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本书逻辑框架与内容安排
本书内容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度背景与分析框架,包括第1~2章,梳理土地制度、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进展,构建土地制度—结构转型—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城市土地制度、结构转型与发展影响,包括第3~8章,主要分析制度结构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策略互动、政府土地出让干预与土地资源错配、环境新政下高耗能产业用地与绿色发展、环境质量对土地配置及其结构影响、刺激计划下地方融资平台购地行为及其结构影响、新交通技术对土地市场结构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农村土地制度、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包括第9~11章,主要基于全国层面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土地确权对要素流动与农村发展的影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市场结构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城镇化发展结构特征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土地制度改革、结构转型与发展的地方实践与改革探索,包括第12~13章,主要分析当前产业用地制度改革地方实践与改革探索。第五部分是制度政策建议,包括第14~16章,主要探讨“以地谋转型发展”的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包括产业用地“标准化”出让制度改革、深化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并以其建设租赁住房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
具体章节与内容安排为:
第1章 绪论。主要介绍土地制度、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背景、问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及内容安排。
第2章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梳理我国土地制度背景、演变历程与改革发展,构建土地制度、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分析相关理论基础、进展,从资源错配和结构视角分析土地制度及其结构和经济发展影响。
第3章 制度结构、地方政府行为与供地策略互动。提出地方政府土地竞争理论假说,基于中国地级市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策略性互动(土地竞争)的特征及影响机制。
第4章 制度特征、政府干预与土地错配。理论建模分析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机理,并基于2003—201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干预对土地资源错配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
第5章 环境政策、高耗能产业供地与绿色转型发展。我们基于2007—2017年中国土地出让微观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碳排放交易制度对高耗能产业用地配置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为政府优化产业用地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6章 环境质量、土地配置及其结构影响。基于2014—2019年中国土地出让和空气污染等数据库,实证检验空气质量对土地交易价格及土地市场的结构影响,以分析环境质量对土地配置及其结构影响。
第7章 刺激计划、地方融资平台购地与市场机构影响。基于2007—2016年中国土地出让大型微观数据库,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购地行为及其市场影响,揭示刺激计划下地方政府土地配置扭曲行为及其影响。
第8章 制度、技术与土地市场结构影响:高铁对土地市场影响研究。基于2007—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微观数据库和高铁线路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高铁对土地市场和土地配置的时空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为政府采取包容和整合的土地开发政策提供依据。
第9章 确权赋能、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转型。基于中国5省11县219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农地赋权态度和意愿与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关系,实证分析农户土地赋权态度、意愿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第10章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结构影响与城乡融合发展。基于2013—2019年浙江德清集体和国有工业用地微观土地交易数据,实证分析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
第11章 城镇化发展、结构特征与耕地保护。基于1990—2013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实证分析城市化对耕地面积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检验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影响。
第12章 经济转型发展视角下产业用地制度改革:理论与经验。分析产业用地制度改革背景及各地改革实践和经验。
第13章 产业用地制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杭州“标准地”改革实践及成效。主要对杭州“标准地”改革实践动态及制度完善进行研究。
第14章 完善产业用地出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结合杭州等地的产业用地“标准化”制度改革实践,研究提出深化和完善产业用地“标准化”出让制度的改革方向与政策建议。
第15章 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改革建议。结合新土地管理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改革试点,研究提出深化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相关政策建议。
第16章 深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改革的建议。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和中央要求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精神为指导,结合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现状与问题,提出从产权、制度、结构、行为等方面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协同推进土地与其他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