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声:清华附中优秀作文选(初中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题目1

在成长的某一段路途中,总有一些人让你难忘:或许是上学时课堂上展示风采的同学,或许是一次次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伙伴,或许是每次外出旅行时尽心安排的家人,或许是求知道路上指点迷津的老师……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记录你某段生活旅程中一个难忘的人。

阳光少年

初1710班 陈思齐

他的外号,整个年级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黑皮体委”。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他黑,浓密的黑发,黝黑的脸庞,古铜色的四肢,这个绰号可真没冤枉他。

他为什么这么黑呢,原因无从得知了,但我想,或许是阳光特别偏爱他的缘故吧。

这个暑假,我和他一起报了篮球训练班,说是基础班,谁知道班里的人个个身怀绝技:三步上篮,拉杆,后仰跳投,勾手,让人眼花缭乱。一场比赛下来,基础真是零的我俩不光送出无数次失误,更是精疲力尽,心力交瘁。“要不,算了吧?”我无精打采地对他说。“不!”他突然蹦了起来,用手抹抹额头上的汗,半开玩笑地说:“我就不信,一天投进一百个,还不能练会三步上篮?”

边说,边在我惊愕的目光中捡起篮球,迈开大步跑到球场上,运球,三步上篮—他的双腿很不协调地扭在了一起,双手紧紧抱着篮球,投出去的那一刻好像也不肯松开,球硬生生地被抛了出去,划过一道美妙的弧线后,径直越过篮筐,砸向界外。

“噗……”旁边休息的同学放肆地笑了出来。“算了,别丢人了。”我冲他喊。

他的脸上汗水在淌,一边捡球,一边笑着说:“知道不,坚持就是胜利,我这不叫丢人,叫坚持不懈!”

“行行行,你坚持不懈吧!”我边喝水边和他开玩笑。

他抓起球,一改刚才的嘻嘻哈哈,眼睛瞄准篮筐,甩开大步,又一次冲了出去……

打铁。再来,还是,打铁。

午后的阳光打在他脸上,脸似乎变得更黑了,汗珠前仆后继,他都顾不上抹掉。

他还在练习,一遍又一遍……

最后一场比赛上,最后五秒,我们落后一分。

关键时刻抢下篮板,他再次甩开大步,冲向内线,一步,两步,三步,上篮,面对一米八的防守毫不畏惧,球高高抛起。

哨声响,球空刷入网。

绝杀!

“看,这就是我的坚持不懈!”他大笑着对我们说。

那一刻,他的笑容和阳光一样,分外耀眼。

那一刻,我想,我知道了阳光为何对他情有独钟—,因为他,这名黝黑的阳光少年就是那火热的阳光!

教师评语:正如《水浒传》有一百单八个绰号,我们记住了花和尚、豹子头或者智多星、玉麒麟一样,一个“黑皮体委”的绰号,就非常契合题目“难忘”的要求了。另外,初中记叙文阶段习作的训练重点—动作描写,需要学生能仔细地观察,调动丰富的词汇及组织长短相间的句子。本记叙文之上述优势显然,可圈可点。

(指导教师:胡 静)

杨伯伯

初1703班 周子楠

在过去的14年里,有无数的人从我身边经过,其中有许多帮助过我的人,让我感到温暖的人,他们使我心怀感激。不过我要记下的那个人似乎与我并没有许多故事,但关于他的记忆却一直停留在我脑海的深处。

杨伯伯是爸爸的大师兄,也是我们家的一位朋友,所以便经常来我家与爸妈聚会,但因为当时我太小,也不记得发生过什么事情。后来我们搬家了,与杨伯伯的来往也跟着变少了,有时甚至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次。

我对伯伯的印象是从八岁那年开始变深的,印象中的他身材壮实,目光温和,还有个大光头,有时竟看不出他是一位学者,但这大概是因为他的“糊涂劲”。

妈妈曾给我讲过一件关于伯伯的趣事:他们读博士的时候,伯伯就特别喜欢喝酒,工作时不喝一点,便觉得浑身难受,没有灵感。一天夜里,伯伯写着文章,突然酒兴大发,早先存下的酒都喝光了,于是他便去厨房,把炒菜的料酒灌到了肚子里。到第二天,他们的“厨师”—也就是我爸—炒菜时找不到料酒,觉得纳闷,明明昨天晚上还有大半瓶呢。这个时候,听说当时伯伯的脸都红到了耳朵根。

还有一次,伯伯来我家,自告奋勇说中午要烧鱼,我一听高兴得不行。伯伯见我开心就更上劲了。他清洗好鱼,切好青菜,开炒!然后只见他将热水倒入锅中,放入调料,煮好菜,让我出去等着。他说要让菜入味,我还很奇怪,鱼会什么时候下锅呢?但当时没再多想,就没说出来。几分钟后,伯伯端着锅走到我们面前,得意地说:“红烧鱼来也!”我期待地揭开锅盖,但我看见的却让我大失所望:只有几片菜叶!这时伯伯一惊,喊道:“我忘放鱼了!”所有人哈哈大笑。

可是就在几年前,一件我从来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杨伯伯因长期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生病去世了。一个有趣、幽默的伯伯就这样离我而去了。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以至于我无法与伯伯告别。但是,与伯伯的交往中产生的那几个记忆的片段,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间。

教师评语:本文记叙了一位长辈、一位学者的幽默有趣的故事,叙事角度新颖,作者没有记录这位杨伯伯的学问如何渊博,而是选取了杨伯伯爱喝酒、爱做饭,又大大咧咧的生活里的小故事,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比如杨伯伯馋得喝料酒被发现的细节描写—“脸都红到了耳朵根”。

(指导教师:赵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