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静,才能把握住动
(明)吕坤
违犯了法律,也许还能四处逃避;若是触犯了天理,就没有安身之处了,就连自己的良心也不会放过自己的罪过;因此,君子畏惧天理远远超过害怕法律。
有人问:‘鸡叫就起床,还没做事又怎么行善呢?”程子说:“只要心中有所敬畏就是行善。”我以为:只有圣人在未遇到什么事的时候才不会思虑。一般人刚躺下就会有所思考,或是想起以前做过的事,或是考虑明天要做的事。因为这个时候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欲念;更容易清醒理智地剖析自己。因此说摒弃邪恶须从细微处开始,保持仁爱和善须从内心做起。眼睛如果昏花,那么看一切事物都是虚幻模糊的;耳朵如果有“嗡嗡”作响的毛病,那么听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心中如果有顾虑与牵挂,那么处理一切事务时所产生的意识和判断也都是虚幻的。因此,人的心境能达到虚无的境地是最可贵的。
遗忘是没有留心的原因,拔苗助长刻意人为是过于留心的原因,人心应当从容自在,在真实虚无间来去自由。
“静”这个字,每时每刻都需要。一旦没有就会混乱。门每天不停地关和开,而户枢却经常保持不动;美丽与丑陋的容貌每天在镜子面前晃动,而镜子始终保持宁静;人们天天忙于种种应酬,而心灵却静如止水。只有做到了“静”,才能把握住“动”。如果随波逐流,人动我动,所做之事就一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即使在睡觉时,如果不保持宁静的心,所做的梦也一定会胡乱荒诞。
如果把自己的意念沉静下来,还有什么真理不可以得到呢?如果把自己的志气振奋起来,又有什么事情干不好呢?如今的学者们,只用一个浮躁的心理去观察事物,用一种萎靡不振的心态去从事他的事业,只能糊里糊涂地虚度一生。
心平气和这四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如果没有一定涵养却是做不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火性。火性消除后万物就会变得清晰明了,万事各得其理。水性清纯透明而火性昏躁,所以静的属性是水,动的属性则是火。因此病人一旦发火就会狂躁不安,待他清醒安定后,一点也不记得病中的情形。之所以能够清醒安定,是因为水澄清了,火熄灭了。所以人没有火性就无法生存,然而没有火性也不会死亡;干事情没有风风火火的干劲就不能成功,而没有火性也不会失败。惟有君子善于处理火性,所以身心安定泰然,德业滋长。
当一个人能够去怨恨别人、能够对人发怒、能够为自己辩白、能够对人倾诉、能够表达高兴或惊讶的时候,他却依然保持平和宁静的心境,这需要多么深的涵养才能办得到啊!自身的长处要掩藏几分,这叫做用含蓄来培养自己的深厚德性;别人的缺点要替他掩饰几分,这叫做浑朴厚道,用其培养自己宽大的胸怀。
宁静忍耐,是思考事情的最佳方法。安稳周详,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谦虚忍让,是保全自身的最佳办法。把那些富贵、贫贱、生与死以及人生坎坷置之度外,是修心养性的最好方法。
心在思考问题时,要看得出春天并不是繁花似锦,夏日并非凉风舒畅,秋天并不是寂寞冷落,冬季并不是万物凋零,这样才会达到自己最好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