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讽刺术
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又曰:“言者多则易于取厌,言之激则难于乐受。”
委婉的讽刺不同于亦裸裸的谩骂,它是以表面上的柔和似水潜藏着对讥讽者深深的嘲弄和深深的蔑视。这种进谏法独特处在于“藏锋处,鬼神莫测其渊;露锋处,天下莫挡其锐。”《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坏,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有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梓树或樟树上,它们则攀援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逄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悚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庄子这席话,讽刺有力,入骨三分:其一,通过辩析贫穷与潦倒的区别,暗中讽刺了魏王目光短浅,所看到的只是自己表面上破衣烂鞋,所表现的贫穷,而看不出自己满腹才学却难以一展宏图的潦倒;其二,通过追究贫穷与潦倒的原因,巧设比喻,揭露了昏君乱相的时代根源。说得人情人理,大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伟丈夫气概。
委婉讽刺,通常绵内藏针,柔中寓刚,在进谏中,这种方法一般不宜多用,因为它隐含一种讥讽的性质,不够友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但是,如果正面交锋不便,或不得要领时,用委婉讽刺这一机智而又灵巧的方法便容易达到目的。晋平公在萀祁宫的高台上置办酒宴,命郎中马章在台阶上铺设荆刺,派人召见瞎子乐人师旷。师旷穿着鞋子要上厅堂,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穿着鞋走上国君厅堂的呢?”师旷脱下鞋,荆棘扎了光脚,疼痛难忍,伏下身来,荆刺又扎了膝盖,他仰天叹息。晋平公窃笑,起身拉起他,说:“今天与老头子开个玩笑,老头子就这样忧虑吗?”师旷说:“忧虑,那肉上长出虫子,很快便吃掉自己;木头长出蠹虫,很快便朽蚀自己;人自己作怪,会很快害了自己。五鼎这样的祭器,不应当长出野菜;国君的朝堂,不应当长出蒺藜。”晋平公疚愧地说:“事已如此,现在怎么办?”师旷说:“妖祸已在眼前,没有什么办法。到下月八日,最好整饬百官,扶立太子,您将死去的。”说罢,师旷拂袖而去。
“米珠薪桂”典故说到另一件委婉讽刺的事。苏秦到楚国,三天之后才得见于楚王。召见后,苏秦立即辞行到别国去。楚王挽留他说,我听先生一番话,如听古人教诲,你今日不远千里来见我,又不肯留在我这里,请说说你的想法,苏秦回答说,楚国的食品比宝石还贵;柴伙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见的传达官员像鬼一样难以看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以拜会,如今您让我在这里食玉炊桂,依靠鬼来见天帝,怎么还会留下呢?
楚王顿时很羞愧,说:“请先生暂到宾馆安歇,我听命就是了。”
《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曾经赏赐遍及后宫,将色彩斑斓的锦秀覆盖到水阁凉亭上,豆子和粟米用来喂养池中的水鸟。
这一天,齐景公出宫看见路边躺着饿死的人,就问晏子这人为什么死的。晏子如实相告,景公长叹一声,说:“我没有恩德竟这样严重啊!”晏子说:“君王的恩德显著彰明,为什么说没有恩德呢?”景公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晏子一下子打开话匣:君王的恩德遍及后宫亭台水榭;君王的玩物,披上彩绣;君王的水鸟,用豆粟喂养;君王修饰内廷自己享乐,还延及后宫众多的人;怎么能说君王没有恩德呢?但是我想向君王请求:请君王把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姓共同享乐,那怎么会有饿死的人呢?君王不推广这种恩德,却任意经营内廷喜好私有,使资财货物聚集偏多,粮食钱财在仓库中腐烂,恩惠不能普遍地施惠给百姓,公平的心意不能周遍所有的国家。这就是夏桀、商纣灭亡的原因。那士人百姓之所以会反叛,都是由于偏私造成的。君王如果能认真考虑我的话,推广君王的盛德,公平地分布天下,那么商汤、周武王的事业也能做到,何必只体恤一个饿死的人呢?
晏子谏景公一番话,宽猛相济,软硬兼施,恰似包裹橡皮的钢丝鞭,抽打之后,让人感觉疼痛,而表面却不留任何痕迹。正因为委婉讽刺具有外柔内刚,不露锋芒的特点,才给进谏增添了鲜明的辞彩与深长的意味。
南朝的齐明帝肖鸾,上寿时看到寿品中间有一只银制的温酒器,他觉得这显得太奢侈了,就想毁坏这只物品,满朝文武大臣都交口称赞皇上勤俭节约的美德。只有一位名叫肖颖胄的大臣觉得明帝这样做很没必要,进谏道:“陛下,元旦是朝廷的大礼,在一年四季之中,它算是个隆重的仪式了。这件银器皿又是个旧物件儿,用它也算不上奢侈,所以,陛下不必毁坏它。”齐明帝听了满肚子不高兴。
后来,肖颖胄参加了一次皇宫的内宴,他看到案几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糕点和酒菜,餐具都是些精致锃亮的银器皿,这时肖颖胄对明帝说:“陛下,还记得您以前打算毁坏那只旧的银制温酒器吗?当时您那种痛恨奢侈和提倡勤俭的心情倒真是应该移到眼前这满桌的银器上来呀!”齐明帝羞愧得脸色红一阵白一阵。
荀子说:“与人恶言,深于矛戟。”
曾子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俗话说:“口气冲倒人,话头噎死人。”
委婉谏讽,话里带刺,蓄意深刻,不失为“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
委婉讽刺谏诤术,还有两种高明的做法,一是蕴含比兴之中,二是藏于典故之内。
汉朝刘向在《新序》里讲述这样的史实:田饶在鲁哀公手下不被重用。一天,他对鲁哀公说:“您不见鸡吗?头戴冠,象征‘文’;爪上长着距,象征‘武’;敌者在前,敢于争斗,这是‘勇’;看到吃的东西,互相招呼,这是‘仁’;守夜报晓不会错,这是‘信’。鸡有五德,您还要烧它吃,因为它来的地方近。天鹅展翅千里,在您郊外的池子里落脚,吃您的鱼鳖,啄食您的粮食,它并无五种品质,您还看重它,因为它来自远方。请让我像天鹅那样远走高飞吧!”鲁哀公连忙劝说:“不要走,让我记下你的话。”田饶说:“有人不用,还记住他的话干什么?”于是毅然决然到吴国去了。
田饶怀才不遇,在鲁哀公面前发泄不满时,以鸡作比,骨子里在讥讽、怨恨君王良莠不分,舍近取远。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楚襄王对宋玉说:“近来不少人说你的闲话,你品行是不是有不端之处呢?”宋玉并不检讨自己,却回答说:“从前有个歌唱家在国都广场演唱。他起初唱《下里》、《巴人》两支歌曲,几千听众都跟着唱了起来。后来他又唱《阳春》、《白雪》,这时能跟着唱的却不过几十人。最后他唱高雅的歌曲时;随声附和的就只有几个人,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在为自己行为辩护时,用“曲高和寡”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学问高深,品格高尚,对他说东道西的人,都是些无知小人。他说这番话的用意在于规劝、挖苦楚王,做君王的不能不明是非,偏听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