内的《水之梦》秀、Monte Carlo酒店内的蓝人组、MGM Grand Hotel & Casino内的KA剧、金银岛(Treasure Island)酒店内的神秘秀等。

图1-41 “O”秀(太阳马戏团)

我国文化旅游演艺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景区的主题剧院、独立和半独立的秀场还属于新鲜业态,我国目前的定制主题秀场的建设处于学习国际经验的阶段。主题秀场的独特的策划与运营规律,秀场独特观演形式、观演关系的舞台设计、视听设计等软件设计能力正在逐渐摸索和成熟中。比如,由德贡先生打造的中国澳门新濠天地的“水舞间”是水秀这种表演形式跟亚洲文化完美融合的里程碑式的巨作(图1-42)。武汉《汉秀》(图1-43)是这种观演业态在中国内地落地的第一个标志性案例,在演出剧目、设计立意、观演技术等方面均属国际一流水平。无锡秀场的《太湖秀》(图1-44)、西双版纳的《傣秀》(图1-45)、青岛秀场的《青秀》、九寨天堂剧院的《梦幻之旅》、北京华侨城大剧院的《金面王朝》、深圳东部华侨城大剧院的《天禅》、丽江千古情大剧院的《丽江千古情》等都是优秀的本土秀尝试。

图1-42 水舞间

图1-43 武汉《汉秀》

图1-44 无锡《太湖秀》/古德设计网

图1-45 西双版纳《傣秀》

1.3.7 黑匣子剧场

从20世纪末开始,舞台表演形态日渐多元化,多功能剧院、小剧场、黑匣子剧场(Black Box Theater)等剧场的提法多了起来。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新的剧场形式是对传统大型剧场演出的有益的补充,提供给人们更为丰富、多元的观演体验和享受。同时,人们对于“黑匣子剧院”“多功能剧院”“小剧场”等的定义和理解也比较模糊。这三种剧场的概念确实是既有交叠又有区别的。多功能剧院偏重于“多功能”的演出模式,通过舞台的变换甚至声学环境的调整变换以达到满足戏剧、小型音乐演出、会议等不同功能的切换(图1-46)。而“小剧场”这个提法最先出现在美国百老汇,是伴随着实验戏剧的发展产生的。这一时期的美国戏剧研究学者主要研究实验剧场内的观演关系、艺术创作的形式以及剧场的空间设计等内容,新的技术以及艺术载体的出现改变演出的场景;欧洲学者主要关注艺术演出的实验性、新型的观演关系、剧场受众、剧场空间创造以及媒体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针对当代剧场空间变化以及剧场中多媒体的应用问题。

图1-46 多功能厅可调混响墙面声学构造

黑匣子剧院是更加灵活多变的小剧院,最初的产生是为了提供一个戏剧的实验性、探索性的场所。冯德仲在其主编的《汉英剧场术语》中将黑匣子剧场(Black Box Theater)解释为“通常将剧场内部的墙面涂成黑色或者用黑色的幕布包起来,可根据演出需要调整观众座位和舞台,将观演形式灵活改变的剧场”。欧美国家的实验剧场、黑匣子剧场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了。黑匣子剧场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887年法国导演设立的自由剧院,这是欧洲最早的先锋剧院的实践者,带动了整个欧洲的小剧场运动。黑匣子剧场也在此出现了最初的概念以及剧场原型,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可以灵活变化的戏剧空间,取消一切花哨无用的东西,突出戏剧的表演特性。可见,黑匣子剧院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座位数少(800座以下,一般为300~400座);二是表演的剧目多为先锋性、实验性、革新性的戏剧。

长久以来,我国比较关注大型的德国“品字形”舞台剧院的引入和建设,以先锋性、创新性、实验性为特点的小型多功能剧场、黑匣子剧院发展一直不太受到重视,直到1989年《绝对信号》演出的成功逐渐带动了小剧场表演的兴起,也逐渐引入“黑匣子剧场”这一新的剧场形式。但是跟欧美实验性剧院相比,我国的多功能剧场、黑匣子剧场发展开始得较晚,剧场的建设量不多、受重视程度较低,理论研究少。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在1997年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取得良好的市场票房回报后,我国实验剧场的发展开始回暖(图1-47)。随着人们对多元化舞台演出艺术的渴求以及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深度建设,我国近些年小剧场数量逐渐增多,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新做出的小型剧院规划建设数量庞大。

图1-47 天津北塘古镇黑匣子剧院/孙翔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