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读 互联网加速在线教育发展

当前,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技术革命,为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提供了新动能。“互联网+”作为推动社会变革转型的重要技术力量,也是驱动教育发展的要素和动力,对未来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互联网+促进教育系统变革

互联网+教育的重点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跨界融合、精准高效的教育服务业态,推进审慎包容、分布协同的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对传统教育生态进行重构。具体表现在图0-1所示的几个方面。

图0-1 互联网+促进教育系统变革的表现

1.教育理念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学校还在,但不再是单一的物理学习空间,而是跨越社会生活边界、区域边界和学科边界,以广义的教育服务资源供给来精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需求的大平台;教室还在,但不再是以讲台为核心的教与学,而是演变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所有参与者充分互动的学习场所;教师还在,但不再只是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和促进者,而是教学变革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信息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和陪伴者。如图0-2所示。

图0-2 教育形态变革的表现

2.教育生态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知识的载体不再是书本那么简单,各类数字学习资源(如音频、视频等)、各类电子数字产品(如平板电脑、手机等)、各式学习方式(如同步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将有机结合成新型教育融媒体。

“互联网+”将作为内生变量在教育领域内打破虚实边界、扩大有效供给、整合学习资源、把准学生需求、促进角色转变、提升教学品质、深化制度变革,进而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解构与重构。如图0-3所示。

图0-3 互联网+推动教育生态的变革

3.教育环境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和技术得到高速发展,各种智能感知设备与技术无处不在,使师生的身体、行为、性格、精神能被更全面地感知,情境、教学、学习、教务、管理、测评、社交都能被更全面地记录,从而让校园物理环境、教室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充分融合,将实现图0-4所示的转变。

图0-4 教育环境融合后的转变

在这一转变之下,各种信息技术工具产品能够成为领导的智能高参、教师的智能助手和学生的智能学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精准高效的教育服务。

4.教育体系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区域之间的时空界限被打破,拓展了知识产生、传播和获得的渠道,将功利学习、学段学习延展成自发学习、终身学习。

同时,“互联网+”还能进一步促进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从教育“高地”向“洼地”精准、高效、可持续地流动,向农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不断消除数字鸿沟、知识鸿沟,努力实现包容、平等、有质量的教育和学习的目标。

二、互联网+促进教育资源均衡

“互联网+教育”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填补数字鸿沟,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共享教学资源,引导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具体表现如图0-5所示。

图0-5 互联网+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表现

1.教育起点均衡

>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保障教育起点公平的措施之一。

(1)基础教育领域,利用远程直播、同步课堂等方式,能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可缓解贫困地区学校师资不足、师资力量弱等问题。

(2)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慕课、微课程等互联网教育模式,能打破大学围墙的界限,从而推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

2.教育过程均衡

“互联网+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化特征为教育过程均衡提供了有力保障。

比如,以“互动反馈系统”为代表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系统,能支持教师实施面向每个学生个体的精准教学。教师只要通过应答系统收集学生信息就可以立即知道每位学生回答的正误以及相应答案的统计情况,并可据此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策略及进程,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3.教育结果均衡

教育结果均衡的目标可定位在“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互联网+教育”首先要提升学生在互联网学习中的获得感、满足感。STEAM教育[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都强调面向实践、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这种倡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资源创造产品的理念和模式,颠覆了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将学生置于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环境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尝试,把想法变成现实。

4.教育质量均衡

优质教育包含图0-6所示的多个维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这些方面多有突破。教学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即时呈现和及时反馈,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在以深度交互、群体协同、探究分享、评价激励为特征的网络学习中,不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技能,不仅获得个性化的发展,而且更容易实现以知识建构为特征的深度学习。

图0-6 优质教育包含的维度

5.教育管理均衡

在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教育体系的整体变革和创新发展是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治理是撬动未来教育改革的杠杆。互联网将教育管理引向了扁平化。在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持下,校长及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可以直接看到一些学习和培训的活动过程,直接掌握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第一手资料,进而能够快速调配资源,为学生或教师进行服务。

三、互联网+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并将持续改变着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学习型社会是基于教育全面充分创新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理想和价值追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力推动和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将助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1.寻求教育生态优化

“互联网+教育”寻求基于技术变革和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优化。“互联网+教育”首先是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等技术手段实施的教育形式。进一步说,“互联网+教育”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构建了新的教育生态和服务模式,这一新的教育生态跨越了学校和课堂的界限,构建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能够满足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学习者对教育的新需求。

2.促进全民终身学习落地生根

“互联网+”使得教育走向真正的开放,人人都是资源的创造者,知识快速形成和积累,学习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更为关键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未来的学校和教师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形态上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图0-7所示。

图0-7 未来的学校和教师在形态上的变化

3.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习型社会建设强调教育空间的开放性和学习资源的社会性,更强调的是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学习成果的应用和创新。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有许多学习型个体和学习型组织作为基石才能建成。“互联网+教育”在促进学习型个体和学习型组织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学习型个体和学习型组织的自我进化能力。“互联网+”提供的是资源、手段,更是一种开放的思维模式,改变原先封闭的状态,便能加速自我进化的能力。

“互联网+”下的学习型社会是一幅绚丽画卷。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和思维模式与“互联网+”思维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一致性,如图0-8所示。

图0-8 学习型社会与互联网+在思维模式上的相同性

我国政府重视“互联网+”战略,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将促进我国建设学习大国、创新大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各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积累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