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沟通心理学(完全图解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定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林太太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经理,她有个很可爱的女儿,但她工作非常忙,有时候根本顾不上照顾。于是,她把女儿的姥姥从农村接过来,一是让老人在这里帮忙照顾一下孩子,二是让老人也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

林太太的女儿很懂事,姥姥来了以后,她怕姥姥闷,每天都带姥姥出去散步,还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姥姥买鲜花。姥姥高兴地逢人便说:“我活了60多岁了,还头一次收到别人送的花呢!”

一天,林太太下班刚进门,就听到房间里有“汪汪”的叫声,推门一看,一只小狗正在房间里乱窜。忙碌了一天的林太太看到家里乱乱的样子,不免心烦意乱,张口就训斥女儿:“马上就考初中了,还弄这些东西干吗?乱死了!”女儿正要向她解释,她却不容分说地继续呵斥:“给我扔出去!把它给我扔出去,不用解释!我不想听!”说完就要去抓那只小狗。这时,女儿的眼泪“唰”地流了出来,她好像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说,一转身回到自己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上了。

林太太很生气,刚想追过去再训女儿,姥姥对林太太说:“你别骂孩子了,这是孩子给我买的,她说怕我在家寂寞,买了一只小狗来陪我。孩子都是出于好心,你要是觉得不喜欢,可以好好和孩子说,把它送给别人就可以了。”

林太太很后悔地推开女儿的房门,看到女儿正趴在床上哭。她拍着女儿的肩膀说:“妈妈错了,妈妈不该不听你的解释,以后妈妈会改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都发生过类似林太太家这样的情况: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单凭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的行为做出评价或责备,当孩子申辩或解释的时候,父母就会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大喊一声:“住口!”父母忘记了孩子可能有自己的原因,他的心理是脆弱的,需要父母的呵护。父母不妨想想如果冤枉了孩子,他该有多么委屈,即使事后你向他道歉,对他的伤害仍然无法弥补。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如果事先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与孩子沟通,就能避免。

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做了不顺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劈头盖脸地斥责他。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一定要首先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然后再下结论。

调查显示,“住口”两个字,是儿童最不愿意听到父母说的话之一,因为它剥夺了孩子解释的权利,也剥夺了孩子感受的权利。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无权有那样的感受,你更无权解释”,你会如何?你或许会大发雷霆。当孩子被剥夺了感受的权利时,他们也会感到难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当孩子在认知自我的时候,父母拒绝他的感受,就是在拒绝他本身。

批评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必需的一种教育手段。及时的批评可以纠正错误;恰当的批评可以使他认识错误,改过自新;严厉的批评可以使他猛然醒悟而悬崖勒马……在社会生活中,批评是修正和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帮助他人改正缺点错误的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接纳孩子的感受,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由于不成熟、自我约束力差、自我纠错能力差,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会做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但有些事情是孩子出于善意,父母不能不问缘由就采取批评手段,意图把孩子“骂”醒,这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如果父母们再不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策略,形成与孩子对立的局面,那么,和孩子之间的误会就会越来越深。那些经常被呵斥“你不用解释”的孩子,渐渐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他们背负着很多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多听听孩子的解释,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让你的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这是孩子应拥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父母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时,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和结论,而要首先倾听孩子的解释。你可以说:“好吧,和妈妈(爸爸)说说当时的情况。”当孩子对一件你曾经认为错误的事情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时,你应该说:“原来你有自己的想法,妈妈(爸爸)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