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皇帝也爱吃火锅

新年伊始,满桌大小参差的元宝火锅以及锅内盛着的丰肴佳馔,烘托出皇家过年的喜庆气氛。

火锅又称暖锅、热锅,是温熟食、煮生食的「炊食合一」用具。

火锅又称暖锅、热锅,是温熟食、煮生食的“炊食合一”用具。清代宫廷的火锅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饮食特色。清代皇室早期生活在今天的东北,东北的无霜期短(一年只有四个月不结冰),天气寒冷,所以养成了吃熟食、用温餐具的习惯。入关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冬季用温餐具的习惯没改。在记载皇帝饮食生活的膳单中,都有用热锅、暖锅的记载。皇帝冬季筵宴,也多以暖锅为主。清代最负盛名的“千叟宴”,就是依不同身份、不同等级而设摆成银、锡、铜三种质地的暖锅宴。

暖锅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锅中带炉,炉内烧炭火,能把水烧开,生鱼、肉、蔬菜放到沸水中可以煮熟;另一种是组合式的,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五部分组成。暖锅可以同时上桌烧煮食物,也可单独用锅温食品。清代宫廷使用的暖锅质地精良,造型样式繁多。材质有金银镶嵌的,有纯银的,有珐琅的、锡的、铜的、陶瓷的等。造型多寓意吉祥、喜庆、荣华、富贵,有方胜形、梅花形、瓜果形、八角形等。有单一件使用的,也有成双配对的,还有数十件、数百件式样相同的。

千叟宴在清代宫廷举办过四次,康熙帝、乾隆帝分别举行两次。千叟宴是清帝康熙、乾隆等为笼络臣民而举行的大型酒宴。千叟宴在历史上起于清康熙,止于乾隆,都是皇帝老年时,感怀自己旷古未有的“孜孜图治”,宴请那些对国家有功的老臣,每次至少都要两三千人。人们对这些已经耳熟能详,不过千叟宴在什么地方吃、怎么吃,以及吃什么,恐怕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千叟宴的排场和入宴程序很有讲究。开宴之前,在外膳房总理大臣的指挥下,依照入宴耆老品位的高低,预先摆设宴席。除宝座前的御筵外,共摆宴桌八百张。宴桌分东西两路相对排列,每路六排,每排二十二至一百桌不等。如乾隆六十年摆在宁寿宫、皇极殿的最后一次千叟宴,宝座前设乾隆帝和嘉庆帝御筵,外加黄幕帷罩。殿内左右为内外王公一品大臣席,殿檐下左右为二品大臣和外国使臣席,丹墀甬路上为三品官员席,丹墀下左右为四五品官员和蒙古台吉席。其余低等人员,俱布席于宁寿宫门外两旁。东西两旁各席,设蓝幕帷罩。

按照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宴席分一等桌和次等桌两级设摆,餐具和膳品也有明显的区别。一等宴席摆设在殿内和廊下两旁。王公和一二品大臣以及外国使臣在一等宴桌入宴。一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两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箸两只。另外备肉丝烫饭。次等宴席摆设在丹墀以下。三至九品官员、蒙古台吉、顶戴、领催、民兵等在次等宴桌入席。次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两个、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煺羊肉一盘、烤狍肉一盘、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箸两只。同样备肉丝烫饭。

据清宫内务府《御茶膳房簿册》记载,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一等宴席和次等宴席共八百桌,连同御宴,共消耗主副食品如下:白面七百五十斤十二两,白糖三十六斤二两,澄沙三十五两,香油十斤二两,鸡蛋一百斤,甜酱十斤,白盐五斤,绿豆粉三斤二两,江米四斗二合,山药二十五斤,核桃仁六斤十二两,晒干枣十二斤二两,香草五两,猪肉一千七百斤,菜鸭八百五十只,菜鸡八百五十只,肘子一千七百个。

又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千叟宴席每桌用玉泉酒八两,八百席共用玉泉酒四百斤。为举办一次千叟宴,内务府荤局和点心局还要烧柴三千八百四十八斤、炭四百一十二斤、煤三百斤。

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宴后,乾隆帝还对这些老叟们进行赏赐。赏赐物品有如意、寿杖、朝珠、貂皮、文玩、银牌等。

南鲜暖锅

清代的千叟宴就是依不同身份、不同等级而摆设成银、锡、铜三种质地的暖锅宴。

清代光绪银镀金寿字火锅(手绘图)

年夜火锅

弘历行书千叟宴《恭依皇祖元韵七律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