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类型之吸引注意和缺乏兴趣
“吸引注意”关键词:
没有安全感、渴望被关注、依赖性强、不喜欢一个人
案例1中的小刚和案例2中的苗苗的行为,都是为了吸引老师、家长的注意,博得关注,不过从表现上看,两者又有着差别,小刚更重于行动,以“个性”的行为获得关注,苗苗更侧重于表达,通过语言表述,渴望得到称赞,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内心害怕孤独,缺乏安全感,当然这样的心理原因下形成的“博关注”行为是长期的,像小刚和苗苗,他们不是只在某件事情上或者某个特殊时间才会如此,而是常态。
按照一般逻辑,想要获得关注,得到称赞,就应该让自己事事做好,以“优秀”为标准或者有特殊的才能,但是某些孩子无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目的,他们就会另辟蹊径,采用像小刚或者苗苗的方式来获得关注,而他们采用这种方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依赖性强,自认为无法独立完成很多事情,只有爸爸妈妈、老师在身边,获得他们的建议、认可才能安心。
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当如何应对呢?
首先,最关键的是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多鼓励孩子单独完成某一件小事,比如让他去小商店买东西,出去倒垃圾,帮妈妈递东西等,从很小的事情做起,慢慢过渡到较为复杂的事情。
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不要直接指出来或批评,要选择委婉的方式,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立刻去帮忙,让他自己想办法,最不济可以引导指挥,但不能手把手或者直接替孩子做。与孩子相关的事情,要与他商量沟通,征求他的意见,把他当作完整的个体来对待,这是平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注意的一些方面。
面对已经发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案例中小刚要妈妈在身边才会快速起床、吃饭,否则就磨蹭、坐不住,苗苗要爸爸妈妈时刻夸奖她等等这些,主要就是采用鼓励的方式,让他知道自己怎么做父母是高兴的,可以这么说:“妈妈出去炒菜,五分钟后过来检查,小刚一定已经穿好了衣服去洗漱了,那样才是妈妈的小男子汉。”或者这样说:“苗苗真的很棒,但是妈妈喜欢苗苗全部弄完了给妈妈一个更大的惊喜。”此外,针对吃饭乱跑、乱动的问题,父母也要先在口头鼓励,然后才借助于实际方法进行限制,具体方法我们在后文也会有详细地介绍。
“缺乏兴趣”关键词:
三心二意、兴致寡然、找理由、待不住
案例中婷婷在数学和物理作业上磨蹭就是因为缺乏兴趣,偏科其实是很多小朋友存在的问题,由于本身性格特质(有的心思细腻,文艺范;有的擅长逻辑分析,重理科)、性别因素(男生多擅长理科,女生多喜欢文科),再加上一些外部因素(喜欢某个学科的老师等),导致了孩子偏科,但归根结底,最终还是以“兴趣”来评判。至于兴趣,又可以和成就感挂钩,怎么理解呢?
打个比方,一个小孩由于自身原因,从小就喜欢语文、英语等文科类学科,一般情况下也意味着他在这方面也是擅长的,他既喜欢文科,考试又考得好,成就感就会加深他对文科的兴趣。同样的,他不喜欢数学、物理等理科,如果这时候他在这方面又极其不擅长,考试经常考不好,挫败感就会使他对理科的兴趣越来越低。换个角度,他不喜欢理科,但是学得还不错,考试可以考好,那么成就感就很有可能使他逐渐喜欢上理科。
这样来看,想让孩子不偏科,就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而关键的突破点就在于如何让孩子在该学科上产生成就感。
家长可以换一个视角给孩子讲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物理,可以从物理学家的故事、趣事入手,买一些有趣的书籍,待孩子产生一点兴趣后,再让他记忆、学习简单的知识公式,做基础练习题,多让他看到“红对勾”,当他某一次考试成绩比之前进步很多时,这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对该学科的兴趣就会陡然上升,但这时候家长不要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如果下一次成绩不理想,他还是会回到之前的状态,所以父母要趁热打铁,继续引导他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直到成绩稳定。
当然,不仅是偏科问题,在很多事情上,孩子兴趣的缺乏都会导致行为上的磨蹭,而培养兴趣的关键和对待偏科是一致的,都是在挑兴趣的基础上,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