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人物:致中国强芯路上的奋斗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并且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特殊的产业,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芯片集成度基本每18个月要增长一倍。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才能够保持产业的领先地位。

目前从全球格局来看,中国芯还处于“第三梯队”。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发展集成电路起步并不算晚。1956年,我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提出要研究发展半导体科学,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1965年,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

不过,“中国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中国芯”在发展道路上,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紧紧抓住当时的历史机遇,失去了像早期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适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好时机,发展缓慢,导致了“中国芯”的自给率不足。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313亿美元,位居国内进口商品第一位,远远超过石油的进口额。

当今,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工业控制等新兴应用驱动下,在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催生下,我国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我国巨大的市场已成为集成电路的强大发展机遇和驱动力。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尤其是中美贸易战,则再次为“中国芯”发展的紧迫性敲响了警钟。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要政策、资本和人才等多维度的支撑。我国于2000年从国家层面首次把集成电路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同年9月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业内称为“大基金”),全方位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2018年11月,科创板的推出,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更强劲的资本助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产业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发展“中国芯”,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有了人才,产业才有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已在清华、北大等27所高校建立了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同时在大力推动微电子一级学科的建设。当然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芯人物》讲述的正是奋斗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前线的骨干人才的故事。他们在芯片领域勇于探索,努力拼搏,并取得了科技创新,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典范。他们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创业历程,不仅折射出芯片领域创业的不易,也折射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历程的艰难。他们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奋斗故事,充满了正能量,值得更多人学习。中国要想实现集成电路跨越式发展,需要的正是这样一大批芯人物。

丁文武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