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驱动的设计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10 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设计知识建立

合法化语码理论(LCT)是研究知识在社会中如何建构的有力工具,它也被研究者用来分析设计知识的特征以及设计的推理过程。不管是专业化语码(Specialization code)还是语义语码(Semantics code)在设计知识领域的研究中都可以发挥作用,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的思考设计知识与社会的关系、设计知识在设计团队中的建立过程等主题。LCT理论领域的学者在一个关于设计知识的研究中,将专业化语码应用在对设计知识以及设计研究的分析中,发现不同设计领域的合法化语码的类型也存在差异,工程设计领域强调专业知识、程序和方法,合法化语码的类型为“知识语码”;时尚设计领域强调设计师的性格与风格,合法化语码的类型为“知者语码”;建筑设计领域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者精神,合法化语码的类型为“精英语码”;数字媒体设计领域结合了知识语码和知者代码。当然这些语码的类型也是相对而言,每个领域都会具有知识和知者语码的特征,只是侧重点不同[152]。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在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领域,当某一种合法化语码起到主导作用时,研究者可以观察到在教育和实践的过程中,语码属性是否一致,或者是否产生了“语码冲突”。例如一个设计项目的设计目标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应用以及较强的设计社会属性的体现,那么这样的设计项目就具有“精英语码”的属性,在进行项目团队组建时,需要考虑领域专家的加入;在进行流程规划时,需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情境化的研究。

LCT的专业化语码研究框架还被应用在设计管理研究领域,例如辛格在他们进行的系列研究中,使用社会现象数字模拟的方法研究设计领域中设计团队、设计实践、设计价值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研究把LCT作为研究模型,可以观察到在设计领域中,设计团队的规模大小、跨学科领域的程度、设计价值变化以及设计实践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这一研究充分表明了LCT框架在研究设计知识的社会关系时的优势[153]

在一些对设计活动的细节研究中,研究者安迪·董还使用了语义语码中的语义重力工具对设计活动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的设计行为具有不同的语义重力,例如设计案例、设计评论、设计模式到设计规则这一系列的设计知识的语义重力是逐渐减弱,也就是逐渐抽象的。研究者认为,目前设计领域的研究活动正向着语义重力强的方向发展,也就意味着设计研究的情境化越来越明显,设计研究产生的知识与设计情境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最终研究者从LCT理论的角度提供了对于设计教育以及设计研究的建议,即关注设计流程中设计知识的不同形式、配置方法与组织方式[154]。在安迪·董发表于DTRS系列会议的另外一个研究中,使用语义语码工具观察了设计洞察形成过程中的知识生产现象,发现设计洞察形成的过程可以形容为知识在语义重力与语义密度维度上波动的过程。研究者也给出了关于进行洞察挖掘时的建议,例如要求研究者描述与解释用户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时,尽量要进行超然的陈述,也就是要减少其语义重力;另外需要尽量把这些陈述与其他类似的案例或者用户自己的经验进行结合,也就是尽量增加其语义密度[24]。沃尔玛拉斯也做过一个类似的研究,使用语义重力与语义密度理论分析了设计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所使用抽象知识和情境知识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从设计学生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语义重力、语义密度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了设计学生在进行设计推理时,总是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象的实践知识边界上进行跨越。其中语义重力可以分析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跨越,而语义密度则可以观察跨学科知识之前的结合程度。研究者详细描述了设计项目中的“语码冲突”和学生是如何克服这种冲突的过程。基于他对设计学生观察,作者提出,当设计师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时,设计方案与过程应当适当的增加复杂性,需要体现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统一,以及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而非一味地追求简洁[25]。从上文可以看出,LCT理论与设计知识研究的契合度较高,其专业化语码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复杂的设计知识类型,思考设计知识的社会化现象;其语义语码工具在分析设计思维、设计推理过程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潜力。LCT研究中心已经发布了第三种语码工具即自治语码(Autonomy),关注在不同类型的知识的整合路径研究上,但目前并没有应用于设计领域。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设计知识相关研究存在三个视角,其中知识转化、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等属于知识管理视角;知识发现、知识表示、知识重用等属于知识工程视角;关于研发与知识的讨论、知识建立等研究属于知识生产视角。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知识研究三个视角的差异性,首先,这三个视角扎根的领域不同,知识管理的发展基于管理学,更多的是为企业与组织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155,156];知识工程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整合了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创新研究等多个领域。目前的知识工程领域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机器理解、使用、扩展人类知识,帮助人类进行知识使用[157];知识生产的研究则扎根于知识社会学,并且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领域,宏观研究关注在知识产业政策与发展;微观研究关注在研发、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知识生产组织、行为、评估等方面。三个视角研究知识的角度不同:知识管理视角主要是把知识看作资源与资本,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要素;知识工程视角主要是把知识看作一种智能形式,即噪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一体系中的一环,是可以利用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发现、处理和利用的对象;知识生产视角主要是把知识看作是一种产品、服务或者过程中的输出物,是服务密集型产业的主要产出,也是研发、教育、咨询等活动的主要成果。三个视角的研究内容有所差异:知识管理的内容体系包含着对知识资产的管理以及对人、团队和组织知识的管理;知识工程的内容体系主要关注在知识技术与知识系统,解决机器如何帮助人更好地使用知识的问题;知识生产的内容体系则分为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从知识产业的政策、管理(宏观)到组织间的合作(中观)再到组织与企业的知识产出、知识服务执行(微观),关注着促进和激励新知识产出的政策、机制以及模式。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视角更加关注在知识研究与应用的中观及微观领域,其理论、方法与工具已经在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知识生产的视角则弥散在从宏观到微观的知识活动中,从知识经济、知识产业到知识活动的观测与分析,这一视角更加关注的是知识活动与知识研究的演变规律、社会化联系以及知识与知识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三个视角的比较如表2.1所示。

表2.1 三个视角的对比

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视角中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以作为借鉴,但这两个视角关注存量知识的利用较多,关注设计研究的本质问题,即增量知识的生产方面较少。因此从知识生产视角进行本研究是比较恰当的,其合理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研究聚焦在基于实践的设计研究这一相对微观的领域;实践型设计研究是在设计行动中进行的,主要特征包括项目导向的、现场式、动态的、生成的等,这些特征也决定了本次研究关注的是项目导向式的知识生产,现场生成的、动态的知识生产;其次,本研究使用知识生产这一视角,意图在设计研究领域中重新定义知识产生的这一过程以及每个参与者的相关行为;与知识管理或者知识工程的视角不同,这一过程是异质多主体的,并且是参与式的。最后,从知识生产的视角对设计研究进行观察,符合设计研究知识创造的实践本质,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有着天然的契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