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你以为我在第一层?其实我在大气层!
现如今。
李治主动提议,要亲自帅兵前往镇压高句丽的叛乱。
这让不少人,为之感到惊讶。
“晋王,您说要亲自剿灭、镇压高句丽?”
宋国公萧瑀只当李治是在说孩子话,带着不以为然的口吻问:“那您是打算率领多少军士,以何种方式铲除逆贼?”
晋王是李治的封号。
他听到萧瑀这么问,瞥了萧瑀一眼,嘴唇轻启:“领两万甲士,沿河北道直通幽州,正面击溃高句丽!”
“两万甲士!正面击溃!”
李治的回答让萧瑀感到可笑,他嗤笑着道:“晋王可知高句丽有多少兵力?佣兵数十万!高句丽崇尚武力,他们的将士各个能征善战,您以两万兵士,又如何能是蛮夷的对手?”
说完,萧瑀还意味深长地感叹一声。
“晋王还是太年轻,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以后还是莫要再论兵事了,以免贻笑大方。”
昔日,隋炀帝三番五次亲率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都被高句丽给阻挡下来了。
到了现在,就连一个年仅不过双八孩子也敢大言不惭,说只需要两万甲士就能拿下高句丽。
这在萧瑀看来,实在是太可笑了!
简直就是荒谬绝伦!
只是,李治却不这么想。
对于萧瑀倚老卖老、阴阳怪气的言论,李治只是轻笑一声,反问道:“是吗?宋国公真觉得高句丽雄兵数十万?两万大军拿不下他们?”
萧瑀仍旧不以为然,轻描淡写地道:“这还能有假?难不成当年击溃隋炀帝的,还能是百万阴兵不成?”
“如此一来,那本王就奇了怪了。”
李治作思索状,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
“高句丽此次叛乱,是因权臣泉盖苏文刺杀荣留王而起。”
“一个杀害了他们主君的叛逆,居然能够全盘接收高句丽境内的所有势力。”
“高句丽人,真的就全是贱骨头吗?”
“任由一个叛逆胡作非为?”
“在宋国公看来,真的有可能吗?”
“难不成,是本王思虑不周了?”
说白了,高句丽地区的混乱形势,其绝大多数原因,全都是因为高句丽的内部混乱导致。
这已经不是那个团结一心的大型蛮族聚落了。
而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各个军阀相互攻杀的,谁也不服谁的混乱政权。
如果是全盛时期的高句丽,两万大军过去,那确实是有点自寻死路的嫌疑。
可面对一群乌合之众!
还是内部混乱到不行的蛮族。
两万人足以把他们各个击破、全部清理干净!
只要赶在泉盖苏文平息内部混乱之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场叛乱就有可能平息下来。
李治说出“两万”这个数,绝非是临时想出来的数字。
而是均衡了后勤压力,以及前线所需要的兵力相结合所得出的产物。
萧瑀显然是被高句丽给搞怕了,对出征高句丽的事情打心底抗拒,所以才会出言制止。
但他没想到,李治是有备而来,事情压根就没他想得那么简单。
李治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别人阴阳怪气自己,就以同样的方式回敬过去。
李治这番自言自语的“思考”,听得萧瑀是满脸通红,气得浑身开始发抖。
“就算高句丽确实处与内乱之中,我朝也不应当如此贸然的出兵攻伐,难不成,晋王已经你忘了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宋国公萧瑀大声驳斥,仍旧是觉得自己没错。
李治轻轻摇头,逐一反怼回去。
“其一,本朝可不像隋朝,本身就处在风雨飘摇的边缘,还硬要对外开战,大唐如今的强盛远非隋朝可比!”
“其二,本王只打算出动两万兵马,这对大唐的后勤压力,其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更不会给沿途的百姓带来骚乱,后方的安全有绝对的保障!”
“其三,现今正值秋季,行军的路上不会有大雨等自然灾害出现,讨逆之行将一路通畅,不会像隋炀帝屡次出征那样,受到暴雨和疾病的影响!”
“最后,本王必须要承认,本王对军事确实不甚了解,但这并不代表本王就不能带兵打仗!”
“行军打仗又不是一个人的事,随行路上多几位将军,这总不过分吧?”
“比如说兵部尚书李勣、李将军,就是当朝名将!”
“由李将军率领大军出征,难道还能出现问题不成?!”
说到这,李治转过头去,询问李勣的意见。
“若是我大唐真要出征高丽,不知李将军是否愿意随本王一同出征?”
李勣嘴角勾起,朝气急败坏的萧瑀深深地看了一眼,淡定点头。
“末将愿助晋王一臂之力,只要陛下点头,末将随时可以出发!”
这可是个捞取军功的大好机会啊,作为将领出身的李勣,又怎么会拒绝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呢?
至于能不能平定高句丽这个问题,那也很简单啊。
如果实在不行,攻打几个城池下来之后,静观其变就是了。
行军打仗嘛,灭掉高句丽是大功一件,拿下几座蛮夷的城池,那同样也是不小的功劳啊。
这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太大了,只要能出兵,就注定不会空手而归。
白给的功绩,不要白不要!
李勣可不像这些文臣,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只要有足够多的军功可以赚,让他随军出征,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勣的点头,无疑是给萧瑀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本身李治的言论,就从各个角度消除了大家对出征高句丽这件事上的顾虑。
现在,就连代表了军方的李勣也支持李治开战。
这样一来,萧瑀之前那段阴阳怪气的话,反而让他成了那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他以为李治是在第一层。
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在那边说充满孩子气的话。
但实际上,李治是在第五层!
他一早就考虑到了朝廷内的各个利益集团,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不仅如此,李治的思考面,更是广泛到这件事对各个方面的影响。
包括出征所需的辎重钱粮,对沿途百姓们造成的影响,天气因素、以及高句丽内部混乱的形势等等。
他把一切该考虑到的问题,都给考虑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