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曝光的先决条件——测光
图中的18度灰卡就是摄影入门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测光的基准标尺
我们必须树立一个观念:相机所“看到”的世界,和人眼所感知的世界,并不一致。学会测光,就是掌握了和相机沟通的语言,是否具备摄影思维是摄影创作者和普通拍照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测光,就是测量光的强度。测光数据是设定曝光参数的依据,只有先知道光的强度,才能确定曝光的准确参数。
1.2.1 测光的两种方式
测量光的强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测量光线照射到被摄物之前的强度,称为“入射式测光”;另一种是测量光线经过被摄物反射之后的强度,称为“反射式测光”。
测光的工具是“测光表”——不用担心,你的相机包装盒里的确没有这个附件,因为生产者已经将它集成到相机里了。好消息是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内置了测光表;坏消息是几乎所有的内置测光表都只能测反射光,并且功能不太强大,所以就有独立测光表的存在。至于是否应该添置独立测光表,取决于您的经济状况和拍摄要求。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说明书上有“TTL”三个字母频频出现,这是相机测光系统的简称。“TTL”是英文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直译就是“通过镜头”,即光线通过镜头之后再由测光元件对其进行测量。
相机内置测光部件是最常用的测光表,它所使用的测光方式是反射式测光。它在购买相机的时候便已“免费”获得,而且比任何独立的测光表都要更为便携。
并不是只有相机内置的测光表才能进行反射式测光,独立的测光表也可以进行反射式测光,而且它们往往比相机内置测光表更精确。
专业的反射式点测光表可以对高光(高亮)部分和低光(阴影)部分在一次测光中分别给出正确曝光参数。而高亮部分不是漫反射光,而是直接反射光。所以专业反射式点测光表可以给出光源和直接反射光的正确曝光参数。
相机的平均测光(佳能的评价测光、尼康的矩阵测光、索尼的广域测光)与反射式测光表的平均加权模式相同。
反射式测光表测量被拍摄对象的反射光。反射式测光表以近似于中等反射率的标准(下面内容中解释)给出测量结果,即让被测物体在感光材料上曝光形成中等亮度。自然界中多数色彩或者有局部高光的特殊景象的反射率往往会不同于中等反射率。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反射式测光表显示的数据就不够准确,导致曝光过度或不足。
1.2.2 18度灰的测光原理
相机的宽容度远远不如人眼,人眼可以在骄阳下同时看清天空的云朵和树荫下的一只小花猫,但在相机的“眼里”,如果要“看清”云朵,小花猫就是一团漆黑;如果要“看清”小花猫,天空就是一片白。所以我们经常需要平衡光比,平衡的手段就是对暗部补光或对亮部减光。那么,补多少合适?减多少刚好?通过测光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
如今,绝大多数相机都具备自动测光的功能,我们为何还要大谈测光?
因为,无论是那些号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新款“智能”相机,还是专业测光表,它们在面对反射光的时候,都无一例外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求。不同的物体表面,有不同的反射率。而测光表的测光标准却是唯一的,不能灵活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要。
这时,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个叫“18度灰”的家伙。
如果物体表面反射率为0,那它就是纯黑;如果物体表面反射率为100%,那它就是纯白。而实际上真正纯黑或纯白的物体在生活中几乎不存在,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反射率都介于纯黑与纯白之间。将自然界里的所有色彩都混合在一起,就是反射率为18%的灰色。此外,有些纯色的反射率也约等于18%,如正红、正蓝、正绿。
相机测光表将18%的灰色作为衡量光线强度的标准,将实际测量的光量与18%的灰色相比较,计算出现场光线强度,给出相应的拍摄参数。
显然,我们不能对反射式测光表提供的数据照单全收,因为我们所要拍摄的景物并非总是恰好为18%的反射率。但相机将所有景物都按18%的反射率进行曝光。
示例:分别拍摄三张纸,一黑、一白、一灰。如果我们根据相机测光表给出的参数——也就是曝光标尺的游标居中,结果是三张纸都拍成了灰色。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修正它的错误判断。在相机测光结果的基础上增加曝光量,或者减少曝光量,这就是“曝光补偿”。增加曝光量为正补偿,反之为负补偿。
问题来了:我们如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偿?又如何知道补偿多少才合适?
当然有规律可循:当被摄物比18度灰更接近白,也就是反射率高于18%的时候,如果按照测光表给出的中间值进行曝光,就会拍成18度灰的效果,这就是曝光不足,此时要想正常曝光,我们增加曝光补偿(加大光圈、延长快门时间、提高感光度);当被摄物比18度灰更接近黑,也就是反射率低于18%的时候,如果按照测光表给出的中间值进行曝光,还是会拍成18度灰的效果,这就是曝光过度,此时要想正常曝光,我们就需要减少曝光补偿(缩小光圈、缩短快门时间、降低感光度)。概括起来,就是摄影必知的四字秘诀——白加黑减。
1.2.3 白加黑减
0EV以上的颜色如浅灰、黄、浅绿、浅蓝等比中度灰反射率高,对这些颜色测光后要加曝光;0EV以下的颜色如深褐、深蓝、深绿、深红等比中度灰反射率低,对这些颜色测光后要减曝光。
根据白加黑减的原则,在一般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摄影者可以凭感觉做出基本正确的补偿,但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那么,在反射式测光的前提下,如何为曝光提供准确无疑的参数而不只是大概的补偿?18度灰卡(简称“灰卡”)可以帮到我们。
若想成为完全控制各个环节的专业摄影师(专业≠职业),灰卡无疑会对你有所帮助。所有正规摄影专业的基础课程中,都有灰卡。
1.2.4 灰卡测光的规范流程
灰卡就是一张纸质的灰色卡片,十分轻便简单,使用方法如下。
❶将灰卡置于要拍摄的物品前,并面向光源。
❷让相机从拍摄的方向(而不是光源的方向)对灰卡测光,注意尽量使灰板布满取景器,此时可以不对焦。
❸调整参数,使相机曝光标尺的游标居中,即0位置(建议使用M挡)。
❹移开灰卡,构图拍摄。
注意:移开灰卡后,相机曝光标尺将不在“0”位,此时不用再调节。
看!就是如此容易。使用灰卡测光,即便是刚刚接触摄影的学习者,也可以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
在上面的示例中,设定的曝光参数是让曝光尺的游标归零,也就是不做补偿,从原理上来说,本该如此。因为相机只认识18%的灰,而我们让它测量的也恰好是18%的灰,因此理论上无需修正。但实际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如果一定严格要求曝光100%准确的话,对灰卡测光后仍有可能需要补偿,这是因为:第一,受制造工艺影响,灰卡未必刚好是18%反射率;第二,但凡测量,必有误差。不过,可以肯定,只要方法正确,灰卡测光的误差不超过±1级,通过后期修正,对照片品质没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实践证明:柔光下对灰卡进行测光,如果拍摄物颜色较浅,如弱白,则对灰卡的测光修正在+1/3级,如果是类似于中性色,在灰卡测光的基础上,修正+0.67EV曝光补偿。
正确测光的一个前提是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
反射式测光有多种模式,比较常见的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评价测光。对测光模式的定义和描述,各品牌不尽相同,具体请参阅相机说明书。
点测光是极其重要的功能,因为这种测光方式只取画面中间很小的一部分进行测光(1%~9%的区域),从而避免被主体以外的反射光所干扰,这在大光比的场景中尤其重要,比如拍摄逆光人像时,点测人物的面部位置,要比对整个画面进行评价测光(矩阵测光、权衡测光)可靠得多。
关于不同名称的测光模式,详情请参阅相机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