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指导:不饿不晕防并发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读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吗?

肉类食物热量高,就只能吃蔬菜?

每天到底能吃多少主食?

……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存在着种种误区。其实,得了糖尿病,并不是所有的水果、肉类都要禁食。只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每天活动量,计算出每日需要的热量,然后吃东西时把热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美食。

本书首先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入手,帮助大家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然后列举了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谷薯类、蔬菜类、菌类、水果类、肉蛋类、水产类、脂类、中药类等各类降糖食物;其次,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周七日、一日三餐及加餐的健康带热量食谱;最后还为糖尿病合并并发症和糖尿病特殊人群量身订制了个性化饮食方案,让糖尿病患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收获健康。

糖尿病患者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误区一:节食可以降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血糖高是因为吃得多,如果少吃点就能降血糖,于是采用节食的方法来降糖。事实上,过度节食除了影响情绪,导致营养不良外,还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等症状,甚至发生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现象,使血糖出现大幅波动,这样反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还有些糖尿病患者自作主张每天少吃一顿饭,认为少吃饭就可以少吃降糖药了。其实,吃降糖药的目的不仅是降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血糖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如果不按时吃饭会导致餐前低血糖,就很容易发生危险;同时由于少吃了一顿,会导致下一顿吃得过多,这样一来血糖就容易不稳定。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按时、按量地吃饭和服药。

误区二: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主食热量高,吃得越少越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使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分解,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二是由于主食吃得很少,糖尿病患者会认为已经控制了饮食量,就会对零食不加控制,导致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超过控制范围,这样一来很容易引发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给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误区三:少吃粮,多吃肉

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得了糖尿病应当少吃米、面之类的粮食,多吃些肉、蛋、奶等蛋白质类含量丰富的食物,这样既不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还可以补养身体。

事实上,肉、蛋、奶等食物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它们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葡萄糖。所以,多吃蛋白质类的食物也会升高血糖,只是蛋白质类的食物升糖速度比米、面类慢一些。另外,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要知道,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而不是简单地不吃某一类食物。也就是说,不仅主食的量需要控制,其他食物的量也要控制。千万不能因为别的食物含糖量低,就随意多吃。而且,肉类往往含有较多的脂肪,如果日常饮食中不加控制,则很容易造成脂肪摄入过多,从而引发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适当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要吃米、面等主食。

误区四: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有些糖尿病患者听说粗粮里面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而且粗粮营养全面,就顿顿吃粗粮,不吃细粮,这是不可取的。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容易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营养的吸收。因此,无论吃什么食物,都应当适量。

无论粗粮(如玉米、小米、燕麦、荞麦等)还是细粮,它们的含糖量非常接近。但燕麦、荞麦和玉米这类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减缓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等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转化成血糖的程度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血糖生成指数不同。此外,粗加工的小麦,其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因此,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用粗粮代替部分细粮是可取的。

但是,无论选择粗粮还是细粮,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粗粮也是粮,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与细粮没有明显差别,如果不加限制,同样会导致总热量的摄入超标,影响血糖控制。

误区五:只吃米,不吃面

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面食比米饭更容易升糖。因此,应该只吃米而不吃面。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就升糖速度和升糖强度而言,米饭和面食是相似的,都是高血糖指数食品。只是在食物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面食产生的热量大约是米饭的 2 倍。所以,吃面食时,应注意面食的量应控制在米饭的一半之内。在满足基本热量需求的同时,尝试减少面食的量,可减少对血糖的影响。

虽然在食物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面食的热量和对血糖的总体影响要高于米饭,但是糖尿病患者不必只吃米饭,不吃面食。只要控制好用量,两者都可以吃。

无论吃面食还是米饭,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饭后 1 小时左右做一些运动。饭后 1 小时是升糖的高峰期,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减缓血糖升高速度。

误区六:吃得越素越好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清淡饮食就是吃素食,吃得越素越好,但是这样长期摄入素食会导致能量摄入不足或是某些矿物质、维生素等摄入过低,从而造成营养不良或机体代谢异常。其实,清淡饮食是指少油、少盐,而不是少荤腥。如果吃素食时,为了提高食物口感,添加了大量的油、盐及其他调味品,此时做出的食物也是高热量食物,吃了后血糖就会升高,摄入过多盐还会导致血压升高。

另外,长期吃这种重口味的素食,优质蛋白摄入就会减少,往往会导致铁、锌及B族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缺乏,这样会影响机体对物质的代谢能力。长期吃素食还会导致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不足,让人产生饥饿感,不自觉地会吃得更多,因此,长期吃素并不可取。

误区七:用了药就可以随便吃

许多糖尿病患者有时被美食诱惑,忍不住会多吃,然后为了控制血糖,就加大胰岛素的用量,认为这样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其实,这样做不仅会加重胰岛负担,还会增加低血糖风险,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大多数糖尿病是“吃出来的”,饮食治疗应当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而且饮食治疗是药物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加限制地随意乱吃,会直接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

如果不控制饮食,一是会造成血糖波动,很难确定胰岛素治疗的准确剂量;二是会造成血糖居高不下,胰岛素的使用量也会相应增加,而随着胰岛素用量的逐渐增加,糖尿病病情会更难控制。因此,仅仅依靠药物降糖而放弃控制饮食是不可取的。只有在科学的饮食治疗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才能更有效和安全地降低血糖。

误区八:水果含糖量高,坚决不能吃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是甜的,吃了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坚决不吃水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元素。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果糖为主,果糖的代谢是不依赖胰岛素的,而且水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延缓人体对糖的吸收。因此,对于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选择适宜吃的水果,控制好水果的量,就完全可以吃水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以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水果吃,等病情平稳后再选择吃合适的水果。

误区九:经常饿,所以要多吃

饥饿感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现象之一。糖尿病患者总感到饿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后不能被及时地传送到机体细胞和肌肉中,整个身体的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葡萄糖流失过多,身体就很容易缺糖,大脑也会发出饥饿的指令,就总会感觉到饥饿了。

但是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注意,这时候的饥饿并不是真正的饿,可能自己也会感觉到明明刚吃过不久就饿了。这种饥饿感是不能通过吃东西得到缓解的,而且吃的东西太多,会减慢机体代谢的速度,还容易发胖,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想要减少饥饿感,可以少食多餐。糖尿病患者可以将一天的总进食量由三餐变为四餐或五餐。少食多餐,既能保证热量不超标,又能减少饥饿感,还能预防低血糖。

误区十:“降糖食物”多吃没事

不少糖尿病患者热衷于吃“降糖食物”,觉得“降糖食物”能降糖,多吃点肯定没事,还能减少药物的用量,真是一举两得。

目前市场上,“降糖饼干”“降糖蛋糕”“降糖月饼”随处可见,但作为食品,这种食物本身不可能有降糖作用。所谓“降糖”,只不过是一种宣传,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被其误导。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当根据每天需要摄入的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即使是降糖食物,也应同每天的饮食相结合,合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