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现状及趋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具有明显的变化,具体来看。
1.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
二次大战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新的突破,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化和生产国际化的加深;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一系列发展中国家的诞生和独立;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组织的建立;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加剧;为争夺市场,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以及军火贸易的扩大等,使国际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但贸易额大,而且增长速度快。
2.国际贸易量增长幅度大于生产发展速度,出口贸易额在各国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这表明各国经济发展对世界市场的依靠加深,国际贸易在各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益重要。随着各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大大增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业分工更加加深。第三世界国家中出现了一批工业迅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而且第三世界中的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扩大。
3.国际市场出口商品结构明显发生变化
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特别是重、化工业制品,这同战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4.技术贸易迅速增长
战后,各国迫切要求重建工业和科研设施,技术贸易大大发展。到60年代以后,技术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据联合国统计,1965 年全世界技术贸易总额为25 亿美元,1975 年增长到110 亿美元,1985 年达到500 亿美元。1990年已达1000 多亿美元。技术贸易已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经济活动。
5.资本输出增长
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国际分工深化和扩展。随着各国生产的发展,科学水平的提高,形成资本输出增加。资本输出的形式除贷款外,发展了直接投资,如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生产以及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了国际贸易增长。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过去是体现在工业品和农产品、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交换。现在发达国家转向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轻纺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行交换。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双方都能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