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斯图普夫(1848—1936)
斯图普夫(Carl Stumpf)主要由于他对“声音心理学”的先驱性贡献而为人所知。但是在后来回顾自己的工作(即“心理学”)时,斯图普夫很不情愿地把它称为是现象学。我们在把斯图普夫的工作冠以现象学之名时,必须注意,斯图普夫在他的科学哲学中,把一种其他人不接受的、新的意义赋予了现象学:现象学探索的是我们体验的内容,而不是使体验内容被体验到的“功能”或活动(他所谓的狭义“心理学”)。这些现象学是先于哲学与科学的前科学(Vorwissenschaften)之一。然而,斯图普夫术语的有限性不意味着他的研究脱离了本书所指的广义现象学范围。
只有一个情况会让我们犹豫,即斯图普夫的现象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实验性的。那些把现象学当作与体验相对之前科学的人,会认为现象学更加是反实验的。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斯图普夫实验的本质与目的。这些实验的目的不是用统计学的方式确立物理刺激与心理反应之间的关联,而是以一种在主体间基础上让它们的重复与检查成为可能的方式,去辨析与探索诸如言外之意、融合等主观现象。这种系统探索的方法就是刺激的实验变换。斯图普夫在他经典的但又不完整的《声音心理学》(Tonpsychlogie)中,通过这种方式确定了大量有关声音、声音的维度、声音的统一、声音的差异、声音的融合及共鸣的基本事实。另外,他探索了其他感觉现象的特质,并把这些特质作为听觉与视觉的共同属性。
斯图普夫现象学研究的另一个例子涉及空间知觉。他“朴素”的空间观念理论,摒弃了“经验主义”(在“经验主义”看来,我们感觉世界的空间组织是逐渐习得的)。斯图普夫把空间知觉当作基本与非派生知觉的做法,与现象学进路相一致,而与联想主义分析相反。但是,这不意味着空间观念是内在的,或者说是康德意义上的先验形式。
这些具体例子可以作为对零碎进路的阐释。实际上,斯图普夫从来没有建构一个有关心理学或哲学的全面工作。但是,他在柏林科学院的工作表明,他不缺乏哲学深度与视角。在他的科学体系中,心理学与现象学有明确与特殊的地位。尽管我们很难找到斯图普夫哲学对他心理学的具体影响,但他的现象学概念源于他对于实在以及人类知识结构的全面认识。
斯图普夫对现象学心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不仅是因为他对于声音现象的描述,而且是因为他使用实验技术去改善现象学观察,并使现象学观察更为主体间化了。甚至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事实:在斯图普夫这里,现象学第一次成为了心理学的一部分。我认为,斯图普夫在柏林科学院提出的对现象学的诉诸,与后来的格式塔主义者及其美国追随者对现象学的接纳有很大关系。同样重要的是,尽管斯图普夫与胡塞尔及其同盟之间有严重与日益增长的分歧,但斯图普夫始终支持胡塞尔的《逻辑研究》。这意味着,布伦塔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都对之后的心理学具有优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