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喜好唠叨说教

母亲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说了孩子许多次,可越说越不听;帮了孩子许多次,可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教育孩子多次之后才发现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恰恰相反……如果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不妨回头看看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许错在我们,毕竟,有时候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子女切忌唠叨,这是一句真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好心的母亲,出于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初衷,当孩子有些事做得不大好的时候,或者学习考试成绩出现下降的时候,往往反复告诫,一再提醒。有一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学习抓得不紧,作业敷衍潦草,母亲非常着急。为了提醒孩子,一大早就叫孩子起床,并说:“你不看是什么时候了,还不起来!”晚上孩子回到家中,就问作业做了没有?当她看到孩子在室内来回走动时,就说:“你不看是什么时候了,怎么一点也不着急!”这位母亲的心情是人所共知的。作为母亲,似乎认为不这样,自己就没有尽到责任,也就是说,自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醒孩子的注意,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际上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使孩子感到厌烦,产生抵触情绪。

从心理学上讲,这种唠叨,就是一种重复刺激,同一内容重复的次数多了,就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这就是说:说话繁琐、唠叨,是对孩子的一种刺激,甚至会导致你越说,他越不听的逆反心理。

与此相反,有一位学生母亲在外地工作,他长期生活在祖母亲身边,从小嘴馋,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上也是马虎拖拉,经常迟到、逃课。他母亲知道了这些情况,就决定召开家庭生活会,对他进行一次认真的教育。父亲在会上进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和成长史,祖母亲也介绍了对孙子的管教情况。会议开得很成功,孩子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会上,还帮助他制定了学习计划。打这以后,他母亲定期回家,督促检查,不到半年时间,这个同学就改掉了散、懒、馋的毛病,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此可见,絮叨说教是教育子女的一种错误的方式,也是母亲缺少教育方法的一种表现。对于子女的教育不能依靠说教絮叨,更不能发脾气,耍态度。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出发,为人母亲的,当发现孩子有某些缺点和不良习惯,进行批评教育和诱导时,应注意使用多变的语言,以及不同的语调和表情,选择适应的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训导,使之能够“动其情,明其理”,再加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监督,这样就会使孩子逐渐改掉缺点和不良习气,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这些,就需要母亲首先要跟上孩子的思想,与孩子做到同步成长。

当你做了母亲之后,不知不觉的或许你就是一个爱唠叨的母亲!所以,现在有必要向你提个醒:到时别让“唠叨惹了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