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陆上石油开采
陆上石油开采是指对陆地上的油田进行开采,其主要工序包括钻井、油井完成、油井生产。
3.1.1.1 钻井
钻井,就是从地面打开一条通往油、气层的孔道,以获取地质资料和油气能源。现代钻井通常使用井架钻井,油井平均深度为1700m,有的大于10000m。
钻井工作贯穿整个勘探、建设和生产过程,分别起着评价、建产和开发调整的作用。在油田建设阶段,所钻井的类型称为开发井,用来开发油气田,建立油藏流体采出到地面的通道。开发井包括采油井、采气井、注水井、注气井等。
常用的钻井方法有冲击钻井和旋转钻井。冲击钻井是一种古老的钻井方法,也是旋转钻井方法出现前采用的钻井方法。该技术是利用钻井工具本身的重力冲击井底,破碎岩石的方法,如图3-2所示。而旋转钻井采用钻头的旋转,在钻头压力破碎岩石的同时,使用旋转作用切削和研磨岩石,如图3-3所示。与冲击钻井相比,旋转钻井的钻井速度较快,能够适应多种钻井环境。
在钻井过程中,井底岩石被钻头破碎后形成小的碎块,称为岩屑,为提高钻井速度,要把岩屑及时从井底清除,携带至地面,合适的钻井液能够保证清洗过程顺利、安全、高效地进行。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清洗井底,携带岩屑;冷却和润滑钻井工具;保护井壁,防止坍塌;平衡地层压力;保护油气层。
图3-2 冲击钻井示意图
图3-3 转盘旋转钻井示意图
固井作业是钻井工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固井作业的主要作用是加固井壁和分隔油、气、水层。一口井从开始到完成,时常需要下入多层套管并注入水泥,需要进行多次固井作用。图3-4所示为三层套管固井示意图。第一层为表层套管,目的是固封表层的豁口层、流沙层、砾石层以及水层等,并在井口安装防止井喷的装置;第二层为技术套管,目的是固封易坍塌层和高压水层,或保护浅部的油气层等;第三层为油层套管,主要是为试油和油气层的开采创造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完钻井深,下入的套管级数是不同的。
图3-4 三层套管固井示意图
3.1.1.2 油井完成
油井完成是钻井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钻井生产层、确定井底完成方式、安装井底和井口装置等。完井质量直接影响油井投产后的生产能力和油井寿命。完井是油气井生产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完井就是沟通油气层和井筒,为油气从地层流入井底提供通道。任何限制油气从地层流入井筒的现象都是对地层的污染和伤害。
根据油井和地层的连通方式,完井分为裸眼完井、射孔完井、衬管完井和砾石充填完井等。
3.1.1.3 油井生产
在油井投入生产前,通常进行通井、刮管和洗井作业,检查井筒是否畅通,保证套管内壁的清洁,使得下井工具正常工作及封隔器成功坐封。对于低渗透的储层,还需要对油层进行酸化、压裂等提高单井产量的改造措施。
如果地层压力较高,通过油层本身的压力使原油喷到地面,这种方法叫自喷采油法。如果地层压力低,不能把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则需要借助外界补充的能量将原油采到地面,这种方法叫人工举升方式。油井都有衰老的问题,当自喷井产油一段时间后,油压降低,产量下降。当衰老到不能自喷时,就需用抽油泵或深井泵采油。再过一段时间后,抽油泵也不能连续采用,需要间歇一段时期,让地下远处的石油聚集过来再抽一段时间。依靠地下自然压力把油集中到油井的采油期称为一次采油期,它只能采出油藏的15%~25%。为了增加采收率,可向地下油藏注水或气体,以保持其压力,这时称为二次采油。二次采油的采收率平均可达25%~33%,个别高达75%。如果加注蒸汽或化学溶剂以加热或稀释石油后再开采,称为三次采油。三次采油的成本很高,还需消耗大量能量。当采油成本不合算或耗能过大时,就应关闭油井。
3.1.1.4 注水开采技术
我国已投产的油田多数实施注水开采,注水开采油田的全过程就是以水驱油。通过注水井往油层中注水,将油层中的油和天然气驱替到油井中,然后流到地面。在整个过程中,从油井中采出的水是从无到有,从低到高,最后达到含水的极限。而原油产量则由高到低,逐步下降,一直降到没有经济效益为止。油田的产量变化与油井含水上升密切相关,根据陆上油田的开采实践,注水开采油田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设投产、产量上升,不含水到低含水(<25%)阶段;第二阶段是油田稳产,中含水(25%~75%)阶段;第三阶段是产量递减,高含水(75%~90%)阶段;第四阶段是低速开采,特高含水(>90%)阶段。
不同开采阶段的主要工作措施如表3-1所示。
表3-1 不同开采阶段的主要工作措施
从表3-1可以看出,砂岩油田注水开采的平均采收率大约在33%,其中:建设投产,产量上升阶段(低含水阶段)采出4%左右;稳产阶段(中含水25%~75%),采出12.8%左右;递减和低速开采阶段(高含水75%~90%和特高含水>90%),采出16.2%左右,因此约有一半的可采储量是在高含水和特高含水阶段采出的。通过表3-1可以推断出当油井含水25%时,每采出3t原油,同时要采出1t水;当含水上升到75%时,每采出1t原油,同时要采出3t水。由于水的密度比原油大,当含水增加时,井底压力增加,生产压差(地层压力与井底压力差)减小,产液量下降。所以,当油井含水之后,如果油井有自喷能力,随着油井含水上升,在地面上要不断地放大油嘴,即放大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的产液量,才能保持原油稳产。如果油井已没有自喷能力,改用机械采油,例如采用井下抽油泵或井下潜油电动离心泵,而且还要随着油井含水的上升,不断地换成大泵以提高产液量。但当油田含水达到60%以上时,即使提高排液量仍不能保持稳产,与此同时,还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增产措施,以及补钻加密井和调整井等,才能保持稳产。至于油田开采的高含水阶段,又会有许多新的技术工作要开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石油短缺状况十分严重,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人均石油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6;另一方面,已开发的油田多数已进入高含水的中后期开发阶段,水驱采收率不高(平均仅33%),约2/3的资源还留在地下,而开发剩余的可采储量和勘探发现新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提高已探明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要提高油井产量,保持油田稳产,需要开展大量的油藏地质研究、井下作业和油田调整挖潜工作,并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才能使油田开采达到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复合驱、超临界流体驱替等方法。化学复合驱发挥了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剂的作用,特别是利用了原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间的协同效应,可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超临界流体驱替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高扩散能力、高溶解能力、高热焓等特性,将油藏中采用常规方法无法采出的油开采出来,主要用于稠油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