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草民的逆袭
史弥远不愧是搞阴谋的老手,他先用美人计掌握了赵竑的一举一动,接着紧锣密鼓地令心腹余天锡秘密物色替代赵竑的人选。
余天锡不久就有了重大发现。
余天锡是庆元府昌国(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人,这天,他坐船沿钱塘江返乡,路过山阴县城(今浙江绍兴市)西门外时,突遇大雨。
世事难料,造化弄人。这一场大雨竟浇出了一个坐位四十二年的平民帝王。
与余天锡同船的有个和尚,建议他到西门旁边的一位全姓保长家避雨。
全保长听说余天锡是史弥远的门客,殷勤款待。闲聊之中,余天锡得知侍立身边的兄弟俩系全保长的外甥,一个叫赵与莒,一个叫赵与芮。而且,二人居然是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他们的曾祖和祖父均无官职,父亲是一名九品县尉,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全氏因无力抚养孩子,回到娘家寄居。
余天锡将两个孩子的情况报告了史弥远,史弥远命接他们到临安。
全保长大喜,变卖家中田产,为兄弟俩置办衣冠,又把家中亲戚召集起来,在大家面前大大吹嘘了一番这一次的奇遇,然后送两个孩子上路。
《宋史·余天锡传》载:
(余)天锡引见,(史)弥远善相,大奇之。计事泄不便,遽复使归。
“善相”,也就是会看相。史弥远一眼就看中了这两个孩子,但为防止事泄,又将二人送回。
全保长以为两个孩子被退回,“大惭”,周围邻居也纷纷取笑他。不过一年后,史弥远指示将老大赵与莒接到余天锡老家,由余母朱氏照料他的生活,教其习字及礼仪,余天锡不时从旁协助。
不久,史弥远向宁宗推荐赵与莒,说沂王之子现在是皇子,应再找一个宗子立为沂王之后,称皇侄。宁宗觉得有理,很快答应,赐其名贵诚,继承沂王爵位。
史弥远不惜血本,找来当时名儒、国子监学录郑清之抓赵贵诚的学习。郑清之与史弥远是同乡,也是鄞县人,二人还是姻亲。
赵贵诚虚心向学。一日,史弥远问郑清之,这孩子怎么样?
郑清之只说了两个字:“不凡。”这更坚定了史弥远拥立赵贵诚的决心。
史弥远在宁宗、杨皇后面前总说赵竑的短处,挑拨他们的关系,向宁宗建议立赵贵诚为皇子。宁宗没有同意。
真德秀见势不妙,担心被卷入,辞去师职,出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赵竑娶高宗皇后、太皇太后吴氏侄孙为妻,这显然是杨皇后的意思。杨皇后是吴太后赏给宁宗的,杨皇后知恩图报,促成了赵竑的婚事。赵竑宠爱史弥远进献的琴女,冷落正妻,引起杨皇后不满。史弥远使出的这招美人计可谓一石二鸟,不仅掌握了赵竑的动向,还拆散了赵竑与杨皇后的政治联盟,赵竑愈加孤立。
赵竑虽是宁宗立的唯一皇子,但一直未被立为太子,太子是储君,与皇子的政治地位还是有天壤之别。史弥远抓住了赵竑的这个政治上的弱点。
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初,宁宗病重,史弥远矫诏立赵贵诚为皇子,赐名赵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令他与赵竑平起平坐。
八月三日,宁宗驾崩。史弥远借机完成惊天之变,废黜皇子赵竑,拥立赵昀。
杨皇后在确立继承人问题上的态度至关重要,史弥远将欲图废立之事托与杨皇后的两个侄子杨谷、杨石,令他俩密告杨皇后。杨皇后开始十分犹豫,说皇子是先帝所立不能擅改。但经不住杨谷、杨石的苦劝,终于点头,与史弥远——她的政变老搭档统一了意见。
赵昀被首先迎入宫中,立为新君,是为宋理宗。
《宋史·镇王竑传》记载了一个细节:宁宗驾崩后,史弥远派郑清之去见赵昀,说史弥远想要立他为帝。没想到,赵昀默然不应,不表态。郑清之急了,说丞相因与我交游日久,视为心腹,所以才把我安排在你身边,现在你不答一语,我怎么向丞相复命?赵昀这才拱手慢慢答道:我绍兴的老母还在。言下之意是,您可得弄稳当了。郑清之把情况报告给史弥远,二人都叹其不凡。
赵昀虽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却并不是糊里糊涂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他是在有意识地争取大位。
赵昀懂得深藏不露,以及如何赢得权臣的信任。相反,由于性情外露,行事草率,眼见得就要做上皇帝的赵竑成为这场政治剧的大输家。
赵竑对史弥远私下里搞的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听说宁宗病危,焦虑地等候宫使来唤,可直到宁宗驾崩的消息传来后,仍不见有人来召,见宫中快马数次经过门前不入,感觉情况不妙。宁宗驾崩后的第二天,史弥远才派人召赵竑入宫举哀,然后把他引往另处,由夏震看管。
史弥远召百官立班,听宁宗遗旨,夏震把赵竑也领到了大臣行列中。
赵竑愕然说:今日之事,我岂当仍在此班?
夏震哄他说:未宣制以前在此,宣制后就坐上去了。
一语未了,赵竑遥见殿上烛影中已有人坐上了御位。宣读遗诏毕,阁门宣赞呼叫百官拜,赵竑不肯下拜,夏震用手按着他的头下拜。不久,赵竑被废为济王,出居湖州。
事情后来的发展看似小说中的情节。
湖州人潘壬、潘丙兄弟等出于义愤,与李全忠义军联络,准备拥立赵竑为帝。李全是金朝山东人,所领义军是当时山东境内最大的义军之一。李全率部归宋,改称忠义军,但始终未获宋廷的完全信任,对权相史弥远不满,在苏北一带拥兵自重。
对潘氏兄弟的邀约,李全大概是表面答应了,但等到约期,潘壬兄弟却不见李全发来一兵一卒,情急之下临时组织了一帮盐贩和渔民半夜起事,进入湖州城。
赵竑躲入水窖,被潘壬寻获,拥入州衙,黄袍加身。潘壬以李全名义发布榜文,列举史弥远罪状,声称将领精兵二十万直捣临安。
次日天亮,赵竑发现人马不足百人,知事不可为,急忙派人向朝廷告变,并率州兵追捕一干人等。史弥远调军到湖州时,局势已被控制,只有潘壬逃脱。不久,潘壬在逃往楚州准备渡淮投李全时被抓,押至临安斩首。
湖州当时又称霅川,历史上将这场事变称为“霅川之变”。
赵竑并非此次变乱的主谋,而是被裹挟其中,他后来还采取了平乱措施。但,史弥远哪里会放过这个除掉赵竑的机会呢。他派余天锡到湖州,逼赵竑自缢于州治,赵竑的幼子同时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