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新技术宝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胃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

【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形态多呈球形、椭圆形,有囊膜,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流行特点】本病只感染猪,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10日龄以内的乳猪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主要发生在秋冬和早春季节,发病急、传播快。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粪便、乳汁和鼻液带毒,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害易感猪。

【临床症状】

1.哺乳猪

7~14日龄以内哺乳仔猪呕吐、剧烈水样腹泻(图1⁃105),精神沉郁,消瘦,发病后2~7d死亡。耐过仔猪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成为僵猪。

图1⁃105 仔猪腹泻(王小波供图)

2.育肥猪

发病率接近100%,突然发生粥样或水样腹泻,食欲不振,运动无力,病情轻的猪拥挤在一起,病情较重的猪散在、肌肉颤抖,病程约7d,腹泻停止而康复,很少死亡,但增重迟缓。

3.成猪

感染后常不发病。部分猪表现轻度水样腹泻或一时的软便,对体重无明显影响。

4.母猪

妊娠母猪症状不明显。哺乳母猪发热,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腹泻。

【病理特征】特征病变是轻重不一的卡他性胃肠炎。剖检见病死仔猪明显脱水(图1⁃106),胃常膨满,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图1⁃107);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出血(图1⁃108);小肠充血,肠管扩张,肠内充满泡沫状灰白色至黄绿色液体(图1⁃109),肠壁变薄、发亮,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图1⁃110)。镜检可见空肠绒毛缩短,肠黏膜上皮呈扁平或立方上皮(图1⁃111)。

图1⁃106 仔猪眼窝下陷,明显脱水(王小波供图)

图1⁃107 胃内充满凝乳块(王小波供图)

图1⁃108 胃黏膜出血、溃疡(王小波供图)

图1⁃109 小肠内充满泡沫状黄色液体(王小波供图)

图1⁃110 肠壁变薄,几乎透明(王小波供图)

图1⁃111 空肠绒毛显著缩短,肠绒毛上皮变为立方形,并伴发空泡变性和坏死。HE×400(王小波供图)

【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典型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采集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待检活猪,取排泄物于离心管中,2~8℃保存,送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PCR等方法检测。也可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同时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要求送检病料新鲜,严禁反复冻融)。

【类症鉴别】本病应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猪副伤寒、猪痢疾等腹泻性疾病相鉴别。

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日龄较早,出生3d就可能出现腹泻症状,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临床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很难区分,需要做病原学诊断。

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严重程度较传染性胃肠炎轻,寒冷潮湿季节多发,发病率高,但是死亡率较低。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学实验室诊断。

仔猪白痢常发于10~30日龄仔猪,排白色糊状稀便。病变特点是小肠卡他性炎症。肠壁变薄现象不明显。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

仔猪黄痢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排黄色稀便,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

仔猪红痢多见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排红色黏粪。剖检可见小肠出血、坏死,肠道内容物红染,坏死段肠道浆膜下有小气泡出现。

仔猪副伤寒多发于断奶后仔猪,一月龄以内的猪很少发病。急性副伤寒时,开始便秘,之后腹泻,排出恶臭血便。耳朵和腹下以及四肢皮肤深红色,之后变为青紫色。慢性病猪,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粪便灰白色、浅黄色或暗绿色。皮肤出现湿疹。剖检可见盲肠、结肠有溃疡灶和伪膜,肝脏、淋巴结和肺脏出现灰白色坏死点。

猪痢疾多发于2~3月龄的猪,排出混有血液的粪便或水样血便,剖检可见大肠出血性肠炎或纤维素坏死性肠炎。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确保猪舍干燥、通风。

2.应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接种怀孕母猪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不仅对母猪产生保护力,且其母源抗体对哺乳仔猪保护力也较高。生产中,一般与流行性腹泻联合免疫。

3.病猪应立即隔离,并对猪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4.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但是,可以考虑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早期治疗,能够降低死亡率。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供给清洁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可使月龄较大的病猪加速恢复。应用口服补液盐供猪自饮,也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