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地膜覆盖优质高产栽培有哪些关键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栽培技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这项技术,先后在全国推广应用。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充分利用冬天和早春的光热资源,提高地温、防御春寒低温,有利于提早播种,促使早出苗、出齐苗,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覆盖地膜可保持墒情,稳定土壤水分,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有利于抗旱保墒;覆膜可防止浇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和膨大;覆膜后地温提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质分解,提高养分利用率;覆盖地膜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结构,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结,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松,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强,有利于根系生长。据试验,春季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不仅可增产20%~30%,大薯率增加25%左右,还可以提早成熟15~20天,提早上市,亩增加净效益约200元。每亩产量达2000千克左右,亩产值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1)选用良种 地膜覆盖栽培属于早熟反季节栽培,当前适合栽培的品种主要有脱毒良种。应选用前期生长快、结薯早、产量高、品质优良的中早熟品种,如东农303、鲁引1号、早大白、费乌瑞它、尤金及克新6号、克新1号等优良品种。剔除芽眼坏死、脐部腐烂、皮色暗淡等薯块。一般每亩用种量100~150千克。

(2)切种催芽 播前30~40天,将种薯平摊2~3层,剔除病薯、烂薯,保持室温15~18℃,待芽长0.5厘米左右时切块。最好先纵切,后横切,呈立方块,将密集的顶芽分开,充分利用顶端优势,保证每块种薯至少有1个芽眼,切芽块的方法参照露地栽培技术的方法。切后用甲霜灵或草木灰拌种,然后进行催芽。

地膜覆盖栽培可以直接播种,也可以先催大芽再播种,生产上一般要求先催芽,后播种,以保证出苗整齐。催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由于土壤湿度过大造成的烂薯现象,增加出苗率。催芽可以在室内、温床、塑料大棚、小拱棚等比较温暖的地方进行。常用催芽方法有两种:

①室内催芽 种薯切块消毒后,置于湿沙中催芽。具体方法是先铺湿沙5~10厘米,然后摆放1层种块,摆放时芽眼要朝上,一般可摆放3~5层种块,上面及四周覆盖湿润的沙土3~5厘米厚,以保持湿度。催芽温度保持在15~18℃,最高不要超过20℃,以免因温度过高引起种块腐烂,待芽长到1~1.5厘米时将种块扒出。

②室外催芽 选择背风向阳处,在室外进行催芽效果也很好。具体方法是按种薯量及地势挖催芽沟,按室内催芽方法,将种薯块摆放于沟内盖上湿沙,沟上搭盖小拱棚以提高温度,下午4时以后覆盖草苫保温,上午8时揭去草苫提高温度。催芽可利用冬暖大棚、土温室、加温阳畦或较温暖的室内,在15℃左右条件下约15~20天即可出芽。薯芽长1.5~2厘米时,要将种薯扒出放在15~20℃具散射光的室内或大棚内晾芽,直至芽变绿为宜,一般3~5天。注意在催芽时经常翻动薯块,发现烂薯马上清除。

将催好芽的种薯块堆放在室内见散射光绿化以达到炼芽的目的。经过绿化的芽,播种时种芽不易碰断,播后发棵粗壮,扎根好,出苗快,早熟,高产,抗病。

(3)整地施肥 马铃薯的根系大多分布在30~40厘米深的土层中,而且块茎是在土中生长。因此,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良好、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以茄果类以外的作物茬口为宜。一般在冬前耕翻,开春解冻后及早进行整地。整地应深耕25~30厘米,并做到深浅一致,细犁细耙,达到深、松、平、净、墒情好,墒情差时须灌水造墒再整地。

整地前必须一次性施足基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要求基肥应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2/3以上,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配合。一般每亩施腐熟优质的农家肥15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硫酸钾20千克,硼砂1.5千克,硫酸锌1.5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并用辛硫磷0.25千克或甲基异柳磷0.25千克配水5千克,拌锯末25千克或细沙土50千克,随起垄施入土壤内,以防地下害虫。施肥时切记氮肥不可过多,否则会引起植株徒长,成熟期延迟,甚至不结薯。整地后起垄。起垄标准为垄底宽100厘米,垄顶宽50~60厘米,高15~20厘米,垄向以南北向为宜,垄长视地而定。

(4)覆盖地膜 用1米宽的地膜种2行,2米宽地膜种4~5行。大小行种植时,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最好开沟播种,种芽向上栽种薯块。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再用50千克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作种肥,也可用2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碳铵再加20~25千克的硫酸钾作种肥,施于播穴或播沟内,注意尽量减少肥料与种薯接触,盖土厚度控制在8~10厘米,然后覆盖地膜。覆盖地膜质量的好坏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种植起垄后应及时覆膜,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散失。覆膜后培土压紧,固定地膜,四周用土封严实,要达到紧、平、严的标准。覆膜后,垄面上每2米左右堆小堆土或土块,防止风吹破地膜,并及时检查堵压漏洞。

(5)播种 早熟品种适当密播,中熟品种适当疏播;分枝多、匍匐茎长、结薯分散的品种宜稀,反之宜密;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一般保持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

马铃薯的播期对增产有很大的影响,在安排播期的时候,应考虑播种后低温对种薯及出土幼苗的影响,播种后温度过低,种薯出土幼苗容易受冻,应选择土温稳定在7~9℃时播种。播前将种薯块按大小进行分级,播种深度以8~10厘米为宜,开沟浇水,然后播种,播种时避免种薯与肥料接触,播后覆土。如用除草剂时需要注意栽种好1行喷施1行乙草胺除草剂,然后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马上覆盖地膜,可提高除草效果。一般每亩用扑草净15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洒畦面。

(6)适时放苗 当马铃薯苗破土出苗在3厘米以上时,根据天气状况及时破膜引苗。在破土处的地膜上划一个4~5厘米的口子,使马铃薯苗露出地膜,并同时在地膜破口处放少许细土壤盖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内过高温度的气流灼伤马铃薯幼苗,并可保温保苗。放苗一般在断霜前后进行。

(7)田间管理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前期以中耕除草、培土为重点,中后期以浇水追肥、防治病虫害为重点。

①定苗、培土 培土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结薯层疏松,以免块茎露出地面变绿,影响品质。整个生育期要求培土3次:当马铃薯幼苗长到4~5叶、苗高10厘米时揭膜,并结合中耕进行第1次培土,培土厚4~5厘米,以松土、灭草为主;现蕾期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培土厚8~10厘米;植株封垄前进行第3次培土,培土厚10~15厘米。尽量向苗根壅土,培土要宽,上土3~4厘米,以创造结薯多而大的条件,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培土时注意尽量减少对幼苗的损伤。结合培土,齐苗后进行定苗,每棵保留1~2株壮苗,将多余弱小苗剔除,以利于苗壮、薯大、高产。

②浇水追肥 马铃薯对水分要求严格,整个生育期要求土壤湿润。播种后土壤过于干燥时,采用沟灌半沟水,保留数小时后,在畦高8~10厘米土层处湿润后即可排干。马铃薯苗期到现蕾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植株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一般视苗期墒情可浇1次水,但不宜过大。现蕾期到开花期是结薯盛期,需水量大,一定要保证水分供应。一般在第2次培土后浇1次大水,水要顺垄沟浇,不要漫过垄面,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块茎膨大。后期阴雨天气较多,特别是中晚熟品种,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以防止田间渍水造成烂薯。

出苗70%时进行第1次追肥,促进壮苗,增加叶面积。以后每隔7~10天施肥1次,到茎叶封行时共追肥4~5次,可用复合肥或尿素追施,每亩用复合肥20~30千克。第3次追肥,尿素用量要逐渐减少,增施氯化钾或硫酸钾。同时,在幼苗期、结薯期、膨大盛期进行叶面喷肥,一般每亩用尿素0.5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肥,或用500倍液的云大120,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以调节植株生长,收获前1个月可用920喷施,以延长后熟期。开花后期则不再追施任何肥料,特别是后期不能过多追施氮肥,以免影响产量。

(8)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害虫主要有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及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等。病虫害防治方法参照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