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保罗·利科(1913—2005)
利科(Paul Ricœur)的仍未完成的代表作《意志哲学》(Philosophie de la volonté),有意志现象学的基础,尤其是第1卷——对互惠关系中实践行为的志愿与非志愿因素的描述研究。20这本书实际上代表了描述现象学的复兴,而且部分地以利科所欣赏的普凡德尔的工作为基础。但是,利科也大大扩展了普凡德尔的工作,因为利科对意志的研究,是一个最终意义在形而上学与宗教哲学的更大方案的一部分。另外,利科不满足于描述现象学,但他把这种新进路作为了探索直接描述不可通达的现象方面的阐释学。因此,扩展现象学的可能性与需要,促使利科去探索现象学视角中精神分析对阐释学方法的使用。利科在这么做时坚持认为:人们必须严肃地对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而不能稀释它,正如许多新弗洛伊德主义者所做的那样。
利科论弗洛伊德的专著式论文21主要尝试对弗洛伊德的事业进行哲学的解释。但是,他最终的目的是用他自己的哲学去阐明阐释学的观念。现象学是在认识论上对弗洛伊德勇敢事业进行辩护的方法之一。在检查将现象学纳入科学方法论的类似尝试之后,利科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胡塞尔及其追随者(如梅洛-庞蒂、德·瓦伦斯)的现象学,才能容纳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但是,利科没有抹杀这个事实:弗洛伊德的最终目的与方法完全不同于胡塞尔。因此,尽管现象学能够为精神分析提供基础,但现象学不能支持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必须从别的地方寻找支持(如黑格尔的现象学)。
除了意志领域,利科也对“情绪”(sentiment)、尊敬(respect)和同情(sympathy),进行了现象学的关注。但是,这样的心理学研究通常是在对人的哲学(最终是宗教哲学)的更广泛兴趣中进行的。
利科的最终目标是超现象学的(transphenomenlogical)。但是,他研究现象的方法,以对经典现象学(尤其是科利非常熟悉的胡塞尔现象学)的坚实知识与应用为基础。然而,马塞尔的哲学,在最终目标上甚至有可能更为依赖胡塞尔现象学。迄今为止,利科对心理学的贡献在哲学圈外还没有很大影响。但是,有证据表明,他对海德堡学派的一些精神病学家(如艾伊与冯·拜耶)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