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批评,保持冷静
每个人都有自尊,面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当着很多人面前的批评时,我们总是感到难堪、紧张,甚至会丢掉自己的风度,在自我保护的意识下选择愤怒,用来防御别人。
但是,面对别人的批评时,我们要有客观评价自己的标准,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否则将很难判断别人的批评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正确还是错误。没有主见的人,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常常会乱了方寸,不知所措。
晓在一次宴会中认识了一位男士,他们很合得来,分手的时候彼此交换了电话号码,答应保持联络。
回到家,晓给那位男士打了电话,并留了言,但一个星期后她依然得不到回音。她把这事告诉了好友鸣,鸣嘲笑晓是个大傻瓜,说现在的男人都是到处拈花惹草,没有几个是可以信赖的。并告诫她,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晓冷静地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这位男士并不像那种轻浮的人,自己也并不是一个大傻瓜。他没有回电话,也许是因为有事出去了,也许是因为忙得抽不开身。过了一段时间,晓又给那位男士打了一次电话,他们终于联络上了。
事实证明晓的判断是正确的,后来他们俩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了一对幸福的伴侣。
要是晓因别人的批评而放弃了、断了这个缘分,岂不是很可惜吗?所以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时,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无论是委婉还是直接,无论是温和还是激烈甚至恶毒,都需要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弄清楚对方的心态与动机,知晓批评者的真实目的与利益导向,而不是本能地愤怒,慌乱地抵抗,毫无目标地迎接挑战或委曲求全,更不需要绕开问题的焦点、设置路障、拦堵封锁等。
美国演讲大师卡耐基先生曾多次讲过一个故事:
很多年以前,在我所办的成人教育班和示范教学会中,多了一个从纽约《太阳报》来的记者。他毫不给我留情面,不断攻击我。我当时真是气坏了,认为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我不能容忍,马上打电话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古斯季塔雅,特别要求他刊登一篇文章,以说明事实真相,而不是这样嘲弄我。我当时就下决心要让犯错的人受到应得的处罚。
可现在,我还为当时的举动感到惭愧。如今我才了解,买那份报的人大概会有一半人不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的人里面又有一半会把它当作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来看;而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人里面,又有一半的人在几个礼拜后就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卡耐基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虽然你不能阻止别人对你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评,但你可以做一件重要的事,你可以决定是否要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评的干扰。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也曾告诉别人她在白宫的行事原则:避免所有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只要做你心里认为是对的事——因为你反正是要受到批评的。做也受到批评,不做也受到批评。”
批评虽然让人难堪,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正是通过他人的批评才能了解自己的过错,修正自己的行为。当别人诚心诚意地提出批评时,如果自己不虚心接受,而是盲目地反驳,受到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虽然有的时候,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他的用意却是善良的。这时,你应该对他的这种善良表示诚挚的谢意。这种有礼貌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知恩图报,从而赢得对方对自己的信任。
还有些人提出批评时不负责任,甚至就是在恶意攻击别人。
中田是一位善于从别人恶意的批评中获取有利信息的成功商人。一次,他在与一家不知名的山茶制造企业谈进货时,他对对方的茶叶品质没有太大把握,始终犹豫不决。这时,另一位茶叶批发商当着茶叶制造企业经理的面对中田的人格提出了恶意的批评。中田感到恼怒,但敏感的商业意识让他从批评中捕捉到如下信息:即这批茶叶将成为抢手货。于是中田在这批茶叶上猛下功夫,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面对恶意的批评,一定要保持冷静,因为对方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紧张,穷于应付,让你大失风度,扰乱你的情绪和思维。你只有保持冷静,才不至于中了对方的圈套。同时,冷静地分析对方的意图,常会让人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从而反客为主。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面对批评,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冷静思考,这样方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