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砖成镜
当头棒喝:
管理者要脚踏实地,不能作表面文章。
禅的故事:
道一禅师俗姓是马,故称之为马祖。据载,马祖相貌奇特,行走像牛,看人虎视眈眈,伸舌可达鼻尖。为了悟道,他很是勤奋,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坐禅。
怀让知道这位年轻的僧人是个大乘法器,但看见马祖如此修行是不明根本,便见机施教,问马祖:“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马祖说:“我想成佛。”
怀让马上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身边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不解地问:“师父,您磨砖做什么呀?”怀让:“我磨砖做镜子啊。”马祖:“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怀让:“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听了这番话,马祖也觉得自己有点荒唐,于是又问:“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怀让开导马祖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著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怀让大师看见马祖有迷恋于表面的苗头,担心他误入歧途,马上现身说法,使其悬崖勒马,由此成就了一代宗师。
禅说管理:
国画大师徐悲鸿也曾这样告诫过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西服最早进入中国时,裁缝师傅拿洋人的旧西服为模子,连袖子上的补丁也缝制得象模象样。世界上最可笑最可恨的事情就是这种表面上学到了家,实际上是狗屁不通的人或者事情。
模仿佛的坐姿是就不能成佛的,同样,模仿比尔•盖茨的神态也不能变得与他一样有钱,模仿张瑞敏的语气也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
可惜在现在这样一个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太多的管理者是热衷于追求形似的表面文章,而忽略了神似的苦练内功。一些肤浅的企业,为了追求现代化管理,匆匆搭几个C什么O的架子,把人事部改名叫人力资源部,把计划部改名为战略研究部,如此等等,做足了表面文章。但他们的管理水平果真是现代企业管理了吗?可笑!幼稚!
最为可怕的是,因为人的思维定势,人们对司空见惯的表面文章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接受和认可,并习惯成自然。如同刘伯温笔下卖柑桔的小贩,虽然其柑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卖了多年却相安无事,反而怪刘伯温少见多怪。
无论是学工学农学文章,还是学禅学道还是学手艺,学习目标明确之后,学习方法则是不拘一格、法无定法。如果只学其表面之皮毛,那么就是邯郸学步,学得连路都不会走了。管理者应该有艺术家的那种追求,追求的是“我是谁”而非“我象谁”。
“得意忘形”按语义来说是贬义词,但它实际是佛教之禅语,其意就是指,只要能体会个中真味,外在的形式可以抛弃、忘记。
日本的一休禅师饮酒吃肉近女色,还写过爱情小说,甚至曾自杀过几次。但不得不服的是,他又的的确确是一代高僧,一个日本宗教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一休之所以能达到佛的境界,也许正在于他敢于冲破宗教形式的藩篱。
菜根谭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作为管理者,你追求的是表面上的道貌暗然呢?还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水到渠成?
吃饭睡觉也是修行
当头棒喝:
管理者要专一的管理态度,不要有杂念。
禅的故事:
慧能禅师之后的后继禅师,沿着慧能的“但行直心、不着法相”的禅修之路,日益将禅的意味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
他们强调本心不是空洞的,日常的行住坐卧、见闻觉知都是本心的流露、表现、作用。随顺自然的平常行为,既是禅修的方法,也是禅修的境界
有个弟子问慧海禅师道:“师父,你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够活得如此潇洒自在呢?”
慧海回答说:“也没什么啊。如果说一定要有,那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困了睡觉,饿了吃饭。”
弟子大吃一惊反问道:“这算什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这样子的呀。”
慧海听了呵呵一笑,说:“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什么其他的也不想,吃得安心舒坦。睡觉的时候就睡觉,所以也从来不做恶梦,睡得轻松自在。”
老禅师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而世间的芸芸众生,吃饭的时候盘算着如何防备别人掠夺自己的财产,食不甘味。睡觉的时候又寻思着如何去掠夺别人的东西,浮想联翩。这样子看来怎么会每个人都一样呢?”
弟子听了大有感悟,说:“如此看来,我们平常做事,还是要多多保留一分平常心,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啊!”
“嗯,有些意思,”老禅师高兴的说:“你能够拥有平常心,就说明你开始入门了。等你能做到不留平常心,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才是真正悟道了。”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禅宗的智慧,不在念经礼佛,而在于生活工作中的每时每刻的感悟。
禅说管理: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父亲问老大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相同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这就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一经确立之后,就要集中全部精力,勇住直进。
铁钉能够钉进墙壁,就是因为力量都集中在一点上。聪明的管理者都深深懂得,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不会事事都关注,样样都深入。
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说过:“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管理也一样,不必于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专注于日常工作中,心无旁鹜,顺任自然。久而久之,必定颇见成效。
经营管理企业,轰轰烈烈的庆典、兼并等大事并不是每天都发生的。一年三百六十日,更多的是犹如掬水、弄花之类的小事、常事,所以管理不免有些琐碎、甚至乏味。惟有持平常心态,才能全神贯注且乐此不疲。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自然界最普遍的东西就是平常的东西,异常只是偶尔、暂时的东西。有道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管理者如果能摒弃一切杂念,将全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中,就算你天资太差,一样能将公司收拾得井井有条,管理得生机盎然。
专一化还是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是一种避免全面出击,平均使用力量的创业发展战略,就是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领导的观注力,企业的潜在力,集聚在某一方面,力求在某一行业中形成独不天下的优势,争得竞争中的领先位置。
专一化战略就是大白话的“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绝”,这与管理上的专注是同出一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