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子宫颈细胞病理学的进展
多年来的工作证明了巴氏涂片不只是在预防子宫浸润癌方面,而且在检出非典型增生及其他非肿瘤疾病方面也是一个极有效的方法。除上述病理学的理论进展外,细胞学本身也发生了观念上的改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细胞学诊断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挖空细胞非典型性
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 atypia)是一种细胞学改变的汇集,包括细胞核大小形状的变化,核皱缩深染,双核或多核及宽幅核周空晕。核周空晕形状不同,在挖空细胞内常有一个明显的核周透明带,周围有较致密的胞质凝聚。美国学者Koss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研究,首先采用“非典型挖空细胞”(图1-1~图1-4)以描述子宫颈表层细胞的改变,并提示与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有关。组织学上,由于经历多次的脱水过程而致使挖空部位缺损性胞质内的物质消失而表现为仅仅是轮廓性的渔网状改变,这也可能是组织病理学家容易忽略表层细胞的原因之一。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则包含了非典型增生的成熟型鳞状细胞、角化不良细胞和挖空细胞,构成了诊断LSIL的三要素。
图1-1 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
HPV感染所致的细胞改变为成熟型鳞状细胞胞质内“挖空”化与核增大有限异型性改变,在组织学上这些细胞来自整个鳞状细胞层次的表层,这是最明显的变化。A.Pap×400;B.HE×400
图1-2 LSIL的非典型性形态学变化
从组织切片中可以看出,LSIL的诊断依据应该包含中表层鳞状细胞的非典型改变(A、B)和非典型的角化细胞(C):细胞核的大小不一、核染色的深浅不一与各层细胞均有异型性变化。A. C.Pap×400;B.HE×200
图1-3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有的标本中病变细胞表现得很“温良”,但也是HPV感染的细胞,从组织切片看是明显的LSIL,细胞学上不仅具有“挖空细胞”的外貌,也具有核大小、深浅不一,核增大和深染。A.HE×200;B.Pap×400
图1-4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级别病变的细胞学形态表现在中表层细胞上,并不代表低层的细胞没有问题,而是当这些底层受到HPV感染的细胞,趋向成熟化,到成熟细胞时才能被取材,细胞在此阶段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异型性特点。A.Pap×400;B.HE×400
临床上的扁平湿疣属于亚临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Flat condyloma-subclinical papilloma infection),细胞学的形态学发现在扁平湿疣这个阶段细胞学是可以确认和诊断,因为,上述HPV感染所致的细胞学改变是特异性很强的诊断要素,其形态学表现显示了三个诊断依据: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发生在中、表层细胞的核增大,核染色质增粗和凝聚,核膜不规整及胞质的双嗜性等;非典型挖空细胞发生在相当于中层细胞的化生性细胞和表层细胞的胞质挖空化与核异常;非典型角化或不良角化则更多出现在表层不全角化细胞,其核的异型性尤为突出。笔者认为只要在涂片中发现上述两种或三种改变就可以确认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但其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的细胞和诊断标准证据予以支持。
内容详见本章第五节。
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细胞的胞质是“未成熟型”(图1-5),淡染或致密的化生型胞质,细胞为类圆形,核增大明显与高核质比,总体上HSIL细胞体积要比LSIL要小(图1-5~图1-7)。而正是这个定义解释了原位癌的定义(“只有全层上皮均为未分化细胞所取代且无浸润的疾病”,1961年,子宫颈病变国际组织学命名委员会制定并推荐)中的“未分化细胞”一词的含义,形成了细胞学与组织学接轨执行同一形态学标准的可对照性。HSIL这个术语也是由Koss提出的,包含不同程度高级别病变的内容。不同级别病变有形态学差异。但在实际诊断中缺乏完整证据,细胞学不能完全等同组织学上CIN分类法,采用低级别和高级别是明智的做法。
图1-5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则发生在鳞状细胞的未成熟型细胞(A),切片显示了取代不足全层的幼稚细胞的非典型变化,核间距较大(圈内),具有较丰富的胞质(B),与细胞学一致,但核足够是高级别的核型。A.Pap×200;B.Pap×400
图1-6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巨大的细胞碎片局部其内细胞均是HSIL细胞,呈合体样大的碎片(A),细胞嗜碱性,高核质比。在此切面所见是原位癌(B),目前涂片与切片两者的诊断语言均是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Pap×400;B.HE×400
图1-7 细胞学上的高级别病变与组织学上的细胞形态表现一致
一致性幼稚型高核质比细胞在排列方式上呈有方向性形式(A),尤其以基底部树立的细胞形态为典型(B.箭头)。在这一点上完全达到了与低级别病变区别的目的。A.Pap×400;B.HE×400(B图引自田扬顺.妇科肿瘤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在细胞学上把非典型增生视为一个肿瘤性病变过程,并接受非典型性和原位癌为同一病变过程的概念。近年来在组织学上也逐渐应用这个语言。HSIL在TBS中所描述的细胞学诊断标准如下。
● 病变细胞体积小于LSIL细胞且较幼稚。
● 细胞散在,成片、合体或聚集分布。
● 核深染的细胞簇(即“细胞碎片”)应认真评价。
● 核异形绝大部分存在于未成熟的细胞中,如花边状,淡染或致密化生型胞质的细胞中,偶见胞质是“成熟”和重度角化的。
● 核增大的范围同低级别病变,但胞质变的更少,从而导致显著的核质比增加,但在核质比高的细胞中核增大实际上小于低级别病变的表层成熟细胞的异常细胞。
● 染色质增粗明显,可呈细致或粗糙颗粒状均匀分布。
● 核仁不常见,偶见核仁的情况常出现于HSIL累及腺体时。
● 核边界是不规则的,核轮廓很不规则并常有明显的内凹或核沟。
【液基涂片】
● 异常细胞单个散在比成片和合体样排列多见。
● 异常细胞较少。
● 少见染色极深如墨炭状的深染核,这一点不同于LSIL或SCC的细胞。
● 高核浆比。
● 核膜不规则。
可以看出与过去的分类不同,更多的关注是在幼稚型细胞的变化、核的结构变化、高核质比变化及细胞在排列、组成和细胞之间关系的变化。这就与组织学的观察形成了相同的标准,也为更多发现更严重的癌前期病变奠定了基础,其意义是重要的。
三、对细胞谱系及病变来源细胞谱系的认识
人体中广泛存在“干细胞”(Stem cell),干细胞是人体的“原始细胞”,可以发育成从血液、骨骼、上皮、肌肉及结缔组织等各种细胞。干细胞的发育或分化不是跳跃式的,而是渐进性的,分若干个分化阶段而转化为成熟细胞。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形态表现,这就形成了细胞谱系(Cell lineage)。恶性肿瘤的发生就是原始细胞在致瘤因子作用下的突变而成,而发生于原始细胞的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转化的遗传信息,可以转化为各个阶段上相应的瘤细胞形态,因此具有与细胞谱系相应的肿瘤细胞谱系(Tumor cell lineage)。以细胞形态学区分肿瘤类型的分型,即是从这种谱系分类衍化而来。
从形态学描述可以看出各种肿瘤的形态分型与正常细胞的可能分化阶段的形态极其相似,这是形态遗传的结果,正常的谱系图是从前者的已知形态学特点推测出的,但这个分化过程应当是存在的,只是正常情况下,“原始细胞”及其衍生形态相当少见而为人们所忽视。因此,观察动态分化形态是尤为重要的,但这方面的研究观察尚属少见。
纵观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学,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为瘤细胞的单一类型构成该肿瘤鉴别良、恶性质和分类的特征;另一种为瘤细胞的多形性构成其形态学特征,此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形态多样的瘤细胞之间的关系。恶性肿瘤瘤细胞的多样形态造成该肿瘤往往是混合性类型,这些多形性细胞均起源于原始细胞的致癌突变,进而分化(或转化)为各类型形态的瘤细胞,因为不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始分化,故出现各种类型的细胞的混合存在,也是在于情理之中。但是成熟型情况很少发生在癌前期病变中,这就提供了鉴别癌与其癌前病变之间区别的可能性。癌是多形性改变而其癌前病变大多情况下却是一致性的幼稚型细胞。子宫颈鳞状上皮被幼稚细胞或未分化细胞所取代,形成了高级别的癌前病变。
四、子宫颈细胞学诊断中的贝塞斯达系统(TBS)
(一)贝塞斯达系统特点
这个分类最有特点的有以下几点:
① 对标本质量的评估,这是前所未有的,高质量标本是准确诊断的基础,标本合格与否源自各个方面,各有各的责任,适于操作。
② 对癌前病变提出低级别及高级别病变的概念,明确界限并与组织病理学的分类相对应,有利于对照证实细胞学方法的敏感程度,也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③ 将由于细胞学取材问题等未确定诊断因素降到最低,规定了作为模糊和未确定诊断的数量范围,也强调了细胞学在确定中度和重度非典型增生方面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划定了高级别病变的范围。
④ 对各种病变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制订出诊断要素,即诊断的标准,这就统一了形态学标准,有利于细胞学诊断医师对形态学的统一理解和把握诊断语言。
⑤ 对诊断结果的处理提出要与临床处理原则对应。
TBS从诞生之日起立即引起专业人员的关注。这在中国,1994年经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细胞室Diane Soloman和Copeland向中国同行介绍,逐步在中国各大医院采用和开展。随着液基薄层细胞技术的开展而形成一个高潮,同时TBS的推广应用也为液基薄层技术的被引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自1995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细胞学术会议上提倡使用以来,中国的各大、中型医院已逐渐普及开展。经过近年来的使用,已证实其实用性、可操作性、诊断的到位及其科学性和严谨性,根据TBS-1991的建议旧的巴氏五级分类法已被放弃,如继续使用这些旧分类法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还需要特别强调,严格按系统标准诊断各种病变,不能随意解释其含义是至关紧要的。当然TBS并不是没有缺陷的,有些甚至是遗憾的和有一定争议的。比如,对ASC-US的诊断,虽然在被认为是ASC-US病例中有CINⅡ或CINⅢ存在,但毕竟还有为数不少的阴性病例存在,这些病例的不可避免造成了临床医师在处理上的困难,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来说,将HPV相关性细胞异常中的一时性感染与持久性感染混合在一个级别内,两者具有不同意义的结局:前者一般1~2年消逝,而后者使发展为癌前病变或侵袭性癌的危险性增加。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2001年召开的国际性会议修改了一些TBS在长达10年使用期间反映出的问题,使其达到了较为合理的程度。
TBS系统最精彩的内容,就是其诊断语言和信息准确地表达了患者的疾病情况。从TBS-1991到TBS-2001,严格地规定了子宫颈细胞学的诊断内容和语言,这种诊断语言是在充分考虑了从细胞病理学家、妇科医师、保健医师、律师、社保界甚至患者的意见后制订的,因此也是代表了各个方面的科学的、人道的和可行的共识。例如HSIL既考虑了细胞学诊断的实际情况—即细胞学不能明确是CINⅡ或CINⅢ,实践证明细胞学在这方面的可重复性较差,又给患者以选择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在对ASC-US诊断时则必须考虑更严重的病变——ASC-H,以对因细胞学缺乏更多证据而难以确认是否为ASC-US中更严重的病变做出留有余地的及有必要的进一步检查的提示。这些精确和实事求是的诊断语言能够表达疾病的现状与程度。
非典型鳞状上皮,1991版TBS分级系统包括了“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表示那些比反应性改变更为严重的异常细胞,但在质或量上又不够诊断“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学家热衷于区分ASC-US是反应性改变,还是SIL。而实际上,有很大比例的子宫颈涂片病理医师报告为“ASC-US”而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当TBS-1988草案出台之初,基于所有级别SIL均需要阴道镜检和治疗的观点,美国临床主要针对检出所有级别的SIL,包括低级别SIL(LSIL)。然而,基于对多数LSIL,特别是年轻妇女LSIL常表现为自限性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认识,在美国,对LSIL的处理已有所转变。据此,目前所强调的是组织学证实了的高级别疾病(尤其是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 Ⅲ)。因此,强调检出高级别SIL(HSIL)的重要性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范畴的合格者是合乎逻辑的,HSIL已作为筛查的中心目标。
在TBS-2001讨论会成员中,少数人对去除ASC-US的命名有反对意见。然而,与会人员认为保留意义不明确的命名是最基本的,这是因为在诊断中发现意义不明确的细胞学改变的妇女大多数是潜在的CINⅡ或CINⅢ。估计10%~20%的ASC是在CINⅡ或CINⅢ以下的病变,并且1/1000的患者可以发展为浸润癌。
TBS-2001内容见后。
将SIL分成为两个类别,真实地反映了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的依据,LSIL通常为短暂的HPV感染,而HSIL更多地存在病毒持续感染和高度危险进程。另外,分类研究证实了以下观点,LSIL与HSIL是一个有明显区别的可重复性很强的诊断点;细胞学的HSIL再分为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或CINⅡ和CINⅢ的可重复性较差;HPV所致的细胞病理改变不能可靠地与轻度异型增生或CINⅠ区别(Schiffman,2001)。
(二)TBS-2001
(1)标本类别(pecimen type)
应指明:传统抹片(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其他。
(2)标本质量评估 标本评估满意(描述子宫颈内膜有或缺如),可判读。同时列出影响标本品质之各种因素,如子宫颈内膜细胞、过渡区细胞之存在与否及其他可能干扰视野之因素血或炎性细胞等。判断标准遵照第1版TBS;标本评估不满意,无法判读──注明原因,(如标本拒收),未做制片处理──注明原因(如载玻片破碎或涂片和申请单的名字、号码不符等)。
(3)概括性的诊断或结论 这部分可有可无,由医师自行决定。
① 上皮内病变或恶性改变阴性。
② 上皮细胞不正常。请看解释或结果(interpretation/result),如有必要,可在此注明鳞状细胞或腺上皮细胞。
③ 其他。见判读意见和结果,例如,在40岁或40岁以上妇女发现子宫内膜细胞等。
(4)判读意见/结果
① 正常,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肿瘤。
② 微生物。
● 阴道滴虫。
● 类似白念珠菌属(Candida)的真菌群。
● 细菌生态变化,可能患有细菌性阴道病。
● 类似放线菌属的细菌群。
● 类似疱疹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
③ 其他非肿瘤性的状况,叙述与否,由医师自行决定。
● 反应性细胞变化,可能和下列状况有关。
-炎症包括典型修复。
-放射治疗。
-子宫内避孕器。
● 子宫切除后,发现腺细胞。
● 阴道萎缩。
④ 其他。
在40岁或40岁以上妇女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并无上皮内病变。
(5)上皮细胞异常
① 鳞状细胞。
● 非典型鳞状细胞。
-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VS)。
-不能排除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
● 低级别上皮内病变,包括HPV的细胞变化、轻度异型增生和CINⅠ。
●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涵盖中及高度异型增生、原位癌、CIN Ⅱ和CIN Ⅲ。
-疑侵袭癌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 鳞状细胞癌。
② 腺细胞。
● 非典型腺细胞。
-非典型子宫颈内膜细胞,未明示。
-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未明示。
-非典型腺细胞,未明示。
● 疑肿瘤的非典型腺细胞。
-疑肿瘤的非典型子宫颈内膜细胞。
-疑肿瘤的非典型腺细胞。
● 子宫颈内膜原位腺癌。
● 腺癌。
-子宫颈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外腺癌,亦即由外部直接侵袭或转移的腺癌。
-未明示的腺癌。
(6)其他恶性肿瘤
(7)解释和建议 建议必须简要,且符合最新临床医学会刊登的追踪方法和原则。
(三)TBS-2014
建议应确切并与专业人员组织出版的临床随访指导原则(可包括参阅相关的出版物)相一致。
(1)标本类别 指明传统涂片(巴氏涂片);液基制片;其他类别。
(2)标本质量评估
① 阅片满意(说明有无子宫颈管/移行区成分及任何其他质量的指标,如部分血涂片、炎症等)。
② 阅片不满意(注明原因)。
● 标本拒收/未进入制片过程(说明理由)。
● 标本经制片并进行了阅片,但对判读上皮异常不满意(说明原因)。
(3)总体分类(任选,是否报告自行决定)
① 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
② 其他。见判读意见/结果(例如,≥45岁妇女中有子宫内膜细胞)。
③ 上皮细胞异常。见判读意见/结果(最好注明“鳞状上皮”或“腺上皮”)。
(4)判读意见/结果
① 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
[若无肿瘤性细胞,须在报告栏的判读意见/结果之上和(或)其内的总体分类中表述,不管有无生物性病原体或其他非肿瘤性变化]
② 非肿瘤性发现(是否报告任选;下列例子并不全面)。
● 非肿瘤性的细胞学形态变化。
- 鳞状上皮化生。
- 角化。
- 输卵管上皮化生。
- 萎缩。
- 妊娠相关改变。
● 反应性细胞变化,见于
- 炎症(包括典型的修复)。
● 淋巴细胞性(滤泡性)宫颈炎。
- 放射治疗。
- 宫内节育器(IUD)。
● 子宫切除后是否有腺细胞。
③ 生物性病原体。
● 滴虫。
● 形态符合白念珠菌。
● 菌群失调提示细菌性阴道病。
● 形态上符合放线菌的细菌。
● 符合单纯疱疹病毒的细胞学改变。
● 符合巨细胞病毒的细胞学改变。
④ 其他。
● 子宫内膜细胞(见于≥45岁的妇女)。
(如“无鳞状上皮内病变”)
(5)上皮细胞异常
① 鳞状细胞。
● 非典型鳞状细胞。
- 意义不明确(ASC-US)。
- 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
●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轻度异型增生/CINⅠ。
●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中度及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CINⅡ及CINⅢ。
- 具有可能浸润的特点(若疑为浸润)。
● 鳞状细胞癌。
② 腺细胞。
● 非典型。
- 子宫颈管细胞(非特异,若有特殊须说明)。
- 子宫内膜细胞(非特异,若有特殊须说明)。
- 腺细胞(非特异,若有特殊须说明)。
● 非典型。
- 子宫颈管细胞,倾向于肿瘤性。
- 腺细胞,倾向于肿瘤性。
● 子宫颈管原位癌。
● 腺癌。
- 子宫颈管型。
- 子宫内膜型。
- 子宫外。
- 非特殊类型。
(6)其他恶性肿瘤 须具体说明。
(7)辅助性检测 简要说明检测方法并报告其结果,便于临床了解。
(8)自动阅片 若经自动仪器检查阅片,说明仪器类别并报告其结果。
(9)教育注释及建议 任选。
五、子宫颈腺细胞病变的研究进展
腺癌亦有其癌前病变,即子宫颈原位腺癌和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其中目前了解最多的是原位腺癌(AIS)。Gloor和Hurliman(1986)建议采用腺上皮内病变(CIGN)、“早期腺癌”或“微小腺癌”。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与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同,这些腺上皮的癌前病变目前还没有相关细胞的谱系过程证据,因此在子宫颈细胞学的TBS诊断语言中未被列入其形态学谱系过程,即没有反映癌前病变从轻微病变到严重病变的分级。
原位腺癌远比鳞状细胞的高级别病变少见,可见于浸润性腺癌的相邻部位。在初次诊断中往往被低估。有报道称,细胞学检查原位腺癌的敏感性较组织学高,这与取材有密切关系。原位腺癌的细胞学TBS系统诊断标准是根据澳大利亚Ayer等研究的最大的一组病例而制订的。
原位腺癌组织学的类型:颈管性、颈管与肠型混合型、内膜样型。
细胞学上也分三型:颈管型的片状细胞呈假复层状排列并呈拥挤样,细胞核呈卵圆形,具有中等的颗粒状染色质,有小核仁或核仁增大;子宫内膜样型的细胞可呈片状或放射状菊形团状,细胞明显假复层化拥挤排列,细胞小,胞质少,可见类似于三维细胞团;肠型的成片细胞内含有胞质内空泡,与肠黏膜的杯状细胞相仿。有学者在浸润性腺癌病例中观察到肿瘤含有类似于小肠肿瘤的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
肠化生是子宫颈管腺上皮细胞由分泌黏液的细胞变成类似于肠黏膜中圆形的杯状细胞,偶氮反应显示嗜银。病变常伴有腺性非典型增生,原位腺癌或CIN,与小肠黏膜相似,此过程与新生性化生的概念有关,既肿瘤细胞变成一种正常时在该部位所没有的细胞类型。
腺性非典型增生的研究文献不多。Koss将具有核大、染色质增多的柱状细胞称为子宫颈管(腺)细胞角化不良(Dyskaryosis),包括了CIN邻近的局灶性改变,腺状非典型增生、口服避孕药导致的过渡性异常等细胞改变。
关于腺细胞病变,TSB-1991对子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仅限于AGUS或其倾向性;而TBS-2001则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得到根本的修订,反映了细胞学发现在评估腺上皮肿瘤中的认识。
● 名词“意义不明的非典型腺细胞(AGUS)”已去除,以免造成与ASC-US的混淆,腺细胞异常分为“非典型颈管内膜细胞、子宫内膜细胞或腺细胞”,仅强调其危险性。
● 在大多数病例,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和颈管内膜细胞之间有差异。
● 非典型腺细胞的发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是因为这些病例与潜在的高级别疾病的关系比ASC-US高。“颈管内膜原位腺癌”目前已是一个独立的类型。提出AGC这一术语用于子宫颈内膜腺体伴有细胞密集和非典型性,表现出某些但不是所有的AIS特征。被分为低级别或高级别两类。强调其是连续性过程:核的非典型性、密集、黏膜丧失、复层化且成簇,有时合并输卵管上皮样化生。诊断本身和进一步分类都很难有可靠的可重复性。可伴有鳞状病变,也可独立发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很可能是AIS的一种形式,大多应诊断为AIS。非典型细胞成片状、带状、玫瑰花形排列,核聚集并重叠,成片排列时,因核浆比的增加,胞质融合细胞界线不清而导致蜂房样结构消失。
对腺细胞病变的说明中,TBS特别指出,虽然“颈管内膜原位腺癌”是一个独立的类型,但在AIS与分化好的浸润性颈管腺癌之间有相当的形态重叠;一定比例的被认为是AIS的病例在组织学上证明为浸润癌。对于一些显示异常的特征,但没有充分达到AIS的解释的病例,一个中间类型“非典型颈管细胞,倾向于肿瘤”表达了已达到值得关注的程度。没有资料显示需建立一个“子宫颈腺上皮发育异常”或“低级别腺上皮内病变的”类型。还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真正的与子宫颈腺上皮病变与AIS形态谱系鉴别的先例。
原位腺癌的细胞学诊断标准是根据澳大利亚Ayer等的研究制订的。几乎所有的原位腺癌病例都是由历时12年余、观察180万例子宫颈涂片中筛选出来的。平均年龄33~48岁,无症状或有接触性出血。其细胞学主要表现为:核增大,直径大于8μm,核膜规则或略有畸形,核拥挤聚集时核被拉长,呈雪茄烟状;深染,有明显的小核仁;核型不规则,核分裂;可见有少许气球样裸核细胞。
原位腺癌分型没有临床意义,因有混合型经常存在,细分有困难。肠分化很少见于非肿瘤性子宫颈腺细胞,但这种表现可能是存在AIS的一个信号或线索。TBS-2014中去除了子宫颈腺癌中的肠型,保留了颈管型和子宫内膜型两种,对于子宫颈管的分类本来就不主张,修订后也未提及。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细胞学与组织学虽然无法完全对应,但在其病变本质上是一致的,分类基于这点是极具意义的。首先它解决了细胞学与组织学语言不一致所造成的混乱,其次是将细胞学发挥到了充分合理的层次,同时也指出了细胞学诊断的一些局限,便于临床医师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细胞学报告中的建议和指导性注释是病理医师常用的报告语言,TBS对此做了具体解释:写出有可能有价值的和有细胞学结果意义的注释是病理医师的责任,并且可给予送检医师指导。实验室应避免直接把结果告知给患者,因为这可会影响到患者与医师的关系。然而,如果医师提出特殊的请求,实验室人员可直接与患者接触。指导性注释和建议的使用是可选的。如果要用,其格式和风格根据临床医师和实验室偏好可有所不同。不过,所有的注释必须仔细地手写,简明,但不是命令性的,应与专业机构出版的指导临床随访的方针相一致,并且应以建议的形式表达。通常应加入一个描述性名词(如“由于临床提示”),因为病理医师可能不了解其他相关的临床资料。研究表明包含为了进一步评估的建议增加了合理随访的可能性。对异常子宫颈细胞学结果,为临床公认的随访指导提供出版于医学杂志的参考文献(如,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可能也有的帮助。因此,细胞学报告的语言应当与临床医学的处理原则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